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辽宁师范大学的张宇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SU3-IBM的第八篇文章,继续讨论B(E2)反常的问题。对于SU3-IBM来说,B(E2)反常极其重要。虽然从物理方面来说,B(E2)反常比球形核疑难差一些,但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集体模式。而且和球形核疑难问题距离不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现象。
这里的关键是,SU3-IBM是至今唯一能够解释B(E2)反常的理论。SU3-IBM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B(E2)反常的,因为这个现象非常清晰明了,其它的模型都无法给出解释。到现在已经第四个年头了,依然没有听说哪个主流模型解释了这个现象。
B(E2)现象本身非常简单,但是完全没有道理。在以前的集体模式中,第一个4+态的能量是第一个2+态能量的2倍以上,然后4+到2+的电四极矩跃迁强度比2+到0+的大。
以前所有的理论给出的都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所以当发现这个电四极矩的比值比1小,甚至小的多的时候(典型在0.35左右),所有研究核结构的都沉默了,这根本就没有道理啊。
理论解释了那么多的问题,怎么可能不对?
当年首先是发现了SU3-IBM和球形核疑难之间的关系,但是理论不能只用来解释一个现象。所以我就开始寻找SU3-IBM能够解释的新的反常现象。结果就在19年下半年的,一篇B(E2)反常的实验工作吸引力了我,那个时候我对理论还依然不清楚,于是就用程序硬算了两个星期,结果真的让我发现了这个理论能解释。这让我当时非常高兴,我开始相信我的确发现了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由于是发生在重核区,所以我相信这是可能的,因为这个区域的研究还不够那么好。
22年,张宇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在B(E2)反常方面发表了第二篇文章,建构了一般理论,把他以前研究的刚性三轴的代数理论应用了过来,使得整个理论看起来更加完整。
但是这理论的问题是,以前的理论根本解释不了这个现象,但是现在的SU3-IBM却存在许多种可能的解。(这可能会让以前的研究者有些难过)这是这个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
所以这导致,我们研究组和张宇教授研究组,在对待B(E2)反常的机制方面出现了不同的态度。我认为这种反常来自于不同的SU(3)表示之间的能态交叉,也就是出现了伪能带的现象,而张宇教授认为,这应该是刚性三轴转子的SU(3)表示自身所带来的性质。
这个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计算。
从拟合的能谱上来看,很难看出区别。
上边是Os170的能谱,第一个是我拟合的结果,第二个是张宇教授拟合的结果,两个结果非常相似。但是,两个模型的B(E2)值却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特别是6+态到4+态的结果,差别比较大。这些要更多的理论和实验工作,才能进一步确定具体的产生机制。也许两者都是可能的,只是要应用到不同的核上。
SU3-IBM方向文章目录:
[1] T. Wang, EPL 129, 52001 (2020).
[2] T. Wang, Chin. Phys. C 46, 074101 (2022).
[3] Y. Zhang, Y. W. He, D. Karlsson, C. Qi, F. Pan and J. P. Draayer, Phys. Lett. B 834, 137443 (2022).
[4] T. Wang, Phys. Rev. C 107, 064303 (2023).
[5] T. Wang, B. C. He, D. K. Li and C. X. Zhou, Phys. Rev. C 78, 064322 (2023).
[6] C. X. Zhou and T. Wang, Phys. Rev. C 108, 024309 (2023).
[7] T. Wang, B. C. He, C. X. Zhou, D. K. Li and L. Fortunato, Chin. Phys. C 48, 094102 (2024).
[8] Y. Zhang, S. N. Wang, F. Pan, Chong Qi and J. P. Draayer, Phys. Rev. C 110, 024303 (20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