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科学技术诠释学研讨会

已有 831 次阅读 2024-5-20 07:17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与讨论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科学技术诠释学研讨会

吴国林,20240520

2024年5月9日-12日,第三届国际科学技术诠释学研讨会(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ermeneu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芜湖海螺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哲学研究所、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全球三大洲5个国家近2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盛玉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宏志教授致开幕词。他对来自国内外各位学者专家的莅临交流,表达了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指出本次研讨会旨在回应当代科学技术和诠释学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在中西互鉴中进一步推动对科学技术诠释学的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吴国林教授,国际技术哲学学会候任主席、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哲学研究所荣誉教授阿尔弗雷德•诺德曼,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汉学教席洪堡教授白安雅也分别先后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承办方、师生志愿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预祝本届研讨会能够圆满顺利,取得丰硕的成果。我提出,当代世界与科技急剧变化,科技诠释学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差异与合作:中西思想视域下理解科学技术”,主旨演讲共分五阶段。第一阶段白安雅教授主持。国际技术哲学学会创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荣誉教授卡尔•米切姆,阿尔弗雷德•诺德曼荣誉教授,先后做“作为政治学的诠释学”“作品即世界?理解一种观念”的学术报告。

第二阶段由阿尔弗雷德•诺德曼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吴国林教授、博士生李全兴就“物质的诠释学分析”进行报告,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物质本身是可以被诠释的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乔笑斐副教授量子信息进行本体诠释。

第三阶段由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哲学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人工智能伦理学教席洪堡教授文森特•穆勒主持。白雅安教授报告了如何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检视数学的诠释学方法。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罗栋副教授以“社会政治相关性及其影响”为视域,报告了中国古代技术理解的变迁。深圳技术大学助理教授邓盼汇报了对“马克思论蒸汽机”的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由罗栋副教授主持。文森特·穆勒教授、法国新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所副教授阿尔贝托•罗梅尔、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达里娅•比列娃等学者的主旨演讲,均紧扣“人工智能”与“诠释学”的关联进行了深度探讨,揭示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意义与交互关系。

第五阶段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单传友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彭启福报告了当代中国诠释学的建构历程和丰硕成果。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戴兆国阐述了“德行诠释学”。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余在海从《技术的追问》出发,探讨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

本次研讨会还设立了三个分论坛。第一分论坛由阿尔贝托·罗梅尔副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子廓、冯正强、余亚斐分别进行了专题汇报。第二分论坛由乔笑斐副教授主持。深圳技术大学助理教授周兵、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王子威、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朱中原、巢湖学院副教授郭启贵先后介绍了各自研究成果。第三分论坛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添翼主持。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周雪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唐振、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赵子龙、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陈小念也分别从各自学术领域的视角汇报了研习心得。

汪盛玉教授在闭幕式上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本次研讨会各阶段的主旨演讲和各分论坛的主题报告对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研究的未来进行了积极展望,既促进了学术界关于科学技术诠释学的交流,也推动了科学技术诠释学的国际对话与交融。吴国林教授提出,本次研讨会主题更为集中,国际科技诠释学研讨会已进行了三次,我们期待在以后的会议中加强创新与合作,将科技诠释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注:国际科技诠释学会议由我与罗德曼教授发起,正受到越来越多科研机构的响应。

米切姆教授

    罗德曼.jpg

罗德曼教授

     博主本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1434765.html

上一篇:应邀在南方医科大学做“量子力学探秘”报告,大学生很有感觉!
收藏 IP: 117.133.44.*|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