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戴锋

博文

『云作战』军力设计模式(2)

已有 1490 次阅读 2022-7-4 08:01 |个人分类:【云作战】论文与论题精选系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 锋启云涌

摘要云作战的军力体系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作业过程,包括军力总体设计,及其所属的军种结构设计,攻防部署设计,火力配置设计和后勤保障设计。这里,主要论述军力总体设计模式包含的火力配置设计和后勤保障设计内容。

云作战的军力体系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作业过程,包括军力总体设计,及其所属的军种结构设计,攻防部署设计,火力配置设计和后勤保障设计。这里,主要论述军力总体设计模式包含的火力配置设计和后勤保障设计。

四、火力配置设计

在攻防部署的基础上,需要针对实战要求对火力体系进行设计与配置,即火力配置设计。火力体系配置将从空间与功能上决定着参战军力的实战攻防效能。因此,火力配置的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火力体系的空间配置

从物理空间体系角度看,火力配置涉及打击远度、角度和高度三个方面。火力的打击远度,是由武器射程决定的有效杀伤距离。根据武器的不同射程,可以有近、中、远距离的打击火力。火力打击的远度配置,就是要针对作战目标,配置相应的短程、中程和长程的打击火力,综合运用不同纵深的火力打击体系,这样既可以令敌方难以防范,又无法轻易破解和反制,进而有效达成作战任务和目标要求。火力打击的距离配置基本上属于点与线的结合型火力配置,即对各个部位的火力打击点共同连成近、中、远程的打击线,这是火力配置设计考量的第一方面。火力打击的角度配置,就是要围绕作战目标,从左、中、右、后不同角度配置打击火力,形成扇面聚点或环面聚焦的攻击态势,可以对敌方造成更大范围上的火力钳制,使敌方顾此失彼,难以照应,同时还可以削弱或避免敌方火力的集中回击。火力打击的角度配置实际上属于线与面的协同型火力配置,即由不同角度的火力打击线共同构成有纵深、有宽度的打击面,这是火力配置考量的第二方面。火力打击的高度配置,就是要根据作战任务和目标,建立起从低、中、高空不同层面的打击火力体系,充分发挥天基、空基、陆基、海基和潜射火力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形成不同高程的立体火力攻击集群,全面压制敌方的攻击能力,进而掌握作战的控制权。火力打击的高度配置实际上属于点、面与群的联合型火力配置,是火力配置考量的第三方面。这三个方面由相对简单到复杂多变,三者的共同运用与协同互补,可以组成严密无缝且灵活机动的火力打击综合体系,可以有效适应和充分满足未来复杂体系作战的基本要求,也是云作战强调的基本要求。

火力体系功能配置

从宏观功能角度看,火力体系包括主攻火力,佯攻火力,策应火力和防护火力。主攻火力即作战过程中的主要打击火力,是作战制胜的决定性火力,因而通常会配置最为强大的火力作为主攻火力。佯攻火力是配合主攻火力的协同性打击火力。通常,为了避免敌方过早的掌握我方的主要攻击意图,可以运用佯攻火力对敌实施迷惑性火力打击,以防止我方主攻火力过早地被敌方发现。策应火力一般指是处于相对隐蔽状态的支援性突袭火力。策应火力可以肩负两方面任务,一方面是在必要的时候,配合主攻火力,实施突发性攻击,起到出敌不意的奇兵作用;另一方面,在适当的时候扮演临时主攻火力的角色,吸引敌方注意,以减轻主攻火力面临的较大压力。所以,策应火力往往应该具有较强攻击力,从而可以与主攻火力进行角色的适时互换,提高火力打击的机动性与多变性。防护火力具体指确保我方各类作战目标免受攻击的保护性防御火力。防护火力的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要防止我方主要军事目标遭受敌方攻击,确保我方军事目标体系的相对安全。其二,是要防止我方军事设施和后勤保障体系遭受敌方打击,确保其对敌攻击能力的持续性。其三,是防止我方主攻火力阵地遭受毁灭性攻击,确保其对敌火力打击效果的完整性。

五、后勤保障设计

对于任何规模和形式的作战行动,后勤保障扮演着整体基础和全面托底的支撑角色,缺乏后勤保障的作战通常难以持续,且最终都可能归于失败。因此,作战后勤保障的作用不容忽视且不可替代,现代作战尤为如此。后勤保障体系的设计模式至少需要考量三个基本方面。

联勤保障

联勤是联合后勤的简称,具体地讲就是,在统一管理和统一保障体制下,为多军兵种部队供给作战物资和勤务的一体化联合保障作业方式与活动。云作战的基础作战单位是多军兵种组成的作战云,所以联勤体制可以为云作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针对云作战进行联勤保障设计时,一般要考虑体制、动员和应急三个方面的保障内容。

第一,体制保障。联勤体制具有联合性(针对两个以上不同军兵种实施共同保障)、独立性(针对各军种独特的作战要求提供专门保障)和层次性(针对不同规模作战部队的需求进行分层保障)三个基本特征。按照云作战“聚散”和“机变”的要求,联勤体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分布式、动态化和层次性后勤供给与保障。

第二,动员保障。动员保障是作战后勤供给的基础和前提,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作为针对未来作战的新型理论与战法,云作战在其实施过程中,对后勤物资保障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云作战往往涉及多个军、兵种,所需的作战物资数量和类别远非一般作战所能比拟,其后勤物资保障不仅需要依靠军队本身,还常常需要国家和国民经济多个行业的共同支持,是更高意义上的联勤保障。

第三,应急保障。联勤保障涉及多方面内容,且保障体系复杂、庞大,而未来作战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意外,所以设计、建立相应的应急供给与保障体制就是军事联勤保障无法回避的问题。云作战应急保障的设计要求是,在战场预警,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三个基本方面,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物资保障

物资保障是对军事物资的筹措、储备、调度、运输与供应的统称,也是军事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从物质上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军事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联勤保障体系下,物资保障主要包括物资筹备,物流运输和保障管理。

第一,物资筹备。物资筹备,是指物资的筹措与准备,主要有需求生成和采办筹措两项基本工作。物资的需求生成,就是根据任务需要,分析、评估和确定各种所需的相关保障物资。需求生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任务需求设想阶段,针对作战任务和目标,提出作战需要的各类物资与装备;第二阶段是任务需求形成阶段,阐明所需各类物资与装备的不可或缺和功能价值,列出物资需求清单,形成书面报告;第三阶段是审核确认阶段,由作战部队或相关部门对任务需求报告进行审查与评估,并由决策机构批准实施。

第二,物流保障。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这个过程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为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效率运行体系。军事物流是指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所需的物流活动,军事物流保障就是要通过物流模式实现军事物资存储、运输和供给的一体化保障。

第三,保障管理。从根本上讲,管理就是系统高效率运行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活动。后勤保障是关于军事物流运行的一系列具体作业,保障管理的目标就是确保作战所需的各种相关物资得到高效率地充分供给与保障。所以,保障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和物流管理。这里,组织管理是指在联勤体制下,保障物资高效率供给的制度化、规范化领导方式。为适应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物资保障一体化已成为联合作战行动的重要基础,物资保障的组织管理也正在向高效化方向发展。

投送保障

如果说物资保障是对作战部队生存所需各种物资实施的供给与补充活动,那么投送保障则主要是对作战力量所进行的机动化运输、供给与补充行动。军事力量的物质内容主要包括,作战部队与武器装备。投送保障,是指按照作战方案的要求,对各军兵种部队及其装备的成编制运送与补充活动。投送保障的基本标准是,在敌方可能干扰的情况下,将所需规模的部队和装备,及时、准确地运达指定战域,完成部署要求。因此,在投送保障体系设计时主要应考虑投送规模保障、投送时效保障和投送机动保障三方面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第一,规模保障。战争的规模随着相关战域和冲突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投入作战的相应军兵种数量、参战部队规模和装备总量也将有所不同。为了能够应对各种层级的战争,云作战要求的投送保障规模是,能够达到全面实施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作战的力量投送需求,完成所需战力规模的战前部署和实战准备。战略力量投送,是指多战区、多战域作战所需战力的多途径投送。战略力量投送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世界军事强国的普遍重视的建设内容。战略力量投送涉及的投送对象复杂多样,投送规模大、投程远、跨域宽,所需要的投送能力水平要求很高,占用的投送资源也较多,有时仅靠军队自身的投送能力可能难以完成投送任务。因此,如果军队所属基础投送能力无法全面达到作战部署要求时,可以动用国家物资保障能力,完成大型军事装备的投送任务。

第二,时效保障。人们常说:兵贵神速,这是指用兵作战要争分夺秒。快敌一步,常常可以成为杀敌制胜关键要素。因此,军力投送必须高度追求时效性,目的就是要快敌一步。高时效的军力投送有助于抓住稍纵即逝的作战机会,达到出敌不意的作战效果。在特定的关键时刻,高时效的军力投送可以通过力量部署的适时调整,扭转战场不利局面,获得战场主动,最终取得战场制胜的机会。另一方面,阶段性作战波次结束之后,高水平的力量投送能力,可用于及时地散隐作战力量,进而有效避免敌方的报复性攻击,减少我方损失,规避战场风险。影响军力投送时效性的因素很多,在投送时效的保障设计考量中,应该重点注意指挥效率、作业效率和抗扰能力三个基本方面。

第三,机动保障。面对世界军事强国,为了在未来战场上做到以弱胜强,云作战非常注重战场机动性,进而要求军力投送具有高度的机动能力,以适应作战力量动态化部署和调整的设计需求。相比较而言,战略性军力投送,其规模通常较大,机动性难度也相应较大。为了确保投送机动性达到应有的水平,提高投送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是不能忽视的。

本文是简略版,详细内容可参见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DUwNDI0MA==&mid=2247487062&idx=1&sn=a5867b0e41f73f6fbb7927edef337ab2&chksm=c01fd209f7685b1fad4fd2cb487ffe47a68df59b601ad0949ac88046beac4024594e9c86d0e4&token=764919732&lang=zh_CN#rd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云作战”理论初探[J]. 中国军事科学, 2013(4): 142-151.

[2]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再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4(3): 129-138.

[3]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三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5(1): 135-146.

友情提示】本文素材选自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更加完整、详细的背景资料可参见:

1. 《云作战导论》节选系列(科学网: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195&do=blog&classid=177502&view=me&from=space)

2.『云作战』论点信息系列(微信公众号:云作战)。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不涉密;作者对在科学网所发表的“云作战”相关原创文章拥有版权,侵权必究。

联系作者电子信箱:fengdai@126.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95-1345743.html

上一篇:『云作战』军力设计模式(1)
下一篇:『云作战』行动过程模式
收藏 IP: 115.60.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