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和BEC的相互作用
Rydberg原子一直是原子物理研究的热门课题。Bohr的原子模型关键实验证据就是Rydberg原子光谱。在冷原子出现后,Rydberg原子和冷原子结合是热门研究课题,一方面,原子的参数可以很好地控制,可以精确地控制Rydberg态的激发,另一方面,冷原子提供更精密的测量,可以探测探测很多较弱的Rydberg态相互作用。不过欧洲拥有如此多冷Rydberg原子研究小组还是令人惊讶。一个法国朋友解释说,因为欧洲有研究Rydberg原子的传统,有些人以研究Rydberg原子著称,后来他们的很多学生找到科研岗位,自然而然就结合了Rydberg原子和冷原子。我喜欢这种简单粗暴的解释。
冷Rydberg原子研究中,最著名的要算Rydberg原子之间的偶极限制效应(dipole-block effect)。当一个Rydberg原子被激发后,附近的原子受到这个Rydberg原子作用,激发到同样的Rydberg态能级会移动,当这个移动大于激发激光的Rabi频率时,就不在激发,因此抑制了其他Rydberg态的激发。这个效应在Pfau小组的BEC实验中,Saffman小组的双势阱中,Grangier小组的两个单原子等许多实验中被观察到了。还有很多小组希望用dipole blockade来进行量子信息研究。相对而言,Pfau小组关于Rydberg原子的少体(few-body)的研究别具特色,最近几年,他们发表了很多Rydberg原子的文章,独具一格。比如Rydberg态形成长程作用的分子,Rydberg分子的永久电偶极矩,还有下面(Nature502 664(2013))的电子和BEC的相互作用。
图1:高激发的Rydberg原子,一个电子处于近弱束缚态,和中性原子(BEC)相互作用。
如图所示,选择实验参数,由于dipole block效应,只激发一个Rydberg原子。被激发的电子处于弱束缚态,在BEC中和中性原子有相互作用。而这个相互作用的强度和带点粒子额质量成反比,因此带正电的Rydberg核部分和中性原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因此整个物理图像就是一个电子和BEC的相互作用。而电子和中性原子的相互作用可以用Fermi的赝势描写,原子相当于受到一个平均势
。
其中波函数是Rydberg电子的波函数。由于这个平均势的存在,原子激发到Rydberg态的能级就会移动。通过选择激发到不同的Rydberg态,可以改变这个波函数,从而改变相互作用强度,从而改变激发的能级移动。
实验过程容易理解。通过选择不同的激光频率,将原子激发到不同的Rydberg态。激发后的电子和原子相互作用,会加热原子。最后放开势阱,让原子自由飞行,只测量BEC部分原子数,计算由于加热导致的损失。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扫描激发频率,探测原子损失谱。
图2:激发到不同的Rydberg态的原子损失谱。
由于电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平均场的存在,激发频率会有移动,这个移动就是电子和原子相互作用强度决定的。下图总结了激发频移和激发态之间的关系。同时,当将电子激发到更高的能态,平均作用的强度变小了,但是电子的波函数范围更大,总的效应是作用变强,导致更多的原子被加热,导致更多的原子损失。这在图2中有很好体现。当然,文章中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定量分析。
图3:实验结果总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