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奇的光量子
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这是很神奇的一个性质。而光量子的量子表现往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用经典的概念去思考光量子,往往会陷入逻辑怪圈,无所适从。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别想太多,按照量子力学的思路,你就能理解最后结果。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是杨式双缝干涉实验。它被费曼作为理解为量子力学的基础。光子通过双缝,会产生干涉结果。但是如果你去探测光子是经过那个路径过去的,则干涉条纹消失。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光子是同时通过两条途径的,任何想探测光子通过哪条途径的方案最终会导致量子塌缩,干涉消失。这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如果用一个光子去做杨氏干涉实验,会有什么情况呢。既然光是粒子,不可分割,那么光子必然是通过一个途径过去的啊。到底是哪个途径呢?
量子力学说,光子的干涉实验结果依赖于观测。如果你想探测是哪条途径,那么就没有干涉条纹,反之则有。于是Wheeler想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如果在光子通过双缝时,我没有任何测量。这样不会量子塌缩,但是在光子通过双缝以后,我再进行检测,看光子是通过哪个路径的。这样是不是干涉实验结果不依赖于观测呢?2007年Alain Aspect 和 Jean-Francois Roch等做了这个实验(Science 315 966 (2007))。实验很简洁,示意图如下。
单光子通过分束器(BSinput)后,你可以选择打开或关闭最后一个分束器(BSoutput)。当关闭后一个分束器,这样就可以探测光子从哪条途径过来。如果打开后一个分束器,就可以探测他们的相干效应。而打开或关闭分束器是在光子通过第一个分束器后再选择的。光子不知道最后一个分束器会存在还是不存在。那这时候的光子会怎么表现呢?
具体实验装置很巧妙,如下图:
单光子首先通过一个PBS,这样他们在不同的路径上是不同的偏振。然后再用一个PBS让他们合束。最后检查是一个Wollaston棱镜。如果EOM没有电压,这样两个路径的光子可以由偏振区分,这样两个探测器上的信号就可以确定光子是通过哪个路径的。如果加一个电压,这样就将原来偏振选择45°。这样两个探测器上的信号是两个路径的合束干涉的信号。这样就实现了Delay choice。
这个实验结果当然是支持量子力学看法,光子同时通过两个路径。(A)是打开后一个分束器的结果,是一个漂亮的MZ干涉条纹。(B)是关闭分束器的情况,两个探测器的计数相同,没有任何干涉条纹。结论还是,干涉结果依赖于观测,即使这是delay choice。
最近PRL上又有一篇文章,也是研究光子通过何种路径的(PRL 111 240402 (2013))。实验很巧妙,也有意想不到的量子效应。
实验上,调制镜子上的PZT,探测器可以探测位置。上面两种情况很简单,只是示例。(a)图中有两个频率,表示光子通过两个镜子。(b)中只有一个fB频率。探测器上的光子只通过B镜子。
然后他们做了更复杂的MZ干涉仪实验。(a)中看到了五个频率,对应五个镜子。(b)中调节MZ干涉仪的距离,让到F镜子的光刚好相消,这样就没有光通过F镜子。但是实验中仍然可以看到A,B两个镜子的调制频率。作为对照,(c)图中挡住C镜反射过来的光,就看不到任何信号了。也就是说在(b),虽然没有光经过A,B镜子到达探测器,但是他们的调制频率却反映在最后信号中。这和我们经典的想法非常不同,也是一个量子效应。文章中有具体的解释,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