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国林
这是继前文《基于量子力学对现象学基本概念的反思》的第二部分
三、面对实事本身
“面对实事本身”是现象学的基本精神。“面对实事本身”中的“实事”,德语原文为Sache,其涵义包括:事情、东西、事物等,其“实事”没有采用Ding,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Ding的涵义通常用来指称空间对象,属于外感知对象的范畴;在英文中,“实事”一般译为thing,其涵义有:东西、实体、物体、事情、行动等。“面向实事本身”(Zur Sache Selbst)原是一个德文成语。胡塞尔现象学的“面对实事本身”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要求我们摆脱一切偏见,悬搁存在,面对“实事”本身;其二,我们面对的“实事本身”,不是实事背后的东西或之外的东西,“实事”就是最基本的对象。
何为“实事”的“本身”?“本身”就是事物以事物之所是的那种方式显现出来,就是事物的“自在”。事物何以能够以自在的样式与人照面,并向人显现出来?这正是胡塞尔现象学要解决的问题,现象学就是关于显现的科学,就是研究在人与世界、事物的照面过程中,世界与事物如何自在地在自身中显现。具体来说,胡塞尔认为,经过现象学的悬搁、还原等过程之后,剩下的就是原初的主客观融为一体的纯粹意识,并且在这个纯粹意识中存在着绝对被给予性和绝对的观念,这个绝对被给予性就是“本质”。
海德格尔将现象学存在主义化,对于“实事本身”,他说,“现象学是说: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这里表述出来的东西无非就是前面曾表述过的座右铭:‘面对实事本身!’”[8]41 并从“存在者”的角度来理解“实事本身”:“凡是如存在者就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展示存在者,我们都称之为现象学”[8]41。海德格尔的“实事本身”也就是“现象”。他说:“现象——就其自身显示其自身——意味着某种东西的特具一格的照面方式。”[8]36可见,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所谓的“实事本身”,就是事物的自在存在,它是超越了主客体之分的原初的事物的显现,是事物在自身中的显现。
在海德格尔看来,世界是先于主客二分的,对事物的理解就是与事物打交道,理解的最本真的方式就是在事物自身的运作中使自身被揭示出来。他说:“对锤子这物越少瞠目凝视,用它用的越起劲,对它的关系就变得越源始,它也就越发昭然若揭地作为它所是的东西来照面,作为用具来照面。”[8]81 当然他也说:“打交道一向是顺适于用具的,而唯有在打交道之际用具才能依其天然所是显现出来。”[8]81
在胡塞尔看来,面对实事本身,就是让实事给予我们。最根本的给予方式就是原本在我的经验、体验中显露出来,并最终还原到纯粹的意识。
对于微观世界的量子现象来说,我们能凭我们的感官来直接把握量子现象吗?显然不能。我们必须制造并借助仪器或工具,才能使量子现象自身在自身中显现出来。海德格尔认为,锤子的锤性是通过锤子在用中得到显现的。同样,我们认为,量子现象也只有从它的开始状态到它的完结状态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得到如其所是的显现出来,而不能仅看其完结状态或开始状态。海德格尔说:“在现象学的现象之后根本不存在别的事物;另一方面,将要成为现象的事物可能被隐藏。”[3]60 由此看来,成为现象的事物可能被隐藏,因此需要有工具来使隐藏的现象本身显现出来。事实上,后现象学的创始人伊德(Don Ihde)认为,测量仪器在人与对象之间起到了居间调节的作用,测量仪器使被测的对象能够在人的面前表演显现出来。
因此,理解量子现象之所是,必须考察其从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并考虑测量工具或仪器在其中的作用,因为测量工具构成了量子现象的整个视域,并通过测量仪器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连接起来。
由科学仪器所观察到的量子现象或在宏观环境所显现的量子现象(如电子双缝干涉在屏上形成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这里物理学所指称的),实质上是经典现象,因为这时的经典现象不具有可逆性,它们才能与人直接照面,因此与人照面的现象并不是原初的微观对象(它以可逆形式存在,满足薛定谔波动方程)。人经验到的经典现象是原初微观对象与宏观环境(包括测量仪器等)共同构成的。那么,微观对象(如电子)本身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可以想象红书、红床、红花等,当我们忽略这些杂多,就可以把目光关注到一个统一的内容——红,“红”就是贯穿这些变更中的统一,也就是这些变项的本质。
我们以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为例来直观电子自身。电子通过两缝的方式完全不同于经典粒子的通过方式,也不同于经典波的通过方式。这是因为电子可以在缝前、缝中、缝后和电子的接收屏等传播路径上的任一点以一定的概率被探测到,但是,一旦电子被探测到,它就成为一个完整的粒子。尽管电子的表现像经典粒子或经典波的性质,但是,电子并不等同于经典的粒子或经典的波,电子就是电子,电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微观粒子。既然电子在不同的环境下(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如测量仪器等)会有不同显现或侧显——波动性或粒子性,从自由变更理论来看,电子的不同显现都是电子的变更,在这些变更中,我们可以忽略所有的变项(波动性与粒子性等),就可以直接得到那不变的统一,那就是电子的本质,也正是电子本身。然而电子本身是不能用一般的日常语言来描述的,必须用科学语言才能描述。由于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中生长出来的,科学世界将沉淀为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因此,科学世界的科学语言也是生活世界的语言,科学语言并不是人造的,它是科学世界存在之家。
如果我们将电子本身用量子力学这一科学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微观粒子的双缝实验所揭示的是,微观粒子根本性的东西是概率幅,而不是借助经典语言所得到的波粒二象性的图景。
从揭示电子的本质来看,表明了仅有描述现象学是不足的,还必须有解释的现象学,它能够通过分析、解释等方法来展示现象之所是。描述量子现象,仍然需要借助概念和理论,关键不要对现象进行扭曲。正如扎哈维说:“当胡塞尔谈及对现象进行无前提的描述时,这不应理解为一种非概念和非理论的说明,而仅仅应被看作是由事情本身、而非各种可能遮蔽和扭曲所要分析内容的外在考虑所决定的描述。”[2]99
四、自我与外部世界
随着胡塞尔思想进入先验现象学阶段之后,自我,特别是纯粹自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论题。
与笛卡尔不同的是,胡塞尔不仅悬搁掉了笛卡尔所怀疑的一切实体存在,而且更为彻底地悬搁掉了笛卡尔所自以为不可再怀疑的自我实体,将笛卡尔的自我还原到先验自我。胡塞尔是通过内知觉的自明性来确立“自我”的。在胡塞尔看来,先验自我具有自明性,它明见于自身之中,它是相对于自身的自我给予性。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是一个“空”的同一极,也是一个能够返回到经验的固定的点,它是由意识流构成的统一体,这统一体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意识流不断从一行为到另一行为。先验自我在不断的生成之中明见自身,在不断的明见呈现过程中构建自身的。胡塞尔写道:“自我本身是自身自在地存在于连续的明见性之中的,因而是在自身中连续地把自己构造为存在着的。”[9]
在现象学的还原排除了世界以及经验主体性之后,留下了纯粹自我。纯粹自我的根基在什么地方?胡塞尔认为,先验自我只有通过主体间性才获得其意义。他说“具体的完全的先验主体性,是一个由许多我所组成的开放的共同体的总体——一个从内部而来的、并且仅仅以这种方式才是具体的总体。先验主体间性是绝对的并且是唯一自足的本体论基础,每个客观事物都从那里(客观地真实的东西的总体,并且也是每个客观的观念世界的总体)获得其意义和有效性。”[2]119
解决纯粹自我的根基与意义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纯粹自我与他我如何发生关联?在胡塞尔看来,外部世界是否存在并不是自明的。他企图从没有任何成见纯粹自我为原初的自明的基点,通过“统觉(Einfuehlung)”、“移情作用”来建构“主体间性的世界”,逐步构成外在的事物。
对于微观现象来说,如果不在存在论意义上承认微观的客观世界的在先性和原初性,那么,仅从先验自我的原初性,借鉴和重新诠释统觉(apperzeption)、移情作用等心理学概念,企图说明他人与客观外在的世界的产生与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正如胡塞尔自己所说:“自然科学家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进行观察和实验。 即他按照对经验确定着事实存在,对他来说, 经验活动是一切均以之为基础的行为, 它绝不能被单纯想像活动所取代。”[5]9
当然,胡塞尔现象学所说的“描述”,也不是指不能使用有关的概念和理论,事实上,在当代社会,科学世界已经成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科学已大大改变原来的生活世界,比如,量子力学及其导致的量子器件(如隧道二极管、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正在形成的量子计算机都远远超出了近代社会所可能想象的程度。必要的科学知识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因此,生活世界是一个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地纳入和融化了科学世界。科学世界从生活世界中诞生出来,又反作用于和融入生活世界,更显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正如扎哈维所说:“当胡塞尔谈及对现象进行无前提的描述时,这不应理解为一种非概念和非理论的说明,而仅仅应被看作是由事情本身、而非各种可能遮蔽和扭曲所要分析内容的外在考虑所决定的描述。”[2]9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