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提出SU3-IBM的模糊想法,到今天,已经六年了。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故事。即使在今天,核结构领域的许多研究者,依然不清楚,核结构领域已经发生了一场类比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
从现有的文章的记录时间来看,我在2018年12月27日,还不清楚这件事。然后在2019年1月20日之前,就已经知道Cd疑难,这种转变就已经开始了。中间少了一段时间的记录,不知道什么原因。
当我发现这个事情的时候,Garrett等人关于Cd核以及其他传统上认为是球形核的原子核的研究,已经快结束了。这是一个错位的故事,因为在2011年到2017年我去读了一个量子方向的博士。
从今天往回看,在2019年到2022年,其实证据是非常稀少的,那个时候更应该说是一种尝试。但是不可否认,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当然是心态上的。
不管是我读完硕士,还是读完博士,心态都不好。当然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当时的情况的确是感觉极其糟糕。
从内心上来说,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悲观的人。虽然小的时候学习还是很好的,但是自从高二患上头疼病以后,尤其是高考彻底发挥失常,给我带来了长久的悲观情绪。我的家庭比较贫穷,而且我的父母都不是太会过日子的人,特别是我的父亲,带给我极大的内耗。
自从去年开始看开普勒,我才发现,原来倒霉的从来不是我一个人。
开普勒的故事谁都知道一些,但是很多细节我也是才知道的。这是一个聪明而单纯的人,智商奇高,而情商特别低的一个人,关键是较真。
我达不到开普勒这样坦荡的境界,但是在愚蠢方面,倒是有的一比。
所以,当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我反而深深的沉浸在对于命运的畏惧之中。
似乎有一面镜子,这边是我,那边就是开普勒。
物理学到今天,大的领域,用美国物理学会的物理评论杂志来分,A包括原子、分子和光物理,B包括凝聚态物理和一些材料物理,C包括核物理,D包括粒子物理、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E包括统计物理、生物物理、复杂科学等。能看到,只有核物理单独一家,自立一方。因为它的位置太独特了,非常容易确定。
我的研究包括A和C,我还思考D,但是我觉得这个领域的结果让人无法接受,我还有点B的知识,我教的统计物理属于E。
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中大部分的空间都是空荡荡的。只有里边非常小的空间内,堆积了一个密度极大的原子核,以及外边一些孤零零的电子。
核物理的研究,自然就是和这个孤零零的原子核有关。
然后它确实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价夸克、海夸克和胶子构成。质子中子之间,也是有核力的,大尺度的是π介子,小尺度是夸克和胶子。当然更仔细研究,会更复杂。
很少有哪个研究系统有原子核这么复杂。不同的质子中子数的原子核性质也会极其不同。
整个人类的历史上,得到公认的理论,最后被推翻的其实非常少见。最早的就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理论。从一些现在看来诡异的假设出发,就能很好的理解和预测天上各个星星的位置。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其实不太符合我们今天的标准。如果今天出现这样的研究,基本上会被归纳为民科。托勒密的理论,怎么看,都是一种符合现在科学的版本。有一些假设,有数学,有观测的实验数据(虽然没有直接做实验),然后理论和实验作比较。
只有弟谷做出了更加精确的测量以后,才可能让开普勒给出更加精确的结果。
所以,近代科学,其实产生于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替换,这是让人深思的。
粒子物理学家不满意标准模型,但是实验的结果,好像被彻底的打脸了。新的理论,似乎都没有被实验支持。只有标准模型,越来越奇迹般的矗立在那里,任凭粒子物理学家的唾弃和不满。
没有希格斯场的世界,就只有没有静质量,以光速运行的粒子。但是当希格斯场加进去以后,就成为了现实的世界。关键是出现了时间,也导致两个物体可以相对静止。特别重要的是,相对静止的物体,时间是一样的。
在我的理解中,这似乎就意味着只有一种希格斯场。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是我理解错了。我一直觉得我不是很聪明,特别是脑袋生病以后,我都是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理解物理学。那么多聪明的人,都没有觉得是问题,应该就不是问题。虽然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但是这些新理论,从来没有被认可,所以即使不对,也无所谓。
历史上有热质说,这个理论更像是一个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并没有发展成为复杂繁琐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数学方面。
当一个现象被发现后,可能会有很多理论,但是没有得到公认。
物理学很少出错,特备是像地心说这样的,会长达很长的时间都被整个研究群体认为一定是正确的,发展了复杂的数学体系。
能够与之类比的,就是发现光的波动性以后,发展起来的以太物理学。这个理论,现在的人已经完全不熟悉了。即使是麦克斯韦也对它深信不疑。这个理论发展了将近一百年,最后被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所彻底替换了。(但是这个故事很少有人再提了,以太物理学似乎被彻底的从历史上抹除了,似乎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故事)
量子力学的诞生,发生在微观领域,并不是真的替代了经典物理学在宏观世界的支配地位,只是给出了限制。广义相对论,是更加极限下的情况,虽然物理变了,但是也没有替代牛顿力学体系。后者在数学上,只是前者的一个近似。
在过去的六年中,在核结构领域,实际上当然也是在核物理学领域,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这是极其让人不安的。
而我推动了这场改变,更是让我感到不安。
我虽然早慧,也希望能在物理学中有所发现,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不否认,我比我现在教的学生要聪明些,但是我知道我并不是那种极其聪明的一类人,和开普勒这样的天才比起来,更是差的太多。
我付出的努力,虽然有些不寻常,但是对于任何一个聪明的人来说,都不是问题。
所以,过去的六年,我一边不断地推进对于SU3-IBM的理解,特别是最近两年,我发现似乎真的出现了奇迹。
我一边又开始反思这件事情,这总是让我茫然和惶恐。
为什么会这样?
命运为何如此让人畏惧?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在我这样的人的身上的。我从来不觉得我有什么奇特的地方,虽然我的确有些聪明,但是和真正的天才比起来差的太多。高考的时候,如果发挥正常,也就是600分左右的成绩,和那些极其聪明的人比起来,依然无法相比。即使我脑袋没有出现问题,我也不觉得,我真的能和那些人相比。这一点,我还是非常有数的。
命运给了我无法想象的东西,我从来都没有期待过的奇迹。
这也使我有的时候开始相信,如果像我这样的人,都可以得到如此贵重的馈赠,我相信,那些天才更有机会会得到不可思议的礼物。
所以,我要写一本自传,我想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者让别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除了奇迹,还有什么呢?
开普勒做出了那个时代无法融存的奇迹,他最终也在困苦艰难中离开,至今尸骨无存。
我会更好一些么?
我做出的发现,没有开普勒的重要,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能好一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7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