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过的太快了,回忆开始成了一个经常性的事情。20年前的这个时候,自己快要大三结束了。那是一个影响了自己一生的时刻,自己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考研呢?我想这对于大三结束,甚至开始读大三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要面临的事情。自己的家境不好,读的还是一般的学校(辽宁师范大学)。如果去读研,自然是奔着做研究去的,但是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个直觉到今天来看,真的太对了,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我自己在要工作和要考研之间摇摆,这几乎成了我大学期间一直反复纠缠的事情。在20年前的这个时刻,我其实已经被这种纠缠折磨的烦透了,也已经有了要工作的决定。虽然我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真的很聪明。高考没有考好,是一个让自己难过的事情,也许选择去中学当一个老师,是一个明智而且现实的选择。在我14岁的时候,我期待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以研究物理为生。但是现实是,学过的物理实在太没意思,我看不到小的时候激励自己从事物理研究的那种诱惑。而且相对于做研究,去中学当老师也是自己的一个梦想(所以我读了一个物理学的师范专业,但是这是上天安排的,我当时报的是数学专业,因为高考太伤心了)。
当然,我也没有断然放弃考研的想法,20年前的那个暑假,我带了很多书回到了家(这是我的一个糟糕的喜好),里面有一本量子力学。
那年的暑假我学习了这本量子力学,就是周世勋老师的那本经典教材,一个小本子。我仔细推导了4遍,我明白了这本书说了些什么。这让我激动不已,也极其不安。当时究竟想到了什么,今天已经忘记了。但是的确,似乎整个世界都一下子不一样了。在学习量子力学之前,我也读了不少科普读物,我是知道量子力学的,也知道这是一个神奇的理论,但是我不懂它是什么。科普不能让我们真的理解一门科学。
我意识到,这个世界远远比我想象的更加有意思,也远远比我看到的那些哲学思想更加巧妙,这深深的吸引了我。哲学的,虽然有意思,但是缺少细节。量子力学的,有意思,而且血肉丰满。大四开学后,就是参加实习。去高中待了一个半月,我就彻底断绝了工作的想法。不是我不想当老师,而是我意识到中学不太适合我。在最后的两个月,我开始疯狂的考研学习了。
正是现实,使我意识到,我应该去一个安静的地方,思考一些奇妙的想法,尽量远离别人。当然,命运总是很让人难以满意,不过人生可能就是如此。
量子力学让我痴迷,但是我反而拒绝了它(不是反对)。这里边的理由很简单,这个理论让我不安。我读了很多哲学,这可能不是一个好事情,特别在学物理学的时候。量子力学的数学很有趣,但是它的解释很不适合自己。这里边的问题很复杂,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做研究生的时候,我开始研究核结构,后来读博士的时候,我做量子光力学,也和朋友一起讨论了后选择弱测量的一些特性。我也思考了很多其他的物理问题,但是对于量子技术,我依然非常怀疑。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思考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后来读爱因斯坦的传记,我开始明白这种不安来自哪里。爱因斯坦对于量子力学的反对,引起了我的强烈的共鸣。当然这不意味着我相信一种决定性的理论。这在我看来已经不可能了。这里边的关键,是对现实性的思考。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而人类的大脑是可以理解它的。当然,这个理解可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态度。
但是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在量子力学中并不存在,或者是一个少数。爱因斯坦是其中的第一位人物,然后是德布罗意、薛定谔、玻姆和贝尔。他们在反对量子力学的各种非现实的解释中,也实质性的推动了我们对于量子力学的理解。问题是,我没有看到一种现实主义的对于量子力学的明确的理解。
量子场论取得巨大成功和里面让人不安的无穷大,让我相信,我们对于这二者的理解还是存在很大不足的。当然,很多人不这么认为,特别是重整化的完美作用,让这些无穷大像魔法一般的消失了。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数学代替了另外一种数学,这依然是一个数学的问题。而这里边的关键是,重整化、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魔法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是重整化,它似乎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有一些极其特殊的性质。有效场的想法,我不认为应该完全的安放在对于现实的理解之中。
最近买了一些书,因为自己才开始有点时间。2011年自己去吉林大学读博,这给自己造成了一些伤害。想得到一些东西,总是不容易的。有的人很幸运,而像我这样的,缺少幸运。读博后,又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得自己的身体这几年几乎垮掉了,精神也有些恍惚。除了在核结构领域做了一些很新颖的工作,其他的几乎都是一团糟。而且也没有时间读书,思考自己想思考的问题。直到最近,感觉生活才开始走向正轨。
读书使人快乐。昨天开始读斯莫林的《量子力学的真相》,这让我很是震惊。斯莫林居然在书中表达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思考量子力学的态度。书才开始读,这让我很兴奋。量子力学的历史快要百年了,但是充满着魔幻和诡异。一个现实主义的思考量子的方式,也许会最终带领我们走出迷茫。
20年,命运总是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发生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