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孟孟 推荐
与语文同行
——“全国著名中青年语文名师观摩课学术交流活动”纪要
2009年4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教师报》甘肃记者站组织的“全国著名中青年语文名师观摩课学术交流活动”在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研究会理事、著名特级教师程翔,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新语文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河北石家庄语文教师、“大语文教育”传人、著名特级教师张国生,以及甘肃省酒泉中学的我,主讲观摩课,做学术报告,与来自甘肃、青海、宁夏等各省和自治区的近四百名语文教师交流语文教育心得。
酒泉市内,酒泉中学、酒泉市实验中学、酒泉市育才学校都选派语文教师参加了该项活动。
一、谦和儒雅真君子——程翔
报告中,
2000年,我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曾有幸在北京聆听程老师介绍自己成长过程。那时他曾以《谁是做可爱的人》中志愿军战士吃雪的细节描写为例,展示了他阅读教学重视“语言抓手”的思想,让我坚定了自己重视语言细节教学思路的方向。时至今日,已至中年的程翔老师更加成熟,特别富有语文教学的智慧。他所列举的对于鲁迅作品、卡夫卡作品、契诃夫作品理解和教学的案例,其高度远在八年前之上。课下接触,我还了解到,他已经完成刘向《说苑》的注译工作。联系他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时对音韵的分析,我感到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程翔老师已经主动通过强化自己的学术背景来提高自身修养。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和研究者。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不能仅仅依赖国家行为的教育改革和一些新观念新提法来实现。语文教师只有坚守课堂,壮大自身,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化解应试教育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浅薄庸俗,还给学生纯正的审美教育和情感体验,从而得到真正的生活教育。
二、语文课件老顽童——张国生
当然,也有教
我以为,技术在语文课堂上,永远是一种辅助手段。一方面,语文教学必须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技术手段的使用必须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它应该“帮忙”而不是“炫耀”,更不是越俎代庖的“花样”,不是吸引学生眼球、追求表面好看实际偏离学生能力培养的“干扰”。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今天乃至将来学生现实的阅读环境,即,今日学生得到信息和阅读感受,有相当的部分来自电影电视、流行文化和网络,这些东西多半凭借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我们必须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适应这些东西,养成辨别这些东西的能力,学会与它们打交道的方法和心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坚守语文的本质,尤其要捍卫阅读的尊严,必须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个安静的、属于心灵的事情,浮躁的心态、追求好看刺激的行为、不揣摸字词句的肤浅浏览,都是有悖于阅读之道的;阅读一般读物要耐心,阅读经典尤其应当沉潜下去;高级的阅读给予人的,是深刻的思想,深入的体验和丰满的情感。在今天,正是阅读保证了我们心灵的完整和作为现代化公民的理智清醒。
我与
三、激扬文字唯青年——韩军
时至今日,
韩军与人交往没有生疏感,寒暄未定,开枪即打,放谈时事,沉痛感慨,从语文出发,到现实流观,在理论徘徊,又回到语文教学。我从他的言谈感到他主张的“新语文教育”的大致规模:重吟诵,重积累,重人文,重语感;充满激情热情;尊重传统却更富于新思想的锋芒。他的敏感与他广泛的交往涉猎相关。与我同年,却还是在读博士,同时是硕士导师。研究学术又不离中学课堂。大书法家于明诠,现代文学学者钱理群,当代文学专家孙绍振,他都过往密切。他言谈无忌,直率热诚,一开口滔滔不绝。可是,一旦我认真说几句,他立刻全神倾听,眼睛里透出思维的快速运行光芒。
他再次发问:老师是否读得完美?学生试探再三,终于有人敢于说:老师也有读错的地方。就此展开讨论:读错顺序的排比句能否颠倒?排比的规律是什么?然后仿写排比句。
后边的几个来回大致相仿,利用教师故意误读制造讨论契机,研究修辞,再仿写。
有教师质疑:程翔说最好不要在学生理解前用教师或他人朗读,因为朗读本身是一种理解,而
韩军答不矛盾。我同意他的看法。程翔说的是维护学生的原始阅读,在那个基础上生成学生的理解。韩军的意思是,他用一种朗读促成了学生的理解,然后却让学生发现了问题,在别的地方开展了讨论练习。两个人都着眼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殊途同归,万法归一。方法从来不是单一的,道路多条,走向罗马就行。我以为语文教学方法的使用如同在不同地方凿井,挖不到一定深度,都是干窟窿,除了石头沙子没别的。挖到一定深度,到处都可以冒出甘泉。方法因人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时而异。没有最好或最坏的方法,只有用的是否合适的方法。砍柴刀放在柴火秧子上是最好的工具,架到人脖子上怎样?孔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庸的。
三、问我是否说不清——我
我在研讨会上奉献了《祝福》的阅读片段和“有‘我’的阅读教学”的讲座。
《祝福》一课这边的学生已经学过。我备课时有过担心,也打算讲《雷雨》《师说》或者《这个世界的音乐》。高中课文大半深而长,一节课展开,勉为其难。随即释然——总归课文是个例子,而非考试内容;学生要掌握的是阅读技巧和能力;教师要展示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而非一个完成讲解的全貌;教师要通过无论什么样的材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要追求自己的教学进度;一篇课文是例子,一个句子,几句对话,一个段落,难道不是例子?这些原则,什么时候,我都不可忘记。
况且,许多时候,《祝福》里边,鲁四老爷和主人公“我”都是被匆匆一提的人物。我打算为这两个人的理解各备一课,并想好了:到时候要试探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现场确定讲谁。
四个人中,只有我选了高中的课。高中生死板些,不易调动。我坚持不为学生的冷漠所动——学生的淡然和错误才是教师进入教学的有效契机。这个原则我已坚持很久了,但实行起来困惑依然不少。展示了阅读材料《多看了一眼》,我探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我注意到许多学生课本上有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性语段,却没有几个人在文中关键字词下面作出相应的标记。探问一二,学生其实并不明白鲁四老爷的为人。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四老爷的典型语言:“可恶!然而……”,让他们体会四老爷的为人状态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前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比如“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比如:“既然是她婆婆要他回去,那就没什么可说的”。然后,问前一句的主语,让他们补后一句的省略。在朗读我给出的这两句全文,学生已能说出四老爷的矛盾与统一。有个女生很快抓住了四老爷的典型动作——踱。我叫一个男生上前来“踱”了一回。又让学生对比《水浒》中鲁智深打镇关西的描写,讲解残缺的儒家文化对人性的剥夺。后面还是讲了“我”,但只是做了尾声。全课在“说不清”还是“说得清”的追问中平静结束。我不想在结尾制造高潮。我对自己用引起思考的方式结束这一课感到满意。
下来有老师说是否先让学生找相关细节会更合适些。其实这正是我已经准备好的思路,可我在现场放弃了。我知道这是热剩饭,我投石问路,掌握的是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然后因势利导,就这样。
“有‘我’的阅读教学”着意阐发我多年来形成的的阅读教学观点:在阅读中,必须把学生和教师双方的自我放入文本的情境中去,形成真切体验,让阅读既成为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手段,又能成为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阅读必须与每个人的自我生活息息相关;阅读不仅是了解信息,学会技巧,更重要的是促进自我成长,让学生质疑,思考,反省,直面生活,正视现实。我准备从杜威的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场所及接受美学的角度加以阐发,但最后还是抛开了讲稿,从许多课文的实例展开了阐述。
两个小时后,几位老师上台谈了感受,让我很感动。白银的
会后与韩军谈论,他给我鼓励很多,说,语文课本来就应当是这么上的,这是最本质的语文课。现在技术很多,但本质的语文课很少。
四、同行语文文思扬——同行的人们
教育局潘建军及酒中刘顺庵等同行都热心谈语文教学,谈了许多好建议。潘建军在教育局任职,同时兼任教研室副主任,曾领导一个乡村学校,关于教师成长发展,思考甚多,亦正在行动。
听他们建议,我觉得正有必要将“有‘我’的阅读教学”形成一个体系了。要有更多的理论和实践,要更精细,提炼成一个系统。或者,就该叫“有我的语文教育”。我已拟定一本案例著作《语文教学的当下此刻》,另有解读教材的《自我的故事》已经接近完成。最重要的,还是上好每一堂课。每节课都要上得有思想啊。
五、延揽英雄英俊人——张顺科
《中国教师报》驻甘肃记者站的张顺科组织了本次活动。07年,他组织酒泉市教师代表团江南名校行,我参加了,获益甚多。08年夏天,高万祥、李镇西、陶继新等名师到酒泉肃州区演讲,引起震动。也是张顺科组织的。他年轻,能作为,长得像明星汪函,行事沉稳老练,有抱负有方向,施惠西部教育,联络天下名师,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也很多。
这个活动,让我再次感到了读书的必要和重要,感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可贵。教师必须阅读和思考,最好有机会出去学一点东西,听一些新东西。这些,对酒泉的教师尤其重要。
文章来源:请参见霍军先生博客:http://www.blogchina.com/name/hejun&pageNo=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9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