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研究中的指导思想(二)
王德华
著名遗传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Theodosius Dubzhansky, 1900-1975)有一句名言:
如果不按照进化思想思考问题,生物学的一切将无法理解。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
杜布赞斯基是俄罗斯人,后进入美国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实验室工作。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祯先生在摩尔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直接指导他的是杜布赞斯基。杜布赞斯基是第一个将遗传学和进化论整合起来的科学家,是综合进化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现代达尔文主义)。他的综合进化论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杜布赞斯基毕生致力于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是实验群体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在遗传学的其他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生著述颇丰,著有1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近600篇,被认为是20世纪著述最多、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遗传学和物种起源》(1937)一书,在该书中他完成了达尔文主义选择论和新达尔文主义基因论的综合,奠定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础。这本书也因此被称为20世纪的《物种起源》。(信息来自网络,致谢!)。这本书我国有翻译本(《遗传学与物种起源》,谈家祯等译,科学出版社 1964出版; 是根据1953年版的 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翻译的)。
著名的生物地理和进化生物学家迈尔曾说:进化论综合是自1859年《物种起源》问世以来进化生物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进化论综合虽然不是一场革命,但显而易见它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最后成熟。进化生物学与生态学、行为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结合,提出了无穷无尽的新问题。(信息来自网络,致谢!)
进化生物学的思想现在已经渗透到生物学甚至医学的每个领域。生物学越发展,越显示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伟大。任何一个生物学问题都有直接的(生理)和历史的(进化)双重原因。任何一个生命现象或特征,都有其发展历程和进化历史。我们今天看到的周围的各种千差万别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检测到的各种生物的生态、行为、生理、遗传、生物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不同层次的特征,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的,都具有一个进化过程。当今世界上的让人惊叹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在基因组学(遗传)上的不可思议的相似性(统一性),如果不从进化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将无法理解大自然的这种造化。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面临各种生存挑战。生物必须相应地发生适应性的遗传变化。自然选择让一个物种通过适应性的遗传变化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回应自然界的挑战)。
大思想家泰亚尔·德·夏尔丹(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说过:“进化论是一个理论,一个体系还是一个假说?它比这些都要高级 — 它是一个普遍的公理。所有的理论、所有的假说、所有的体系要真实可信,都必须服从和满足这个公理。进化论是一道照耀了所有事实的光,一个所有的思路都必须遵循的轨道 — 这就是进化论。” “在进化之光下,生物学从理智的角度看可能是最令人满意和富于启发性的科学。没有这道光,生物学就成了一堆庞杂的事实 — 有些事实很有趣味或怪异,但是总体来说无法构成有意义的图画。”(引自方舟子)。
百度百科:
杜布赞斯基(T.Dobzhansky,1900~1975)
俄国出生的美国生物学家,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1921年毕业于基辅大学。留系工作3年后,于1924年到彼得格勒大学任教,受到苏联著名遗传学家菲利普琴科(и.А.Фипипченко),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和契特维里柯夫(C.C.Четвериков)等人的影响。1927年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摩尔根(T.H.Morgan)实验室工作。1928年随摩尔根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历任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校教授。他把俄国研究自然群体的优良传统与摩尔根小组的遗传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以唾腺染色体的倒位变化为标志,系统地研究了多种果蝇群体的多态现象和由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发展过程。上述研究成果被收入到名为《自然群体遗传学丛刊,第1~43号》(1938~1976)一书中。他在科学上的最重要贡献,是在《遗传学与物种起源》(1937、1951、1953)一书中实现了遗传学与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此外,他还提出了人类的体质进化和文化进化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的论点,认为“人类的进化不能理解为一种纯生物学的过程,也不能完全描写成一部文化史。它是生物学和文化史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过程和文化过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反馈”。他一生出版著作10几部,论文500余篇。除前面提到的以外,重要的还有《人类进化》(1962)、《进化过程的遗传学》 (1970)等。
(王德华 2008.8.28)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