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现象”概念的词源涵义

已有 5468 次阅读 2010-5-31 16:01 |个人分类:量子现象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现象, 涵义

导引:从本文开始,我将现象学与物理学两个角度来展开比较研究。首先是对现象学的现象与量子现象展开一个比较分析。本文是对“现象”进行词源考察。
现象”概念的词源涵义
首先我们需要对“现象”概念有一个词源学的考查。
“现象”是“现”与“象”两个字的复合。《汉语大词典(普及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8月)“现”的相关涵义有:显露,出现;现在,眼前;指正在从事的;现前实有的;当即,临时。《汉语大词典》(普及本)“象”的相关涵义有:形象,现象;状貌,图象;征兆,迹象;体现,表现;法,执法;效法,仿效;类似,类比;类推,好像;道教指“道”。《汉语大词典》(普及本)“现象”的涵义有:谓神、佛、菩萨等现身于人间;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在《金山词霸》(2002版)的《高级汉语大词典》中,“现象”的解释有:phenomenon;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可观察的事实或事;一项经历或实际存在的事物;谓神、佛、菩萨等现身于人间。
可见,中文的“现象”由“现”与“象”复合而成,包括一些基本涵义:显露之形状、样子、景象,还包含了不同性质的事物的显现这一涵义(如神、佛、菩萨等的现身),应当是事物的质变。
从“现”与“象”的本来涵义来看,“现象”还包括了显现出来的“道”,因为“象”还指道教的道。在道德经中,“道”是最高的概念,是无形与有形、潜在与显在、物质与规律的统一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中文的“现象”也包含了所显现的东西(如“物”、“精”)与本质(“象”)的统一。
“现象”的德文为phänomen,英文phenomenon,它们源自希腊语φαινóμενον, 派生于动词φαíνεσθαι,其涵义是“呈现自身”。动词形式φαíνεσθαι又来自于φαíνω——具有“带到白天的光之下,置于光之下”的涵义。按海德格尔的考证:“现象表示显现,在自身中显现自身。”[i] 现象就是置于光中或被带到光中的东西的全体,有时希腊语仅仅把“现象”与存在者(entities)视为一体。海德格尔又说:“如果我们将这一步理解现象概念,每件事情依赖我们的直观,即被指定在现象的最初意义的东西(现象作为自身显示)与第二意义的东西(现象作为表象(semblance))是如何结构上关联的。”[ii] 在希腊文中,有许多“现象”意指看起象什么东西,这就是相似的,就是所谓表象。
可见,中西方对“现象”概念的基本涵义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从这些词源及其演化来看,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概括:现象就是所显现的形象、形式、情形或事实;包涵了显现的东西与本质的统一;还隐含着“现象”具有发展、变化的涵义。


[i] M.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 Macquarrie & E. Robinson, London: SCM Press Ltd. 1962, p.51.
[ii] M.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 Macquarrie & E. Robinson, London: SCM Press Ltd. 1962, p.5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330613.html

上一篇:对量子现象学讨论的一个小结Summary to quantum phenomenology
下一篇:对现象学的“现象”概念的一个简要考察
收藏 IP: .*| 热度|

2 马雷 金小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3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