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热射病”就是重度中暑(更新) 精选

已有 10380 次阅读 2013-7-30 17:52 |个人分类:科普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高温, 散热, 中暑, 热射, 产热

“热射病”就是重度中暑

(王德华)

 

今年夏季各地持续的高温天气,已经有人员因热死亡的报道。

据媒体报道,杭州一位妇女入院时体温高达41.7,医生说她患上了死亡率很高的热射。上海两位清扫马路的老人因中暑晕倒,其中一人的体温高达42摄氏度,也是热射

 

中暑,我们都很熟悉,也可能经历过。

热射heat stroke (sun stroke) ,就是非常严重的中暑。主要就是由于高温导致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的热量散不出来,造成体温突然过高(高体温 hyperthermia),进而引起一系列很严重的生理问题,如脱水、头晕、昏厥、迷糊,出汗困难(无汗),严重者造成神经系统受损、体内脏器功能衰竭等危急生命的问题。

所以,热射病是很严重的,是危急生命的,是很严重的医学紧急事故。

一旦中暑,最需要迅速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给中暑者降温,加快散热,防止脱水。物理降温(冰块、凉水、脱去衣裤)是最快最简便的方式。大脑很脆弱,在高温下很容易出问题。

 

为什么高温天气,容易中暑或得热射病呢?

昨天我在文章中简单说到人的体温调节,抄录在这里:“生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调定点”(set-point),类似下垂的钟表的摆。如:人的体温,一般人的体温(严格说应该是体核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温度,至今学术界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体温本身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夜间体温稍低。体温也随生理状态而改变,如女性排卵时体温降低,排卵后体温会稍高,发烧也会导致体温升高,同时由于病理性或其他原因也会体温发生变化,或升或降(适应性低体温)。但是,无论体温如何波动变化,总是围绕37摄氏度这个温度点。所以37摄氏度就被认为是一个体内控制体温调节的‘调定点’”。

 

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的体温大概在37摄氏度左右。根据物理学规律,温度从高向低传递,所以有温差(温度梯度)才能散热。平时,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气温很少高于或等于37摄氏度的,所以我们的体热很容易散发出去。散发多了,快了,我们就感觉冷了(如深秋和冬季)。

 

气温一旦接近或高于37摄氏度,身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小,或没有温差,甚至是负温差,身体散热就减慢、困难,甚至是“吸热”。可想而知,体内代谢产生的热散不出去,还不断从外界“吸热”,体温(体核)温度势必升高,造成高体温。严重者就会中暑,再严重者就患“热射”病了。

 

体温调节取决于两个过程:产热和散热。一般代谢过程都会伴随着热量产生。代谢产热维持着我们正常的体温(健康活着真的很不容易)。影响代谢产热的因素也很多。散热,有很多方式,如对流、传导、辐射、蒸发(出汗)等。控制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是中枢神经系统。任何生理功能都是有极限的,一旦超出了正常的生理功能的负荷,身体一定会出现问题的。

 

高温天气里,建议大家还是“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补充(2013.7.31):

由于高温引起的中暑,有热痉挛(heat cramps)、热衰竭(heat exhaustion)和热射(heat stroke, heat stroke, sunstroke,翻译为“热中风”是不是好懂点?) 等类型。热痉挛和热衰竭,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热射则是最严重的中暑,是危及到生命的,必须立即进行恰当的治疗,是真正的医学紧急事件,耽误不得。

 

说几句蒸发散热(evaporative heat loss)。蒸发散热,主要是通过汗腺的出汗进行散热,呼吸和排尿等也散失一部分热量。一旦环境温度(气温)等于或超过体温(37摄氏度),出汗就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了。一旦脱水(虚脱),出汗功能受损,不能快速出汗,在高温环境下问题就大了。体内积攒的热量越来越多,体温急剧上升,一旦上升至40摄氏度以上,神经系统功能会发生改变或受损。所以,热射的典型特征是:高体温,无汗,心率加速,呼吸困难,行为异常,迷糊,没有方向感等。

高温环境有干燥高温环境(如沙漠)和湿润高温环境(热带)。极度高温天气,湿度较高的地区,皮肤的散热功能会受损。体温超过40摄氏度就要高度注意了,时间久了问题会很严重。高温环境下,水分平衡(水盐代谢)很关键。为了避免脱水,需要喝足够的水(提醒:喝茶反而不利)。

 

易感人群(脆弱人群):婴幼儿、老年人、户外工作者和职业运动员。

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高温的危害。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减弱,一旦患有心肺肾等疾病,更是易受高温危害的人群。还有一类人群需要注意:运动员和户外工作者。高温下锻炼(高强度训练)和剧烈的活动(高强度劳动),容易受到高温的危害。

 

应激措施:

一旦发现不正常的高体温(体温突然急剧升高),要迅速降温,采取各种方式(如放在阴凉处,通风处,加风扇,加冰块,凉水冲洗,酒精擦洗,脱去衣裤等),如果病人能喝水,可以喝冰水。

 

不要在高温和湿度大的天气里做剧烈运动(高强度体力劳动),多饮水,多(次)休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12652.html

上一篇:与秦老师讨论:思想、文化与科研创新
下一篇:不阅读的中国人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21 陈小润 李学宽 赵斌 孙学军 张海霞 陆俊茜 谢经武 吕喆 焦豹 梁进 刘士勇 杨正瓴 王桂颖 刘钢 李宇斌 张明 吕东升 zdlh yunmu zgg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