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
【唐】 张说
东第乘馀兴,南园宴清洛。
文学引邹枚,歌钟陈卫霍。
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
待闻出塞还,丹青上麟阁。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别名栾树、灯笼树、摇钱树、栾华等,是无患子科栾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栾树原产于中国和朝鲜半岛,世界各地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大部分省区,自东半部的辽宁起,经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常被用作行道树和景观树种。栾树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喜爱,中国人对其的认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栾树其名,由来甚久。春秋战国时的《山海经·大荒南经》曰:“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其就有利用。栾树常见于寺院,因其种子可制成佛珠,宋代寇宗奭撰写的《本草衍义》称:“长安山中亦有之。其子谓栾子,携至京都为数珠。” 班固《白虎通德论》里记载“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栾树成为士大夫身份的象征,被称为“大夫树”。唐代张说的《药园宴武辂沙将军赋得洛字》中“风高大夫树,露下将军药”的“大夫树”即是指栾树。栾树的树形、叶、花、果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树形端正,树姿优雅而秀丽,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栾树夏末秋初开花,开花时鲜黄色花朵洒满树冠,入秋后鲜红的蒴果又似一盏盏灯笼,与鲜黄色秋叶交相辉映,娇艳悦目,绚丽多姿,微风吹过,似铜铃哗哗作响,故有“摇钱树”之称。《植物名实图考》云:“绛霞烛天、丹缬照岫,先于霜叶,可增秋谱。”栾树因其季相明显,适应性强、速生、病虫害少,树形高大优美,常栽植于庭院供观赏,也是理想的行道树、防护林、水土保持及荒山绿化的好树种。栾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花可作为黄色染料,其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对风、粉尘污染、二氧化硫、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枝叶有杀菌功能,花为优良的蜜源。栾树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栾树花的中药名称叫“栾华”,中医认为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等症,被收录进《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中。
《中药大辞典》:栾华
【拼音注音】Luán Huá
【出处】出自《本经》。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
【生境分布】多生于杂木林或灌木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四川、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原形态】栾树(《正字通》),又名:木栾(《梦溪笔谈》),石栾树、黑叶树、木栏牙、山茶叶、软棒。落叶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暗黑色,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时呈2回或不完全的2回羽状复叶;小叶7~15,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7.5厘米,宽2.5~3.5厘米,基部钝形或截头形,先端短尖或短渐尖,边缘锯齿状或分裂,有时羽状深裂达基部面呈2回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大,长25~40厘米;花淡黄色,中心紫色;萼片5,有小睫毛;花瓣4,被疏长毛;雄蕊8,花丝被疏长毛;雌蕊1,花盘有波状齿。蒴果长椭圆状卵形,边缘有膜质薄翅3片。种子圆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化学成分】果实含甾醇、皂甙、黄酮甙、花色甙、鞣质和聚糖醛酸。皂甙中分出了栾树皂甙A和B。干燥种子含水分9.4%,粗蛋白17.5%,卵磷脂磷酸0.045%,淀粉7.0%,灰分9.0%,脂类20.9%。种仁含油38%,皂化后分出甾醇和棕榈酸。叶含没食子酸甲酯,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性味】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无毒。"
【注意】《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使。"
【功能主治】①《本经》:"主目痛泪出伤毗,消目肿。"②《唐本草》:"合黄连作煎,疗目赤烂。"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栾华
【拼音注音】Luán Huá
【英文名】Flower of Paniculate Goldraintree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栾树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采收和储藏】:6-7月采花,阴干或晒干。
【生境分布】1.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疏林中。2.资源分布:常栽培作庭园观赏树。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东北自辽宁起经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均有分布。
【原形态】栾树 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小枝具疣点,与叶轴、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叶丛生于当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为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50cm;小叶纸质,(7-)11-18片,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对生或互生,卵形、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10cm,宽3-6cm,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至近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齿端具小尖头,上面仅中脉上散生皱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脉腋具髯毛,有时小叶背面被茸毛。花杂性同株或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长25-40cm,密被微柔毛,分枝长而扩展;苞片狭披针形,被小粗毛;花淡黄色,稍芬芳;花梗长2.5-5cm;萼裂片卵形,边缘具腺状缘毛,呈啮蚀状;花瓣4,开花时向外反折,线状长圆形,长5-9mm,被长柔毛,瓣片基部的鳞片初时黄色,开花时橙红色,参差不齐的深裂,被疣状皱曲的毛;雄蕊8,在雄花中的长7-9mm,雌花中的长4-5mm,花丝下半部密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花盘偏斜,有圆钝小裂片;子房三棱形,除棱上具缘毛外无毛,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蒴果圆锥形,具三棱,长4-6cm,先端渐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网纹,内面平滑且略有光泽。种子近球形,直径6-8mm。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栽培】1.生物学特性:耐寒,耐旱,稍能耐阴,耐瘠薄的土壤,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上生长良好。深根性,萌蘖力强。2.栽培技术:以种子繁殖为主:9-10月种子成熟,于蒴果未干时采下,晒干,经水选后干藏,一般发芽率70%-90%。种子有来年发芽的习性,秋播,让其自然越冬,春季发芽。或将种子与湿砂混拌,放背阴处低温处理,来年春季3月取出,用温水催芽,播后发芽整齐。苗高5-10cm时间苗,以每10m2留苗100株左右为宜。一年生小苗来年春季移植,培育3-4年养成大苗出圃。
【化学成分】叶含槲皮甙-2〃-没食子酸酯(quercitrin-2〃-gal late)。
【归经】肝经。
【性味】苦;寒。
【注意】《本草经集注》:决阴为使。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主目赤肿痛;多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各家论述】1.《本经》:主目痛泪出伤眦,消目肿。2.《唐本草》:台黄连作煎,疗目赤烂。
——摘录 《中华本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