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置知识的教育
我要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出地盘。——康德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而目前教育的现状在于教人育书。不过,这个“育书”要写成“鬻书”才确切,若是育书也算不得怪现状,毕竟是在创造知识,只是没有去教育人罢了。鬻书则是直接挂着教育者的牌子倒卖知识,难免没有欺世盗名的味道。然而,这一切都是知识在教育中错位的结果。如欲改变此怪状,不仅仅如康德说的要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出地盘,还要为教育腾出空间。也就是要做悬置知识的教育。
悬置知识,不是放弃知识以及对知识本身的追求,而是要认识到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也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知识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教育在于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体现的应该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让人性的光芒得以有力的释放。任何偏离人的发展,扼杀人性光芒的教育,都称不上真正的教育。悬置知识的教育,是要意识到知识自身的不足,教书育人是教育的目的,但并不是抱有此目的去教书就一定能够育人。知识自身是有局限的,那么以传授知识的形式去影响人,很容易陷入知识的自负,而缺少应有的谦卑和敬畏之心。正如手中持有锤子的人,眼睛里看到的多是钉子,总想去锤一下。现实中,越是那些认真负责的教育工作者,越是可能以自己的知识之锤去敲打自己的学生,甚至于把每一个遇到的人都当作自己的学生。并不是说这些人不谦虚好学,但总有这种拥有知识所带来的这种不自觉,即使是德高望重者亦难免如此。知识本身的缺陷与不足,并不会随着知识本身的增减而改变。悬置知识的教育作为一种警醒,促使教育者作自身的反思,不是不要知识之锤,而是不要时时刻刻都把其放在手中。
自然,作为教育者做悬置知识的教育难免很不自在。也不禁会问:置知识于何地?尤其是作为以追求知识为业的教育者,更是要问:怎么可能有悬置知识的教育?其实,在老子的思想里,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阐述。如果把这句话放到教育的语境中理解,就是要教育者悬置知识,不摆教育者的姿态,不为人师,而学生可以更好的成长。若果能如此,更好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悬置知识不是说要无为,也不是无为无不为。不让知识发挥作用不行,任知识去发挥作用也不行。悬置知识,根本不是说要置知识于何地,而是在知识发挥作用之前,要心怀双重的尊重。一方面要尊重知识本身,包括知识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另一方面要尊重知识所要面向的对象。当然这里的尊重说敬畏心会更好些,若有此心,自然不会去质疑悬置知识的教育存在的可能性。没有对知识充分的理解是谈不上尊重的,理解不仅仅是要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与局限,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在教育面前的无知,这是有识的无知,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要有畏惧、有担当。此是悬置知识的必然,亦是做悬置知识教育的必然。尊重知识所要面向的对象,实质上是尊重人,不仅仅是尊重教育对象,还包括教育者自身。自尊自重是教育中每一个主体应有的态度,这种态度首先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即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迁怒于人,亦不强责于人。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尊重人的自由选择。当教育面对人本身的自由意志与自由选择的时候,要怀有敬畏之情。此是悬置知识的必要,亦是做悬置知识教育的必要。
明了悬置知识的教育,知其必然性与必要性,乃破解目前教育之怪状的前提。心存敬畏,无论是出于对知识的,还是对知识所面向对象的,都是教育所不可回避的。教育不管是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作为一种志业,其正途皆在于悬置知识,有所敬畏。至于诸多见怪不怪的博闻之士,或许会依然毅然、决然的选择无所谓、无所畏亦无所为的话,我同样会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出地盘,同时为教育腾出空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