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景嵩文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wen

博文

转折和鉴古知今(续)——读史偶得(3)

已有 3396 次阅读 2013-1-2 18:16 |个人分类:温景嵩文库|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转折, 鉴古知今, (3)

 

 

 

         转折与鉴古知今(续)

——读史偶得(3

 

温景嵩

201312写于南开园)

 

         五.

       吕思勉先生在提出了研究史学的四大任务后,根据他所提出的四大任务,接着他就对现存的史书提出了批评意见。他说:“往昔的历史书,是否能肩起这任务呢?观于借鉴于现在的史书以应付事实导致失败者之多,无疑是不能的。其失败的原因又安在呢?列举起来也可以有多端,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由于它们过于偏重于政治。翻开二十五史书来看,所记的全是些战争攻伐,在庙堂上的人们所发布的政令,以及这些人的传记世系等等。昔人称《左传》为相斫书;近代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话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我们单看了这些书,能明白社会之所以然么?显然不能。”吕先生接着就分析了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他先问道:“从前的史书为什么会有这种毛病呢?”紧接着吕先生自己就回答说:“这是由于历史是文明时代的产物,而在文明时代,国家业已出现,并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常人只从表面看,就以为政治可以概括一切,至少是社会现象中最重要的一项了。其实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实际上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社会实在是在政治的背后,做了无数更广大更根本的事情。因此,不明白社会的情况,是断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我们现在讲历史,就不但应着重于政治,而且要更着重于文化。”

       吕先生紧接着就解释了他所说的“文化”并不是狭义的“文化”,而是更广义的“文化”。根据他的解释,我现在的理解,吕先生所说的“文化”实际是指“文明”二字。诸如:中华文明(即中华文化),希腊文明(即希腊文化),巴比伦文明(即巴比伦文化)等等。也就是说,吕先生讲的“文化”,其实是指当时当地的社会总概况。他于是把他这部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来讲。

      吕思勉先生自己讲,他的上册讲的是文化现象。出版者讲他的上册是说,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发展情况。而我的理解则是,他的上册讲的是,我国社会概貌发展的情况。吕先生把我国社会概况分成十八个专题,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以上这十八种社会现象,就构成了吕著通史上册的十八个小节,每节讲一种社会现象,以及其发展过程。

      显然,人们在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的上册之后,就会对我国社会面貌的发展之总概况,有个完整而系统地了解,这确是该书的最大特色。然后他的通史下册才和通常的史书一样,按照年代的顺序从上古中华民族的由来讲起,然后讲每一个王朝的兴亡,国家的发展了。

     能够把我国的社会概貌分解为十八大类,就不简单了;能够更进一步,还要会讲出每一大类的发展过程,就更加不简单;除此以外,还要能讲出中华民族的由来,以及历代王朝的兴亡过程;以上种种,可见他绝不是一位普通的史学家,称吕思勉先生为一代史学大师就是件十分恰当的事了。吕先生的这部通史,确实概括了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全貌,读来可令人们大开眼界,并令人相当彻底地了解了昨天的中国,并为照亮今天的中国和推测明天的中国指明了方向道路。因此这部书确确实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85-648915.html

上一篇:给网友们拜年!
下一篇:切入点竟是婚姻问题——读史偶得(4)
收藏 IP: 192.168.0.*| 热度|

3 武夷山 周少祥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