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一个模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xun 本博将以数学杂文为主,科技杂文为辅,其它杂文为补。

博文

【数学都知道】2010年8月16日

已有 5071 次阅读 2010-8-15 23:41 |个人分类:传数学|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数学, 博客, 新闻, 消息

作者:蒋迅

一段令人惊奇的现实自然界中的数学的录像

这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录像,都是大自然的景色,你也许注意到过,也许没有注意到过。

一个有助于理解水力坡度问题的劣等数学公式

三 峡背时工程的特点,是顾得了上游顾不了下游,顾得了下游顾不得上游。若想在汛期保重庆,便只能在汛期放水,加重下游水患;若想在枯水季节保证发电,便只能 蓄水,加重下游水荒。反过来,若想在汛期蓄洪,减轻下游水患,便得冒淹没直辖市重庆的危险;若想在枯水季节放水,缓解下游水荒,只有减少发电量,暂停航 运。

研究员声称证明P!= NP 真的吗?

惠普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Vinay Deolalikar声称证明P!= NP。 P/NP问题涉及的是复杂度类P与NP的关系,P事实上是NP的一个子集,NP是指非确定性图灵机在多项式时间内计算的问题,而P是指确定型图灵机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P是否等于NP是克雷数学研究所的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Deolalikar的论文长达100页,目前尚未经过同行审议,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论文中寻找漏洞或错误。如果Deolalikar的证明是正确的,那么他将有资格获得克雷提供的百万美元奖金。详细的论文可以在这里看到:http://www.win.tue.nl/~gwoegi/P-versus-NP/Deolalikar.pdf。(也见:惠普实验室研究员声称证明世纪数学难题P!=NPNP 完全问题能终结吗?)。但是,他的证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甚至《自然》网站也关注了此事的进展。其他数学家已经从他的原始论文中发现了很多小错误,提出了几个还没有解决的大问题(该Wiki页会不时更新)。Vinay Deolalikar在过去几天也对论文进行了多次修改:8月6日他将自己的手稿(PDF)首次发给了多位业内专家;8月9日他更新了论文草稿(PDF);8月10日他从自己的主页移除了所有提及P!=NP证明的内容和论文,不过论文还是可以从他的Papers子目录下找到。一些人认为,他的论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也包含了很多漏洞,P!=NP证明并未完成。

魔方的终结还原步数是20步

Morley Davidson、John Dethridge、Herbert Kociemba 和 Tomas Rokicki 在2010年7月使用了Google 免费提供的35个CPU年的计算时间证明了,每一个魔方都可以用20步或者更少解开。 详细的研究成果见这里:http://www.cube20.org/

整数数列收藏家

Neil Sloane很小就开始收集一些他觉得美好的东西,与众不同的是,他收集的是“数列。他收集了大量千百年来让数学家们着迷不已的数列,如素数数列──2, 3, 5, 7, 11, 13,…。他也收集了很多无聊的数列,如零数列──0,0,0,0,0,0,0,…;以及奇特的数列如邮票折叠数列──1,1,2,5,14,38,120,353,1148,…。Sloane公开了一个可搜索的在线数据库OEIS, 包含了他收集的大约20万数列,他的个人爱好正成为整个数学界的宝藏。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每天数千次搜索他的整数数列数据库, 找不到的数列他们会通知Sloane加入。Sloane现在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香农实验室的数学家。他个人最爱的数列是哥伦比亚数学家Bernardo Recam□n发给他的──0,1,3,6,2,7,13,20,12,…──Recam□n数列似乎与任何数学问题都没有关系。他说,奇妙发现带来的沉思,可以让他暂时忘却地球上发生的麻烦。

折纸折叠模式设计被证明是NP-Hard问题

折纸据 说是起源自中国,但公认是在日本发扬光大。折纸是折叠纸张的艺术,它折出各种指定的形状和花样。过去几十年,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将正方形纸张折成任意3D 形状的问题与计算几何学问题有很多类似之处。他们开发出计算机算法,能根据你指定的任何外形自动产生折叠模式。但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设计复杂形状的折纸 折叠模式对现在的计算机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究人员证明折纸折叠模式设计是NP-Hard问题──也就是说在有限时间是计算机不可能找到正确折叠方法。美国物理学家、著名折纸艺术家、折纸计算领域的权威Robert J.Lang和同事利用了一个技巧,通过让折纸折叠问题与另一个已知的NP-Hard问题──给定空间的Circle packing问题──等价起来,证明折纸也是NP-Hard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353420.html

上一篇:祝福你,白帆!
下一篇:用简单动画来解释复杂原理
收藏 IP: .*| 热度|

7 鲍得海 刘进平 赵明 陈安 唐常杰 李毅伟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