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徐永

博文

陕北砌窑过程之一

已有 6516 次阅读 2015-6-3 16:3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陕北广大地区都住窑洞。窑洞从布局上分了有靠山式,下沉式和独立式几种。从修建方式或者用料上讲可以分为土窑,石窑,砖窑,接口子窑等。下沉式和独立式窑洞多见于黄土塬区,如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洛川塬,董志塬等,在甘肃更为多见。因为塬上地形平坦,无法利用地势,一种就是直接在平地起窑,叫独立式。另外一种就是在地下挖一个大坑,在坑里向四壁开凿窑洞,叫下沉式,也叫暗庄子。下沉式过去多见,现在没人愿意这么干,费时费力。同样在塬上,下沉式和独立式还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下沉式一般是土窑,独立式一般是石窑和砖窑。

在陕北地区最常见的则是靠山式窑洞,有人将这种又分为靠山式和沿沟式两种,其实异曲同工,都是利用山坡或者沟道的地势,顺山或者沿沟而建。土窑、砖窑、石窑则顾名思义。土窑就是直接在土崖上打的拱形窑洞,一般比较小,里面害怕坍塌,有时箍几根木头。门口上部安一个方形窗,下部右侧或者中间安一个门,其他地方用石头或者土坯垒起来。现在农村土窑已经很少见了,多数无人居住了,堆放一些杂物柴草。石窑和砖窑则比较普遍,这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有石头的地方就用石头,石头不方便的地方就用砖,但总体来说石窑要稍微好一点。砖窑时间长了会被碱腐蚀,出现坑洼,石窑则寿命较长。而且就我所见,石窑要比砖窑大一点,可能还是考虑砖的结实性和寿命吧。还有一种窑洞就是介于土窑和砖石窑之间的类型,叫接口子窑。这种窑在陕北还比较多,属于二者的过渡。土窑害怕不结实,砖石窑又没钱修,于是就修接口子窑。接口子窑其实还是土窑,就是口上用石头和木头进行加固。平凡的世界里孙玉厚家后来盖的窑就属于接口子窑。过去人能修上几眼接口子窑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到了改革开放后修的窑洞,基本上就都修成石窑了。石头在陕北的沟沟里还是比较普遍的,便于就地取材。其实在陕北还有一种窑洞,叫做薄壳窑。在窑洞上面再盖一排窑洞,比下面的石窑稍微小一点,顶上也什么都没有,所以夏天非常热。薄壳窑多在单位或者城里,地比较紧缺。

石窑的修建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修地工。其实就是挖土方,选择一块地方,修成像靠背椅子一样的形状,或者像一节台阶一样,弄出一个土台子为砌窑做准备。这项工作说起来比较简单,工序也不复杂,但工程量比较大。要将一个土坡挖掉两大块。一般用架子车拉,这时候也不用牲畜,直接是人推,速度比较快。挖土方的时候一般会掏成一个下面小上面大的扇形,下面掏个小窝窝,刚好车子前面部分能塞进去。上面溜土,刚好沿着扇形溜到车子里。下面一个人在推车子,推着飞快的倒走,返回来再拉。挖干土时浑身上下都是土,嘴里,鼻子里都是土,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不过只要挖到里面就好了,里面的土都是湿的,尘土不大。修地工的时候大人很辛苦,但小孩非常高兴。倒出来的土刚好都是新鲜土,绵绵的,小孩就坐着从上往下溜,和现在滑草,滑沙一样。溜下去,爬上来,再溜下去,乐此不疲。大人们虽然辛苦,但心里是高兴的,他们规划着宏伟蓝图,就好像现在人装修房子一样。

第二步:打石头。这和修地工一样,属于准备阶段,没有先后。有的人地工修好好多年了,也没砌窑,有的石头打了放了几年了才砌窑。打石头首先要找一块地方,石头露在外面,而且石头要是比较硬的。陕北黄土高原黄土红土下面就是中生代砂岩,我们那边出露的是三叠系延长组灰白色中细砂岩。找一块比较完整的石崖,钻炮眼,装上炸药,用雷管引爆,炸下一块来。记得小时候我们也经常去看,放炮的时候人躲在临时搭的小房子里,将雷管线一连。另外在路的两头站着两个人,告诉过路的人要放炮了,请离远点。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的镜头,孙少平第一次打工去阳沟书记家,就是砌窑,刚开始他背石头,后来书记老婆害怕他受不了,派去戳炮眼,就是打石头呢。后来田二被炸死也是因为放炮炸山。现实中被炮炸伤的人也有,我们村就有一个叫成仁,放完炮,炮哑了,没响,他过去趴在炮眼上看去了,被出来的石头打中了眼睛。一只眼瞎了,另外一只可能也受了影响。加上家境本来也不好,打了一辈子光棍,现在每天都带着眼镜。凑合着能种地,一直在村里生活着。
将石头从山上炸下来以后,就用各种工具将大石头再弄小,弄成四五十公分大的石块。这个时候要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好的敲打成长方体,将来做面子石。不太好的,薄的,棱角的另放一堆,做背石和片石。打下来的石头运在路边堆好。弄够原计划需要的石头,比如准备砌四眼窑,根据经验准备感觉够了,就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第三步:拉石头。陕北地区普遍交通不方便,路又比较陡,平常轻物就靠人拉肩扛。重的,量大的活主要靠牲畜拉运。牲畜中用牛比较多,牛劲儿比较大。但牛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慢。相对来说农民有的是时间,就多选择劲儿比较大的牛了。没有牛的或者自己没时间拉的就包给别人。一般拉石头都选择在冬天或者刚过完年,因为这会儿没有农活。拉石头相对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一般都要拉上一两个月。每次也就能拉个十几二十块,石头都在沟底,人一般居住在坡上或者梁顶。距离比较远,来回一趟就需要一个小时,一天下来也就拉个七八十来趟。农村人为了赶活儿,都是起早贪黑,冬天天亮的晚,大部分人起的也晚,一般等大多数人起来时拉石头的人都拉了两三趟了。
当然用砖的就是拉砖了,砖相对来说能好一点,都是买来的,可以用四轮或者三轮拉到村里,最多就是从村口倒到家里。川道里或者塬上有人用骡子,骡子速度比较快。平凡的世界里少安发的第一笔财就是给县城附近的学校拉砖,用的就是骡子。再后来人都嫌砌窑太麻烦,直接用砖盖平房。零几年以后基本上不再见有人砌窑了,都是盖平房,砖有人专门送,顶上直接上水泥预制板。
第四步:出面子。前面打石头的时候就将面子石挑出来了,拉的时候也分开放。石头拉完了或者快拉完了,主家就可以找匠人了。过去农村石匠算是手艺人,还是比较吃香的。在农村除了公家人,就算石匠和木匠等匠人了。每个村里都有几个匠人。 找匠人一般都找同村的或者带点亲戚关系的。农村人对人情看的比较重,你家砌窑,不找你们村里的或者亲戚,就有可能惹哈了。如果真的有原因,一般也要当面解释清楚。找了他假如他有事或者时间冲突了,他也会感觉不好意思,会给主家当面解释清楚,或者找机会帮几天工。匠人一般找一个大师傅,大师傅就会找几个经常和他一起干活的人,就好像现在饭店招厨师一样。大师傅除了要和其他人一样干活以外,还要宏观规划,面子出多少,方的多少,弧形的多少,可能弧形的都是大师傅亲自弄的。
出面子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已经选好的面子石上
选一个比较平整的面,画上线,用(zan,用钢筋加工成一头尖像铅笔一样的东西,用来打石头)将多余的地方打掉。完了在面上从上到下平行刻壕。壕一般是垂直的,也可以弄成斜的。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工程就是撵錾,因为錾用一段就钝了。隔一两天就要撵錾,把錾用火烧红,用锤子将头打尖。这道工序一般在晚饭后,在外面找个台台,做一个简单的灶,火烧上,风匣拉的不停。等火旺了,匠人们就围成一圈,各自从錾包里拿出钝的錾,开始敲敲打打,四处冒着火星。錾包也是比较有讲究,找一个不用的篮球开个口子,挂上几根绳子就成了。
第五步:跌巷子,其实就是挖巷道。在修好的地工上挖几条巷道,为垒窑洞的腿子做准备。这个时候就是在匠人的指导下开始弄了,这个过程和出面子一般是同时进行。巷子一般也就一米多宽,挖好以后就开始正式砌窑了。

第六步:砌窑,前面的都属于准备工作,等巷子和面子都准备好以后,就开始正式砌窑了。正式砌窑的时候也是需要人最多的时候,除了匠人还要用小工。但农村很少雇人,相互之间都有变工,这个时候就都来帮工了。等快开始的时候,村里人或者亲戚就给主家说,那天需要人了言传。有变工的就来还,没有变工的,也来帮上几天工。自己以后有个什么事好叫别人帮忙。这个时候也是显示主家平时人品的时候了,有的人平时人缘比较好,人人都来帮工。男人来不了的,女人也可以,女的可以提泥,也可以和泥。
正式砌窑从垒腿子开始,就是在巷子里开始一层一层往上垒。这个时候一个匠人把一条巷子,同时起。匠人们也从心底里叫上劲了,尤其是用着两拨匠人,相互之间是要比出个高低的。这个时候是快节奏的,匠人们在巷子里面敲敲打打,往上垒,小工们负责将石头背来,提泥的也跑得飞快,一包一包的把泥运来。腿子垒到一人高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弄拱形了。
准备弄拱形的时候,需先将巷子中间的土台弄成半圆形的,叫弄模子,完了就沿着模子往上垒。两边同时垒,最后合在一起。面子用提前准备好的面子石,后面就用片石和背石砌好。

第七步:合龙口。合龙口是最后一道工序了,向邻居和亲戚朋友宣示着窑已经砌好了。合龙口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程序,一般在中间的位置留一块石头,专门等合龙口时安上。合龙口主要图个吉利,会在窑腿子中间别个红布。合龙口时大师傅站在上面,主家站在下面,把一根绳子垂下来,主家把之前准备好的大方斗挂在绳子上。大师傅念念有词将斗提上去,完了将里面的大蒸馍取出,口中念道,叫主家,逮喜馍,逮住了荣华富贵,逮不住了富贵荣华,完了将喜馍扔下,主家将喜馍接住。完了大师傅会提着斗,将斗中的东西抓一把向左右和下面撒,里面有硬币,枣,水果糖,还有像团枣一样大的小馒头。下面的人争着捡,捡到了预示着好运气,这个时候也是小孩最高兴的时候,大人们就是图热闹,完了会把自己捡到的给自己家的小孩。

第七,其他后续的工作。合完龙口砌窑整个过程基本就完了。剩下的就是垫脑畔,倒窑穴,砌墙,弄外(院子)。脑畔要用土一层一层夯实了,否则容易漏水。垫完脑畔就倒窑穴,就是把窑里原来做模子的土逃出来倒掉。这些步骤完了以后就剩下屋内的盘炕垒锅座,泥窑,铺脚底,安门窗,垒窗台了......,属于后期事情了,和城里人装修一样。有的人窑砌好了以后放好几年才弄这些事情,因为砌窑已经耗费了太多的人力财力,需要缓几年。
现在交通条件也好了,农村人也少了,很少有人砌窑了,都是直接盖平房,省时省力。修地工也不在需要人一车一车到了,直接找个铲车一天或者半天就铲好了。料直接用现成的,很少用石头了,直接用砖,掏点运费就送上门了。上次出野外一个周至的司机,家里刚好盖房子,他说现在农村现代化的水平让你想都想不到。盖房子你只要掏钱,一节钢筋都有人送货上门。听说你要盖房了,卖砖的,水泥沙子的,卖钢筋的都来了。只要你说要,也不要你
现钱,完工以后给就行。而且你说几点让送到,他绝不会晚十分钟到。这使我想到了平娃的一句话:城里的好处在这里原来越多,这里的好处在城里却越来越少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533-895272.html

上一篇:寒食节
下一篇:陕北砌窑之二(窑洞装修)
收藏 IP: 219.144.1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