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理论思维:高中生的软肋

已有 4069 次阅读 2008-10-25 10:17 |个人分类:教育闲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历史

余孟孟
 
    一次,我刚讲完试卷准备回办公室,一位学生跑过来和我交流,其实是想跟我商榷一道历史选择题的答案。她说,林则徐,魏源这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最重要的着眼点不是“军事技术方面”,而应是“思想文化方面”。原因在于,林,魏之前中国人并不开眼看世界,不学习西方,是他们思想方面的转变,才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
听到这种理由和论证之后,我很高兴,也很庆幸。高兴的是,学生愿意主动跟我交流想法,说明在学生那里,我这个过于年轻的老师还是有一定亲和力的;庆幸的是,这也让我尽快了解到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的不足和障碍。
就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知识而言,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很明显:死记硬背是他们的强项,但若问起理解的程度,就令人汗颜了。其实,这责任也不全在他们。我们的教育太看重教,而忽视育了;我们的教学太注重学,而忘记思了。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培养学生抽象理论思维的能力,只能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抽象思维解决学业任务和知识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那么,不论是教师一味的教,还是学生一味的学,其效果都是令人尴尬的。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在形象或具象思维的影子掩饰下触及,而应明朗化,应系统化。所谓明朗化,是指对抽象知识的讲授和解答,不能只一味用举例的方式来应付,而应在理论上简要的说清道明;所谓系统化,是指就中学教育阶段的任何一门科目而言,必定都贯穿着一些本学科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系列理论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将这一连串理论从纷乱的课程知识中提炼出来,再以简要的理论化语言向学生勾勒出来。这些做法的关键不在于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教师创设的理论化语境,孕育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启蒙和发展。
鸦片战争前,有没有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林,魏之辈向西方学习的着眼点是不是“军事技术方面”?我们暂且不谈。毫无疑问的是,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确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这也确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方面的转变。然而,据此就可以说当时“向西方学习”的着眼点在于“思想文化方面”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位同学在理解上的障碍在于:不懂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思想文化上的学习之间的区别。思想观念的转变,主要涉及思维的方向,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学习主要涉及思维的对象。前者往往是一个走向原观念反面的历程;而后者往往是对原文化的发掘,补充和扩展。例如,以前人们认定祖宗之法是不可变的,而现在认为可以变,而且应该变;以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也不这样看了;这些都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学习钻研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教育学,柏拉图的哲学等等,这些都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学习。
其实,学生和我探讨的那道历史题考查的关键在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军事技术方面——政治制度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这种历程的展开步骤也并非偶然的,而是有规律可寻的。那就是:主要学习对象的变化受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的引导和制约。
据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人情世故方面的修炼越来越完备,而理论思维品质的发展却举步维艰。我想,教师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进行理论思考的积极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121-44015.html

上一篇:高跟鞋上的教育
下一篇:生命的“藤”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