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张继先的“生态牧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继先 张继先,现在吉林省前郭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研究员。

博文

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探讨

已有 4393 次阅读 2007-10-10 22:36 |个人分类:生态牧业

畜牧业是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的重要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线图,为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使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一、生态畜牧业及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畜牧业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的畜牧生产。主要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用洁净的生产方式饲养畜禽,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生产洁净的畜禽产品,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畜禽安全饲养和畜禽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本身产生的污染源得到生态净化利用,提供的是绿色畜禽产品,在层次上高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

新农村建设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20字,有3句话12字直接与畜牧业有关。“生产发展”离不开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可大大促进粮食等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和增效,保护和提高农业效益;也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质优价廉的有机肥料,降低种植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起到增产增收作用。“生活宽裕”要以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生态畜牧业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是目前增加农民收入重要的最现实的途径,可以吸呐较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生态畜牧业受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制约较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不同地域的农户都可以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增加收入。“村容整洁”需要无污染、无公害的养殖方式,生态畜牧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发展生态畜牧业,实行规范化管理,配套环保措施,不仅能改变传统养殖的猪牛混圈、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飞状况,实现庭院净化,村巷亮化,村容美化,而且能通过沼气变成能源,解决燃料、照明问题,保护生态,沼液可作肥料施地,真正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畜牧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更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破解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的重要产业。因此,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二、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思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应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揽,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畜牧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为中心,着力培育生态优势畜牧产业,积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产业化经营,转变生产方式,精心打造生态畜禽特色品牌,建设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增强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维护畜产品公共安全,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从而建设人与自然、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生态畜牧业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对生态畜牧业的组织领导,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生态畜牧业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和工作调度。各乡(镇)、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组织,加强协调,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畜牧业的稳步开展。

(二)搞好生态畜牧业规划,做好牧业结构调整

要结合目前新农村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重点、方向。制定长远和近期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在新农村规划中,要在远离村屯500以外预留出充足的牧业用地,为畜禽养殖从庭院转移出来创造必要的条件。

根据本地资源及品种优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继续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发展符合本地特点的优势品种和生态品种,实施一村一品,通过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畜禽结构调合理,把畜产品质量调高,把畜产品竞争力调强,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在农区,可在田间配套农田结构调整,建立种草养鹅、稻田放鸭、农田养鸭等家禽、小动物养殖基地或园区;在丘陵山地,可在桔区果园,加大投入,开发沼气、有机肥,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建立集约化畜禽饲养小区;在山区、半山区、林地养畜,可以畜养林、建立种草养羊、种草养兔、林地养禽等生态养殖园区。

(三)制定牧业优惠政策,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一是做好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关的土地、资金、水电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工作,尤其地明确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使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地可用、有钱可贷、有水可引、有电可亮;二是制定生态养殖管理办法,规范养殖区的建设,使生态养殖有章可依、有章可行;三是制定生态养殖的生产技术标准、验收标准,实施生态养殖生产许可证制和畜产品贸易保护准入制以及可溯源制,对生态养殖发放饲养许可证,使小区生产标准化、有利发展外向型经济;四是做好生态养殖的规划与设计,使生态养殖规范化、畜舍建设标准化,以确保人畜健康,肉食品安全。

(四)加大基础资金投入,保证生态畜牧业发展

各级级财政部门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在预算中增加对生态畜牧业的投入,在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的安排上,对生态畜牧业发展要给予倾斜。计划部门要增加生态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科技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投入,加快提高牧业生产水平和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金融部门在贷款中要增加对生态畜牧业生产的投入比重,使之至少与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相一致,争取达到50%以上。加大中、长期贷款的额度,使之与畜牧业生产周期相适应。对重点畜牧业龙头企业、养殖户(场)给予优先照顾。要引导农民群众扩大自我投入,把更多的自有资金用于发展生态畜牧业,鼓励和吸引城市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兴建生态畜禽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通过产销衔接吸引销区以支付预定金、补偿贸易或实物作价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有重点地依托生态畜产品加工合资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带动作用,对引资有功的单位和个人要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五)建立生态养殖新模式,发展畜牧业清洁生产。

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有特色有代表性的畜禽品种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畜牧业的试点,进行科学指导、重点扶持,使之成为模式化养殖的范例。在饲养方式上,做到“四改变”:改变草食畜发展完全依赖天然草场的传统习惯,实现种草养畜和农作物秸秆科学处置后养畜的新模式;改变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改变由局部小市场向大市场拓展,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改变千家万户的畜禽散养、混养方式向专业场(户)规模化集中养殖转移,加大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

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养畜”和“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草”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要以畜禽规模养殖、推广沼气技术、实施固液分离和干清粪技术、饲草饲料开发技术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力争实现秸秆节约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搞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使生态养殖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

(六)建设生态养殖小区,搞好生态典型示范

通过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分散经营的农户集中到一个区域内饲养,实施统一管理经营。按照“村容整洁”和“环境美好”的要求,把村庄规划与生态养殖小区规划同步设计,大力推进村外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尽快改变人畜杂居,畜禽散养,畜禽混养的落后生产模式,通过消毒、发酵等措施加强对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

按照分户经营统一管理的原则,坚持做到“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畜舍设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污水处理。对小区农户进行系统培训,制定各种饲养管理的技术规程,包括改良、防疫、消毒、牧草种植、饲养管理等,逐步实施无公害畜禽的标准化养殖;建立档案,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跟踪管理,确保产品优质、卫生、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养殖效益。

建立生态养殖小区也要实行准入制度,要做到科学选址;小区应建在干燥、向阳、通风、排风良好、有利于防疫的地方,距村寨人口居住区、水源、主要交通要道500以上,距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牲畜屠宰厂1000以上,具备饲料和优质牧草种植条件的地方;合理布局与生活区分开,并建设绿化带隔离带。净化生产环境,减少疾病,促进畜群健康,为畜群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以畜禽良种繁育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建设为重点,集中涉农资金,积极支持养殖专业大户发展,搞好典型示范,促进规模养殖和专业养殖小区向重点乡镇集中,逐步壮大农村饲养规模,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精深加工货源基地和出口外销基地,提升畜产品的竞争力。

(七)推广生态畜牧业先进技术,提高生态养殖技术水平

要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广生态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畜禽养殖技术,特别是加强饲养过程中科学投料、用药技术的推广,严格控制畜产品的有害物质残留量,提高养殖户对饲料、兽药、种畜禽、饮水等畜牧投入品质量鉴别能力,全面掌握优质、生态、安全、卫生畜禽产品生产技术。

(八)加大生态畜牧业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意识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败。要精心部署,广泛动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新农村建设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地投身到发展生态畜牧业经济中来。新闻媒体要加大生态畜牧业宣传力度,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生态畜牧业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形成人人关心生态畜牧业、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生态畜牧业行业,社会各届支持和参与生态畜牧业的浓厚氛围。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9-8715.html

上一篇:畜禽疾病的绿色预防及治疗技术
下一篇:发展有机畜禽产品势在必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