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ianguo531 聊聊感触、搞点学术、发发牢骚

博文

课题组学术成长的路径 精选

已有 7840 次阅读 2017-9-27 18:10 |个人分类:观点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课题组, 成长

最近,“双一流”之妖风刮遍大江南北,科学网内外。没评上的咬牙切齿,打枪放炮;评上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默默不语。大学有“211”、“985”、“双一流”之别,课题组也有强弱松紧之分。显然,大学的主次之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在课题组的强势与否。不可否认,也有一般学校的牛课题组,但是着实凤毛麟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世间万物存在之道,我想课题组的成长之道也是如此。首先我想稍微摘一下课题组的组织结构。课题组的组织有松散紧密之分,松散的课题组成员之间多以相互挂名为主要的合作表现形式。项目结题挂名、偶尔横向项目合作之类,我称之为互补型课题组。这一类型课题组多出现在无大牛,经费不足的单位。紧密的课题组通常是一起承担国家纵向课题,发论文具有很明显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区分,经费、设备共享,方向分工明确,往往都有一个明确的领头人,我称之为领导型课题组。不同类型的课题组成长方式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的课题组的成长有以下几种情形:(1)纵向项目主导型;(2)重大仪器设备主导型;(3)国家重大需求主导型;(4)游击队。前三种类型多存在于领导型课题组,第四种是互补型课题组存在的常态。

1)纵向项目主导型的课题组主要是从事相对专一的机理性问题研究,课题组很少承担横向地方服务性课题(当然人文地理方向较为特殊),主要的经费来源来自于国家基金和部委的支持计划。这一类型课题组的学术氛围较好,经费、设备共享,成果归属明确,方向性和延续性较为清晰。

2)重大仪器设备主导型。现代科学的研究大设备的作用非常明显,南仁东先生主持完成的FAST就是一个未来进行天文学研究的核心设备。围绕这一大科学装置可以形成若干团队,进行研究。大科学装置主要依托国家的力量来推动,单靠某个单位和课题组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围绕大科学装置形成的课题组理所当然的就是国家队,无经费之忧。成果也必须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产生的成果的特点就是一篇论文开头的第一张纸都是作者。

3)国家重大需求主导型。这一类型的课题组不是由于科学问题自下而上自然形成。而是国家为了解决某一关键设备、技术而组建起来的。而这一关键设备和技术往往不是一年两年能够攻克的,所以也形成了较为稳固的课题组。这一课题组方向很明确,分工更为细致,成果可以直接用于国家的重大工程和需求,无经费之忧,社会效益最好。成果不一定是国际最前沿,但一定是国家最需要,比如航空发动机、深海装备等等。

4)游击队型的课题组一般多是互补型的课题组,如果说前面三种是公社的话,这里的就相当于互助组和合作社等初级阶段。每个人搞的东西小同大异,但是作者和项目确是互挂。遇到项目大家坐在一起,没有项目大家各自为政。典型的标志就是论文没有通讯作者,没有定期组会,没有领头人。当然,由于组织松散,也无法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成果的水平和影响力难以提高,不能形成合力。这样的课题组在对付省部委关于学科建设方面的检查比较得心应手,因为大都是一个院的。

课题组的层次不一样,对于学术的成长影响很大。好的课题组有牛人的存在,能够参与到国家和国际前沿项目,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获得较为丰厚的科研经费。同时,他们也大多是国家和国际重要学术组织的负责人、理事和主任委员,学术信息的更新较快,也更为前沿。而一般课题组大部分只能通过参会聆听上面大家的讲座,重复和完善人家几年前做过的课题,再者就是自己关起门来看文献,学术信息的更新较慢,追赶者的角色较为明显且有阻隔效应,想变引领者很难,大多数只能换课题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9327-1078027.html

上一篇:正视“慰安妇”问题——由电影《二十二》说起
下一篇:科研工作者有多不易
收藏 IP: 5.80.234.*| 热度|

6 孟佳 郭战胜 李学宽 雷宏江 徐耀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