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对称的世界,在左边,还是在上边?

已有 928 次阅读 2024-6-11 18:10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大三结束的时候,我拿着周世勋先生的量子力学的小册子回到了家,当然不仅是这个小册子,还有很多其它的书。那个夏天,非常美好,因为我看了四遍这个小册子。量子力学是大四才会学习的课程,而在这之前得先参加实习。这个小册子,让我惊奇不断,因为它显然学习起来让我有些费力气,这和以前的课程不一样。

    我喜欢看科普,这是一生的爱好。正是在三十多年前,因为看科普,看到了本生利用分光计观察来自星空中的星光,我的内心受到了无法遏制的激动,决定一辈子研究物理学。这也导致前半生都很痛苦,高考没有考好,也无法适应当下的研究方式。

    所以在学习量子力学之前,我就已经在科普上了解了很多东西,这也是我提前学习量子力学的原因。那边夏天改变了很多东西,导致我最终依然坚持考研,没有去一个高中教书。

    如果在报考的时候,有粒子物理的方向,我一定会选择粒子物理的研究领域。因为在科普中,我已经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虽然我现在已经忘了那个时候究竟知道多少。那个时候,图书馆里边的科普主要都是关于粒子物理的。

    当然也有广义相对论的,但是我没有学过这方面的,而它很显然和量子力学没有关系。当时的情况很有意思,因为正好那一年来了一位研究粒子物理的老师,但是在报考的时候还没有赶上,所以我没有研究粒子物理。在所报考的方向中,最微观的方向是原子核,于是我选择了这个方向。我不知道的是,这个方向的老师,正要成为物理学院的院长。

    所以,真正的历史,都是巧合的,包括科学的发现。

    而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却选择了做广义相对论方向的老师,这让我对广义相对论开始有些了解。

    我是一个物理学世界的流浪者,这从一开始就很清楚,我总是被突然遇到的话题迷惑,去思考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核结构肯定不是吸引人的,没有哪一本科普是关于它的。当时我读核结构,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做核结构的,而是一个量子力学方向的话题。因为一些的原因,我最终做核结构。只能说各种巧合的叠加,导致了一个稀奇古怪的结果。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核结构,那个时候我一直都在编程序,使得本来就没有意思的研究方向,变得更加枯燥乏味。

    我被那些更加感兴趣的话题吸引,比如广义相对论和粒子物理。

    不过很快,我就意思到了一个不同一般的事情。在读研之前,我仔细的学习了量子力学的课程,曾谨言先生的两个大卷本,主要还在卷一上。因为我了解狭义相对论,所以我尝试对狭义相对论的公式量子化,这个事情当然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而且在历史上也自然有人做过。这个不是很奇特的事情,但是由于这个是两次求导,所以它看起来有些不太好看。于是我尝试一个一次导的结果,把那个哈密顿量开方了,而这正是历史上狄拉克和他同时代所做的事情。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个事情,这让我有些激动。

    当然,这也许我在读哪本科普的时候,曾经读到过,但是我已经无法判断了。

    那个时候,我对于这个静止质量,觉得不是那么好,所以我尝试把它也看成一个维度,于是尝试建立一个五维的量子场论。但是当后来我知道了质量产生的希格斯机制以后,我就不再做这个傻事情了。

    不过,这的确使得我对于粒子物理产生了和传统不一样的看法。我其实应该庆幸自己没有读粒子物理方向,因为我弄不好就真的成为了一个民科。这里边的关键,和今天一样,对于粒子物理的新发展,我是不喜欢的。

    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一个非常让我激动的想法,就是让光子和电子融合在一起。这个想法的出现,和研究狭义相对论以及那个相对论方程的量子化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有一个和我们完全对称的世界。电子很显然应该是光子的一半。

    其实,对于民科我很能感同身受,我也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民科和科学研究者叠加的位置上。这个想法总是盘旋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去思考它。由于各种原因,硕士毕业后,我和粒子物理以及广义相对论就越来越远了。

    我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被凝聚态物理的各种想法所迷惑,花了很长时间琢磨那些东西。有的时候,我觉得我可能最终就是一个科普作家。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文笔似乎不是很好,这让我很惆怅。

    意料之外的事情比想象的还难以预测,我在核结构领域做出了突破,我似乎真的开始成为一个职业的科学研究者。

    在我读博的时候,我就做出了一些新发现,这给了我一些信心,使得我相信也许可以不用完全做科普为生。

    当然,核结构这个方向的突破超出所有人的预料。那个时候,我对未来其实很悲观,我尝试着做点买卖,也开了个辅导班,毕竟我得努力赚点钱给我姑娘做陪嫁。买卖最后是赔了,但是我意识到,在核结构方向的突破也许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把做买卖及时的停掉了,否则因为疫情,就不是赔掉八万块了。核结构的研究又把我带了回来。

    2019年初的一些发现,让我极其激动,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也导致我继续思考一些以前让我迷恋的民科问题。这里边的关键是能量,我一直认为宇宙是从无到有的,这和大爆炸的想法是一致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了一场大爆炸。

    我在大四实习的时候,经历一个别人应该都不会遇到的奇相。在我实习的那个学校,操场的下边正在修一个大商场,所以把操场被挖了,正在修建。有一天正是阴天,而我正在二楼应该监督学生学习,当我往外看的时候,在操场的正上方,突然出现了一个火球,在那等待了几秒钟,应该是,然后就炸开了。

    如此神奇的情景,终生难忘。

    那个大火球就那么突兀的出现了,我们的宇宙应该也是如此,只不过会更神奇。在我们学习物理的知识中,能量是相对的,可以多一些,可以少一些,看不到绝对的意义。如果宇宙从无到有,那么能量是0是什么意思呢?后来我知道费曼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如果从无到有,而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有能量的宇宙,所以我的确认为有一个和我们完全相同的另一个世界。整个世界来自于一场大爆炸,然后整个世界开始消失,但是这消失的过程却极其漫长,因为引力的作用,并且因为什么特殊的原因分开了两个世界。

    这个图景虽然一直都在,但是我没有时间去研究它,而且怎么看似乎都研究不了。一直到我开始思考黑洞,这个想法又出现了。整个世界,很可能是一个二维世界的投影,这就有意思了。很显然,这的确可以让能量归零。如果产生了一个我们的三维世界,就完全可以产生一个相同的另一个三维世界,正好在二维世界的两边。黑洞,就是这两个世界的通道。

    关于这个奇妙的想法可以看我以前的博文,但是我至今也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它。

    而最近,我有了一些新进展。看科普的好处,你就是一直有新的想法,这也是我对民科和科幻不感冒的原因。我的脑子里就有一堆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无法确认,我又怎么可能喜欢那些想法呢?

    我在思考全息,这要归于《时间起源》这本超级棒的科普书,作者是霍金的学生。我看科普的习惯,就是反复看。总看总有新想法。这本书可以说是所有科普里边,写的最深的一本,值得所有人仔细反复的阅读。

    如果这个世界是全息的,那么就意味着以前的量子场论是不对的,有效场论的观点是有问题的。在读《黑洞战争》的时候,我获得了启示,就是低能和高能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而且,关键的是,在全息中,引力并不存在,它是量子纠缠的一个现象,这非常深刻。这些和以前的观念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是霍金的思想带来的。

    所以,今天的粒子物理的确走了不对的路子。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超对称,因为它把粒子多了一倍,而不是少了一倍。低能的物理和高能的物理不是无关的,那么量子场论中的重整化技术原则上是有问题的。

    这的确需要更加强大的加速器,但是不是为了证明超弦理论。

    我们需要在高能和低能之间建立一个全息的理论,而最简单的就是一个上下完全一样的世界,这样一来,只需要构造一个全息的量子场论,而且自然的把引力也包含进来了。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想法,怎么构造我自己也不知道。

    这种想法,和以前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完全对称的世界,但是一个在左边,一个在上边,这样让我不知所措。

    不过我相信,也许这两个想法最终是一样的,这是一个美妙的新世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01-1437757.html

上一篇:SU3 vs IBM,一场完全意料之外的邂逅
下一篇:SU3-IBM,大学生用核结构(1)导言
收藏 IP: 111.27.170.*| 热度|

4 杨正瓴 高宏 郑永军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