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2011年去吉林大学读的博,做的是量子光学方向。我开始的研究方向不是后选择量子测量,这个领域是我做研究的时候感到有兴趣的一个领域。为什么我会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呢?这个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琢磨引力波探测这个事情。所以探测微小的信号就会让人感兴趣。并且量子技术也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基础性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那个时候,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就是量子光力学,也开始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在量子光力学中,单光子产生的效应是很小的,所以我就忽然意识到也许可以用后选择弱放大来发现这个效应。
李刚是通化师范学院2005级的数学学院的学生。我是于2006年到通化师范学院工作的,我在2007年上半年给数学学院上普物课。这是我唯一一次给外院上课,结果就好像是蝴蝶的翅膀,产生了难以预料的变化。
这是个很巧合的事情。李刚进入通化师范学院也不是数学专业,一开始的时候是计算机专业,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专业就黄了,然后李刚选择了数学专业。我那一年去教普物课,一开始教两个班。但是李刚不在这两个班。另外一个老师教数学专业的另外两个班,但是他出去读研究生了,所以我就教了数学专业的四个班。
上午上课,第一二节两个班,第三四节两个班。这个课上的就非常诡异,第二次上课的时候,由于和第一次的内容一样,所以你就会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等这个普物课结束后,有三个数学专业的学生就被我拐来学物理了。不是转专业,而是打算考物理的研究生。可惜的是,最后只有李刚考上了。到不是物理难,而是英语没通过。
李刚2012年去大连理工大学读博士。我在2013年初有了这个有趣的想法,所以我就邀请李刚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我当时没有时间做这个方向。
于是2013年的暑假,李刚去吉林大学待了一段时间,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了彻底的讨论。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两个都在读博士。
等他来了,我们开始理顺文献。结果发现,计算过程已经有了,而且这种后选择来放大光力学单光子性的文章也有了。比我有这个想法,早了一年多。这当然是很正常的。从2008年开始,光力学就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热点,引起了关注。等中国的研究者开始研究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几年。
读这篇文章,我们发现了计算过程是近似的,就和以前的工作是一样,没有精确计算。但是这计算的精确解已经有了,而且不难。于是我们直接拿过来,对于精确解进行了讨论。发现最大的位置移动,正好是一个涨落。这个发现让我们开始讨论各种其它可能的量子态。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但是精确解导致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关系,而这个关系似乎非常隐蔽。这个结果,也被PRA同一期的庞盛世等人的工作所发现。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应该纯属巧合。但是随着我们彼此之间看法的不同,两个研究组进入了完全不同的研究途径。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发现了热态的放大效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