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关注玉兔号全面苏醒

已有 4520 次阅读 2014-2-13 11:1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关注, 玉兔号全面苏醒

关注玉兔号全面苏醒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2月13日发布

原定210是嫦娥三号所在月球虹湾区域结束月夜的日子,但是玉兔号月球车却出现了机构控制异常情况,玉兔号月球车没有按照预定时间苏醒。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13日说,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恢复到休眠前正常的信号接收状态,但机构控制异常的故障仍在分析排查中。"玉兔是以非正常状态进入睡眠的,我们原来担心它无法承受月夜极低温度,但它活过来了!它起码还活着,就有救过来的可能性。"

10日晚,玉兔号月球车通过微博表示师父们仍在在努力,自己也不会放弃治疗。他和网友分享了关于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安慰并给大家点了一首名为42的歌曲后,任网友和NASA兄弟数日祈祷和鼓劲,至今没有更新。这一天正好是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的第42天。

人类的探月征途从不平坦。1958年至今,全世界共进行130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开展59次,前苏联64次,中国3次,日本2次,欧航局、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7次,失败63次,成功率不到52%。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changesanhao/content-3/detail_2014_02/12/33714189_0.shtml

 

我国科学界来说,这无疑是件特别重大的信息,我们的科学工作者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

探月工程发言人:玉兔号已全面苏醒

20140213 09:01
来源:新华社

00

1234

高清图集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详细]

【玉兔醒了】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13日说,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恢复到休眠前正常的信号接收状态,但机构控制异常的故障仍在分析排查中。"玉兔是以非正常状态进入睡眠的,我们原来担心它无法承受月夜

【玉兔醒了】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13日说,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恢复到休眠前正常的信号接收状态,但机构控制异常的故障仍在分析排查中。"玉兔是以非正常状态进入睡眠的,我们原来担心它无法承受月夜极低温度,但它活过来了!它起码还活着,就有救过来的可能性。"裴照宇说。白瑞雪、赵薇新华视点

210被认为是嫦娥三号所在月球虹湾区域结束月夜的日子。据此前消息,玉兔号月球车原定设计寿命为3个月,它携带的探测仪器采集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但是在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开始第二次月夜休眠的同时,玉兔号月球车却出现了机构控制异常情况。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玉花介绍,在结构分系统方面有三大套机构,一套机构是帆板,主要负责玉兔号在月夜的收拢和展开以及再唤醒。还有一套是桅杆机构,它承担着一个天线四个相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机构在车体的正前方,是位于前方的机械臂。目前还不太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但是好消息是,玉兔号终于熬过了零下180摄氏度的月夜,而且已经醒过来了。昨晚玉兔号的师傅一直在紧急开会,研究恢复的方案。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昨晚9点半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玉兔号的现在状态正在变好吗?

裴照宇:基本上初步回到了休眠前的状态。

记者:现在玉兔号已经醒过来了?

裴照宇:醒了,但是问题还在。

看来目前玉兔号虽然已经被唤醒,但是要想让它重新在月亮上欢蹦乱跳看来还需要一番努力,毕竟正如我们经常说的探月是人类最尖端的科技,永远一帆风顺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每一次成功和失败都能让我们对宇宙更加敬畏。不管怎么说,在这我们也祝福玉兔号。

相关专题:嫦娥三号登月  

早前报道:

·玉兔日记:我遇到一点问题或熬不过这个月夜

网友热议:

·玉兔号机构控制出现异常数万网友鼓励"站起来"

·玉兔号月夜后未被唤醒网友微博悼念()

专家评论:

·专家:玉兔号故障体现航天透明月球环境比火星恶劣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changesanhao/content-3/detail_2014_02/13/33765999_0.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767095.html

上一篇:《当代二十四孝行》缺了什么?
下一篇:今年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相重叠
收藏 IP: 1.202.241.*| 热度|

2 戴德昌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