|||
台湾圣严法师说过: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法师这句话,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针对坏事的,如果有好事,甚至天大的好事,能抱着这样的心态,那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非牛人达人神人莫属。
鄙人做事,常常抱着最坏打算。从课题申报、论文投稿、搜集数据、日常琐务等等,莫不如此。遇到的失败和麻烦实在太多,所以前几天开科研讲座时发出了要“养成习惯失败的习惯”的感叹。面对的诸多问题,如果实在躲不掉,不妨好好应对,所谓“面对它”;有些事情是应该去做的,做的过程可能也不够努力,遇到麻烦,“接受它”相对容易。还有很多事情本来不愿意做,但必须去做,而且也比较用功,做的过程和结果出现麻烦和困难,要从心理上“接受它”是多么不易!接下来是对问题的处理了,无非是总结和反省,决定是否继续还是放弃。大凡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取舍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即使是小事,似乎也要慎重进行取舍,因为大事也必须在小事的基础上才能慢慢形成。最后是“放下它”,就是从心理上暂时解放一下自己,不跟失败过不去,不跟自己过不去,保持个良好的心态。
其实,“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此处理后,过一段时间会产生新的结果,如果再遇到问题,又面临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过程。所以,狭隘地讲,对于同一件事情,我们不希望这种循环的出现,但这由不得我们,今年是我第5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说明失败已经4次了。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所以往往在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态下进行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过程。我们就在这样的进程中成长壮大,经历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尽管人人都会遇到困难,能够完整和健康地做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并不容易。有些人不能面对,有些人放弃坚持,有些人不能很好地吸收经验教训,还有些人其他都能做到,但心理上就是“放不下”……
做任何事情,作最坏打算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放下它”,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它”和“接受它”。如果在第一次做的时候,能够尽力而为,不留漏洞,全力以赴,说不定就一次成功,不会出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样的过程。因此知天命而尽人事是我们起码的做事心态,所谓只图耕耘,不图收获。
法师之言,完全不像佛家的出世,而是积极的入世,希望诸位学者、同仁、朋友心想事成!
2009年3.18日1:15于俞立平于邗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