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kill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rkiller

博文

我们是如何走入困境的?---铁基超导带来的启示

已有 5360 次阅读 2014-2-8 14: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去岁至今,由铁基超导带来的争议让科学网一直比较热闹,风云迭起,而我独在岸边观流水。一则是离我研究领域甚远,不敢质言,免有外行论内行之疑;二则是我无力改变这一现状,那便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沉默是金。

 

然而今天网络上的一则新闻让我陷入了极度困惑乃至绝望的境地:今年二月份北京的房价超过4万人民币,而北京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多人民币(请记住世界平均人均收入是1万美金!)。简单地假设三口之家,一对成年人及一个小孩,最基本的生活支出为2/年(在北京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为简单而设之),也即年剩余4万人民币。没有任何的额外支出,包括房租,医疗,教育等,工作五十年可购买五十平方的毛坯住房,而房子的产权基本也是五十年左右。我不懂得经济学,但就这简单的推测也可以得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绝大部分民众基本还是保持在温饱阶段的结论。我忽然间迷糊了:艰苦奋斗了三十多年,我们创造的财富去哪里了?难道体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体现在全国纵横交错的铁路?体现在国际竞技场上闪亮的金牌?。。。

 

我不懂的经济学,不懂市场,不懂政治,那我该如何理解这该死的困惑呢?然而在准备今年基金本子的时候,忽然明白了一些。在我们的化学生物学领域,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基金支出是仪器试剂耗材,而绝大部分则是国外进口,包括大至同步辐射,X-RAY衍射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小至取试剂的枪头。再联想到科学网上的一则新闻美曰亚洲雄风说道亚洲主要是中国的科研支出大幅度增长,终于有些明白了。原来我们这么多年GDP的增长都给别人打工了:我们拥有1.3万亿的美国国债,为了避免美国国债贬值,我们必须不断地增持;我们年均2000多亿的科学技术支出百分之八十贡献给外国仪器试剂产商,只获得接近99%的垃圾论文;我们年均2000多亿的医疗卫生支出,尤其是药品支出的绝大部分贡献给外国的药企,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原创的药物,而我们呼之为重大突破的一类新药则不过是别人市场药物基础上多加两个甲氧基的Me-Too药。然后我们的飞机,轮船,工厂生产的机器,我们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核心部件几乎都是进口,因为我们连制造螺母的精密机床都没有。最最关键的是,我们拥有将近4万亿的外汇储备,却无法购买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最先进的发动机,最新式的战斗机,最好的导弹防御系统,最精确的激光制导武器,有价值的能源企业,关键的资源矿产。最最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所有经济学理论都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教科书;我们所有科学研究都来源于西方国家(包括日本)的奠基性原创性理论和发现,我们拥有和美国相当的GDP,却没有哪怕一项相匹配的科学原创性重大发现!!!

 

那我们是如何走入困境的?西汉初年便发明了造纸术,隋唐年间便出现雕版印刷,火药,战国便有指南针,北宋则可用于航海。据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那显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笨。回顾朝代的更替,两次工商业高度发展的关键时刻均被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而中断,宋朝被元朝所中断,明朝被清朝所中断。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的,中华民族则是位于该世界中心地区的民族群体,其所在地称为中原;中原以外的地区是“化外之地”,居住在化外之地的周边民族是“蛮族”,或“夷族”,那时候的中国人充满自信!而这一切在西方国家(包括日本)的坚船利炮的“洗礼”下,逐渐退化,终至今日之事事师夷,连对错的判断标准都没有了。

 

前面所述似乎离题万丈,这和铁基超导有何相关?有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前面所述受制于人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原创性的东西。从铜基超导获国一奖以来,我们似乎号称一直领先超导领域,然二十年过去,我们一直还是在铜基上不断灌水获奖,就没看开出一朵花来。而东夷日本发现铁基后,我们似乎又领先铁基了,又获国一奖了,却不知我们所有关于铁基的专利均已被日本所囊括,也即说我们的后路已经被断,即便万一将来的某一天铁基能实际应用了,我们的所获得也是绝大部分归日本所有。科学网上黄小邪作为行内人对此提出质疑的时候,不少看客道曰国际友人私下也称我们领先的。。。说句不客气的话,主人对抬轿子的轿夫也会拍下肩膀道辛苦的。我们不怕作为轿夫,但我们更得意识到我们是轿夫而不是主人,那样我们才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成主人!

 

仅铁基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947-765635.html

上一篇:我的讲义---化学诺奖花絮
下一篇:我看到的是一群冷漠的灵魂
收藏 IP: 183.37.199.*| 热度|

33 罗德海 马德义 王又法 尤明庆 贾伟 赵美娣 李永丹 陈桂华 张德元 孙学军 王涛 程宗明 金拓 梁大成 戴德昌 刘建彬 陈希章 张能立 李志俊 徐绍辉 张睿智 韦玉程 徐耀 侯成亚 biofans zhouguanghui zzjtcm ybtr3929 schist wangqinling NaughtyGuy tennet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