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过四个“槛”,方能抵达终点
文/王光慧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毕设,就像一场障碍跑步赛。
距离毕业答辩已过一周,站在讲台上的情形却仍历历在目。那个燥热又漫长的午后,略显空荡的教室,轻微颤抖的回声,以及走下讲台的那一刻心中那份释然与喜悦。时光如白驹过隙,距去年10月进入教研室竟已达九个月之久。再回首来时路,有荆棘有烂漫,有欣喜也有迷茫。如果要问我,毕设是什么?于我,毕设就是一场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入门障碍跑步赛,是需要我大步跨过的几个“槛”。
由于毕设研究方向与本科学习方向的差异,快速掌握全新的课题背景知识是我要跨过的第一个槛。急于求成的我一开始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泛读大量的相关文献,无奈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结果就是几乎只能记住皮毛,无甚裨益。于是我开始反思并改进学习方法,对文献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都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力求扫清每一个盲点,事实证明求精比求多更为有效。我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学会如何在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关键而有用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日后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的一课。
毕设与平时学习不一样,需要自主构造整个课题的框架及内容,这是我面临的第二个槛。作为一名科研小白,感谢刘雨菡和吕昱霄两位师姐的帮助,指引我从毫无头绪的困局逐步渐入佳境。在多次与师姐进行沟通交流以及独立深入思考后,我确定了课题的整体框架,进而由大化小,从框架到内容,从目标到任务,针对性逐个击破。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主动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及豁然开朗的喜悦。
作为一名编程小白,自主编程复现论文中的算法是我要跨过的第三个槛,也是最难的槛。首先要充分吸收理解算法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于心,力求做到有逻辑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算法思想,最后才是落实到编程。编程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师长来针对性解决。“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Debug的过程固然艰难,但代码成功运行的成就感会让一切烦躁与迷茫烟消云散。
学术报告是对所做工作的高度概括和表达,也是奔赴终点前的最后一个槛。一份优秀的答辩PPT和从容凝练的语言表达会给答辩效果大大加分。在彭老师指导下,我的PPT从一开始的一味复制文字、冗长枯燥,到最后的精练简洁、图文并茂,发言的状态也从缺乏自信到游刃有余,详略有致。
跨过了这四个槛儿,也终于迎来了暂时的终点。一路上的艰辛与迷茫不可避免,但所幸身旁从不缺乏鼓励和支持。感激这段时间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师兄师姐、以及小伙伴们。很高兴能够进入IDIPLAB,今后科研路长,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以上感悟记录毕设的终点,也是未来的起点。前方路长,唯想勉励自己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简介:王光慧,女,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级本科生。曾获得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以及多项省部级竞赛奖,爱好排球和旅游。毕设题目为“基于分形特征的红外虚警源检测算法研究”。2019年推免至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IDIP)实验室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第一发明人1项)。
长按/扫一扫二维码,敬请关注“闻道研学” !
相关博文:
[1]初涉科研,似管中窥豹
[3]慢是为了更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