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这个国家意识形态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这么多年来,我们埋头发展,讳言形态问题。而随着连续的校园伤害、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某被“谈话”以及富士康十三连跳等事件的接连发生,让人们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又再一次浪声四起,而在考虑到之前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南方报系之间的论战,让人的感觉到很迷惑。我们到底出路在哪里?
之所以会联系到北京日报系和南方报系的论战,还是要追溯到最牛老师被抓事件,据最近网友爆料最早向海淀区政府举报袁老师的人便是北京日报社的社长,素有当代姚文元之称的梅宁华先生。而早在09年的时候梅宁华先生便撰文笔锋直指南方都市报的副总编辑长平先生,盖因南方报系一直以来都比较西化或者说比较“右”一些,这样的话就可以简单的将“梅宁华”先生当做偏“左”的一派了。
关于“左”和“右”的定义,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的:
“政治术语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91年的制宪会议上辩论时,拥护激进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议会的左边,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立宪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从这一含义中引申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
若要进一步了解这一概念,可以在维基百科查看词条“大中华地区左派、右派”(见http://zh.wikipedia.org/zh-cn/%E5%A4%A7%E4%B8%AD%E8%8F%AF%E5%9C%B0%E5%8D%80%E5%B7%A6%E6%B4%BE%E3%80%81%E5%8F%B3%E6%B4%BE)
为了更加明确这一概念,可以借用2002年5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次小型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对于全世界的政治光谱做出的解释,他说:“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秩序,维护西方主导、亲资本的就是右;主张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经济危机,对垄断加以限制,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西方侵蚀的抵御,就至少可以称作中间偏左。”
但实际上,关于“左”或者“右”之分,并无什么明确的界限。
根据我的理解,“右”派对于“民主、自由”等概念关注的较多,而左派则倾向于认为毛时代的功绩远远大于过错,甚至文革也有可以借鉴之处,没有贫富差距,较为抵触对于资本的依赖,认为是资本主义让人产生了这诸多问题。(自己理解,未必全对)
据我所知,左派的主要阵营是以“乌有之乡”网站为代表,而右派则以冉云飞、余杰、王怡等诸人及南方报系为代表。
而在我看来所谓派系之争,当瞄准目标是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时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而要从这两个派系中看到中国社会的未来,我们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一)民主和自由是不是脱离了制度之外的普世价值,也即有没有游离于国家形态之外的普世价值?
(二)社会的日益不和谐(贫富差距加大、贪官污吏横生、人们尔虞我诈)究竟和市场经济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到底会不会也走向这种状况?
(三)抛却往事、回归当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到底是怎样的?加强集权,抑或者是其他?
让我臆断的想,或者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隐约可以找到一些思绪。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