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与罗老师讨论:如何回到科研正常状态?

已有 4563 次阅读 2013-7-29 21:24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管理, 调节, 波动, 科研正常化, 调定点

与罗老师讨论:如何回到科研正常化?

(王德华整理)

 

生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调定点”(set-point),类似下垂的钟表的摆。如:人的体温,一般人的体温(严格说应该是体核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温度,至今学术界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体温本身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夜间体温稍低。体温也随生理状态而改变,如女性排卵时体温最低,排卵后体温会稍高,发烧也会导致体温升高,同时由于病理性或其他原因也会体温发生变化,或升或降(适应性低体温)。但是,无论体温如何波动变化,总是围绕37摄氏度这个温度点。所以37摄氏度就被认为是一个体内控制体温调节的“调定点”。

 

当今科研环境的非正常状态已经很严重了。大环境在逐渐恶化着,在这个环境中的老中青学者也在各个方面逐渐习惯着和适应着。习惯了,适应了,也就麻木了。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必然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呼吁回归正常科研状态的原因。

 

链接:我们还能回到正常的科研状态吗?

 

有个问题,我也一直纳闷,学术环境的恶化是否有个极点(极限)?关于科研环境的正常态与非正常态,越思考越有一些不解的问题。很高兴看到罗老师在我博文后的评论:“物极必反。科学研究工作一定会在正常化与非正常化之间不断演化,科学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向前发展。”眼睛一亮,也就饶有兴致地与罗老师进行了简单讨论。

谢谢罗老师能分享他的思想。

 

×××××××××××

罗: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王老师不必担忧,科学研究工作一定会在正常化与非正常化之间不断演化的,科学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向前发展。

 

罗老师的话很有启发性。

我在想是单行道,还是可塑性问题。这需要一种自我纠错能力。物理学上应该能够解释。

 

罗:

科学研究的管理是为科学发展导向,低水平的管理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而高水平的管理是尽量避免失误,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

两种管理都是要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纠错式前进,交的学费必然巨大,甚至会失败。总之,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天天总结教训,在教训中成长。

 

罗老师说的是。

我困惑的是:要纠错,就要认识到错。有一个“正常”的阈值,上下有一个允许的范围(振幅)。物理学、生物学上,都有这样的系统。社会系统,或者说科研系统,有吗?

如果有,那么如何定量这个阈值?如何定量这个范围?

如果没有,怎么能发现错,又怎么纠错呢?这不又成了拍脑袋了吗?Power is everything?

 

罗:

王教授讲得很正确!

科学管理是持续改进过程,最起码是要有自我纠错的功能和能力,先进的管理是具有预见功能和能力的。这需要体系和人才来保障。最起码要有各方面专家,从专业的水平上能实施纠正措施,改正已出现的问题,并消除产生原因;还要有预防体系,从管理过程进行监测,当特征量偏离正常值,就分析产生的原因,同时消除,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这个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专业性要求特别高的,特别是对人才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大多数科技管理部门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没有这方面能力的。

 

一流的管理,如何实现?

看不到希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12349.html

上一篇:与金老师讨论: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与管理体制
下一篇:与秦老师讨论:思想、文化与科研创新
收藏 IP: 159.226.67.*| 热度|

4 刘立 马德义 李学宽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