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Cd疑难 (10) 类球谱

已有 609 次阅读 2025-1-10 10:45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2022年的文章中,以及今年新出来的文章中,都没有给出详细的类球谱,因为所讨论的文章,只涉及到了非常低的能态。反而在2024年研究Pt196的文章中给出了类球谱。因为在那篇文章中,我显示了Pt196中的γ软性是怎么从类球谱中一点点的出来的。

   传统的U(5)对称性的球形谱和O(6)对称性的γ软谱都被否定了。在以前的核结构的理解中,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幻数核后边的原子核是球形的,然后前边的原子核是γ软的。虽然能谱很像,但是对称性完全不同,这让人非常不可思议。

   这其实就是不对的,但是没有人质疑这一点。我做研究的时候,很好奇这件事情,但是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是不正确的。

   都是多了一些价核子,不应该出现两类完全不同的集体激发。在我的研究中,二者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关键当然是不存在球形核。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我们来看看类球谱是什么样子的。为了比较,我把U(5)的球形谱和O(6)的γ软谱又放在了下边。第一个球形谱没有角动量的平方项,后边两个有,所以同一行的能级会倾斜起来。

    没有人想到,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里边会有三胞胎,长的非常像。以U(5)为参考,O(6)的谱是U(5)中的02+态对应的能带上移产生的。而新的类球谱是U(5)的03+态对应的能级上移产生的。所以呢,O(6)对称性的41+和22+态旁边没有0+态,而类球谱的61+、42+、31+、22+态旁边没有0+态。

    以前的IBM在三个里边选两个,都没选对。当然几何模型也没对。

    很难想象,真实的情况,居然是最奇特的类球谱。它没有什么完整的对称性。

    类球谱的发现,和验证,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个工作和Garrett等人的实验工作,一起证实了传统的核结构观点是根本性错误的。没有球形核,也意味着球平均场解释幻数,根本上说也是错误的。几何模型当然也是错误的。

    总之,以前的核结构研究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当然,这话对于核结构的研究者来说是不爱听的。

    所以,我也尽量不刺激别人。别人愿意发什么样的文章,我也不掺和。我总不能挨个对人家说,你做的理论是错误的,球形核是不存在的。我疯了么?

    我不知道谁疯了。

    我也不想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我自己能建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该多好,不用和别人争论什么。我最羡慕的就是发现石墨烯的老Geim,真好。我是做理论物理的,这几乎不可能。

    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发现了把03+态移上去的美妙办法,但是只是和实验的最低的能级对应上了,还没有和更高的能级对应上。因为有形状共存,还多种形状共存,能谱的识别太难了。但是我依然希望在最低的能级上发现点什么。

    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实验就会告诉你答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01-1468180.html

上一篇:Cd疑难 (9) 发现
下一篇:Cd疑难 (11) 细节
收藏 IP: 111.27.42.*| 热度|

18 宁利中 刘进平 孙南屏 刘跃 王从彦 朱晓刚 杨正瓴 雒运强 高宏 刘全慧 崔锦华 杨学祥 郑永军 谢钢 钟炳 钟定胜 张忆文 朱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