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rrest250

博文

1.1认识海洋

已有 7498 次阅读 2010-4-25 01:53 |个人分类:一、海洋-生命的摇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球, 海洋, 形成

1.1 海洋的诞生


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的一些星云团块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的轰击,地幔里的熔融岩浆不断喷出,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
随同岩浆喷出的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上升到空中,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在地球周围形成汽水合一的圈层。随着地球逐渐冷却,水汽以尘埃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汇聚到原始地壳的低洼处,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的体积只是今天海洋的1/10。
 
原始海洋的海水不是咸的,而是酸性缺氧的。海水不断蒸发,反复成云致雨,落回地面。雨水将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洋中,最终形成咸的海水。那时的大气层缺少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在海水的保护下,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了。
 
大约在38亿年前,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6亿年前,藻类出现了,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之后,生物才逐渐登上陆地。可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外的海洋:
古时人类曾认为月球表面上较暗的部分是海洋,故称之为月海,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未曾在月面上发现液态水。火星上可能曾经有过大面积的海洋。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欧罗巴)很有可能完全被海洋覆盖。其表面的冰层虽然有十多公里厚,但冰层下有流水几乎已被证实。木卫四(卡利斯托)可能也完全被海洋覆盖。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特里顿)的表面完全被一层冰覆盖。其冰层下可能已经没有流水了。

  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海水的颜色是由海面反射光和来自海水内部的回散射光的颜色决定的。由于蓝光和绿光在水中的穿透力最强,所以,它们回散射的机会也就最大。所以,海水看上去呈蓝色或者绿色。


1.2 从太空看地球



    打开Google Earth (谷歌地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蓝色的星球——地球。从太空看,地球是深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作为太阳系中唯一存在巨大水体的星球,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的70.8%。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海水覆盖,所以从太空看去,地球是蓝色的。


1.3 海与洋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壮观。那么什么是海洋呢?海洋就是连绵不绝的盐水水域,分布于地表的巨大盆地中。海洋中含有13.5亿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5%。海洋包括“海”和“洋”两部分。一般人们将这些占地球很大面积的咸水水域称为“”,大陆边缘的水域被称为“”。世界上共有4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海在洋的边缘,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
    世界海洋最深处,是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11034米。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约是3347米。


 阅读材料  陆半球和水半球

     水半球是指海洋最多、陆地最少的半个地球。在水半球内,海洋占90.5%(相当于全球海洋的63.9%);陆地占9.5%,主要包括南极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以及南美洲的南端。陆半球是指陆地最多、海洋最少的半个地球。在陆半球内,海洋面积(52.7%)仍然大于陆地面积(47.3%)。


阅读材料 离地心最近的地方 
    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是世界最深的海沟,它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海沟底部的压力高达1100个大气压。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2℃(在极少数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洋底水温可高达380℃)。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深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然看到有一条比目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有的理论认为深海海沟的主要成因是地壳的剧烈凹陷。
 


1.4 中国近海


     中国近海是中国周围濒临的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北向南呈一弧状分布,是北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环绕亚洲大陆的东南部。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沿大陆海岸线,有许多优良海湾和港口城市。中国大小岛屿有5400多个,总面积3.8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0.8%。按其成因可分为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礁岛三类。台湾岛和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基岩岛。长江口的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和最大的冲积岛。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海,主要是由200多个岛、沙、礁、滩组成的南海诸岛(陆地面积仅10多平方千米)及黄岩岛。
    中国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渤海深度小,有黄河、海河、辽河等带来的丰富营养物质,是鱼虾产卵的优良场所。黄海、东海因有黑潮高温高盐水、长江淡水和黄海水团交汇混合,是亚洲近海著名渔场之一。南海北部有珠江、红河等河流入海,也形成良好的近海渔场。中国沿海地区还有广阔的滩涂和优良的港湾,宜于鱼、虾、贝、藻繁殖生长。近年来在渤海、南黄海及南海海区都发现有丰富的石油蕴藏。
阅读材料:中国近海概况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向济州岛方向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
    东海北起长江北岸至济州岛方向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东至冲绳海槽(以冲绳海槽与日本领海分界),正东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面积77万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中国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阅读材料  发现海洋——不断探索新的世界
    在14世纪之前,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捕鱼和航海。15世纪到18世纪的地理大发现通过海洋让人们发现了未知的世界。哥伦布从1492年至1504年曾4次西航,到达美洲;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作首次环球航行,于次年10月底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被称为麦哲伦海峡),驶入浩瀚无际的太平洋;库克从1768年开始到1779年去世,曾4次跨越大洋进行海洋地理考察。在 1772~1775年间,他首先完成了环南极航行,探索了南极冰圈的范围。
    伴随着海图的精确和海洋知识的积累,现代海洋学在19世纪诞生了。这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1872年-1876年的“挑战者”号环球考察,这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的开端。“挑战者”号在三大洋和南极海域进行了几百个站位的调查,这些调查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样品,经76位科学家长达23年的整理分析和悉心研究,最后写出了50卷计2.95万页的调查报告。“挑战者”号环球海洋考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海洋的兴趣。此后,德国、俄国、挪威、丹麦、瑞典等许多国家都相继派遣调查船进行环球或区域性海洋探索性航行调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洋科学得以迅速发展,国际上成立了许多海洋科学组织,比如“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国际生物海洋学协会”等,也开展了很多国际合作的海洋调查工作。各国政府意识到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对海洋科学的投资大幅度提高。专门的海洋调查船,计算机、微电子、声学、光学及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的研究。“二战”之后的几十年所取得的成果超出了历史的总和。
    进入21世纪,人口爆炸、耕地锐减,陆地资源枯竭,环境日益恶化。有识之士已将目光投向海洋。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都认为21世纪是“海洋科学的世纪”。走向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9074-315770.html

上一篇:《我们身边的海洋》前言(代博客介绍)
下一篇:1.2 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
收藏 IP: .*| 热度|

2 盖鑫磊 pansy2008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