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的凯旋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9日发布
在俄罗斯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有座纪念俄罗斯打败拿坡伦的凯旋门, 在法国巴黎有座比莫斯科规模和影响更大的凯旋门, 纪念的都是同一次战争但节点和终点不同。俄罗斯民族和法兰西民族对于这场战争的影响有着各自不同的解读,即使今天依然如此。
有介绍称:“莫斯科的凯旋门建于1829年,历时5年建成。这座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伦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还有称“1814年,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莫斯科人在特维尔关卡建立了一个木制凯旋门。不过在12年后的1826年,该凯旋门就因木头腐朽而倒塌。经过商议,决定用石头原料重新建一个新的凯旋门。几经周折,才于1829年8月17日正式动工,于1834年9月20日建成。1936年苏维埃政府决定规划白俄罗斯车站附近的广场,于是将凯旋门等其他建筑推到。大量的凯旋门雕刻装饰品被保存到了舒塞夫建筑博物馆中。1966年,莫斯科劳动代表大会决定在新的地址上重建凯旋门。1968年11月6日,新的凯旋门在新的地址上再次被建立起来。新凯旋门就是莫斯科胜利广场前面的这座。新凯旋门高28米,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门顶是一尊手执月桂花环,背生双翅驱驾六套马车的胜利女神像。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伦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笔者对于凯旋门建设的变迁并不感兴趣。在笔者看来,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离凯旋门不足百米的地方,有座规模大得无比纪念卫国战争的胜利广场,,它告诉人们,无论法国拿破伦式的新兴国家,还是德国希特勒式的法西斯国家,俄罗斯民族都是不可战胜的。
有篇文章认为:“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从1700年到1870年的170年间,俄国共进行了38场战争,其中有106年时间是处于战争中。如果从十五世纪建国算起到二十世纪80年代,它则进行了共计46场战争,其中只有3场是自卫性的。可以这样说,俄罗斯崛起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和准备战争是俄罗斯历史和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个统计很有意思,恐怕只谈到俄罗斯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崇文,文攻武卫,两手兼备。
2013年6月21日8:30-8:50 ,我们在这里停留片刻,目睹凯旋门的宣示,照片14 张是随机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俄罗斯旅游中文网 > 莫斯科凯旋门(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еВорота)
莫斯科凯旋门(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еВорота)
在莫斯科城西的繁忙大街中央,有一座造型和巴黎凯旋门几乎一模一样的凯旋门,只是形体略微小些。让人诧异的是,这两座凯旋门都是为了纪念同一次战争而建,是为纪念俄军打败拿破仑。这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史例。
莫斯科凯旋门
说起莫斯科的这座凯旋门,还有一段故事。1812年,拿破仑率领64万大军攻进了莫斯科,并放火烧毁城池,他认为他胜利了。而莫斯科军民在拿破伦抵达前实施了坚壁清野,让拿破仑大军欣欣而来,无功而退,并在拿破仑撤离途中频频予以狙击,加之天寒地冻,粮草不继,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导致伤亡惨重。莫斯科人当然也胜利了。这是当事人对历史常有的立场。
1814年,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莫斯科人在特维尔关卡建立了一个木制凯旋门。后来,木制凯旋门腐烂了。几经周折,才在库图佐夫大街建成了一座和原来一模一样的。
莫斯科的凯旋门建于1829年,历时5年建成。这座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伦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凯旋门巍峨壮观,记载着历史的辉煌。它耸立在马路中央,默默地守护着莫斯科的门户,目睹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沧桑变迁,如此具有历史韵味的莫斯科旅游景点,我们怎能错过呢?
值得一提的是,前苏联高官大多居住在这条街上。离凯旋门几十米处,就是俯首山顶上的胜利广场,那是为纪念另一次抗击侵略的战争而建的。广场面积宏大,更有200来个水柱状喷泉冲天喷涌,蔚为壮观。1995年建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馆就坐落在广场的另一端。
http://www.russia-online.cn/CityGuide/detail_1_2_115.shtml
莫斯科凯旋门为谁而建
(2012-02-27 09:28:56)
谁会想到,为了纪念同一次战争竟有两座凯旋门因此而建,一个建于巴黎——为拿破仑凯旋,一个建于莫斯科——为库图佐夫凯旋。不过,前者非但迎接到拿破仑军队的凯旋,倒是等来了这位伟人灵柩的通过,而后者真正迎来了俄军元帅的凯旋。
1814年,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莫斯科人在特维尔关卡建立了一个木制凯旋门。不过在12年后的1826年,该凯旋门就因木头腐朽而倒塌。经过商议,决定用石头原料重新建一个新的凯旋门。几经周折,才于1829年8月17日正式动工,于1834年9月20日建成。1936年苏维埃政府决定规划白俄罗斯车站附近的广场,于是将凯旋门等其他建筑推到。大量的凯旋门雕刻装饰品被保存到了舒塞夫建筑博物馆中。1966年,莫斯科劳动代表大会决定在新的地址上重建凯旋门。1968年11月6日,新的凯旋门在新的地址上再次被建立起来。
新凯旋门就是莫斯科胜利广场前面的这座。新凯旋门高28米,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门顶是一尊手执月桂花环,背生双翅驱驾六套马车的胜利女神像。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伦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怎么也不会想到,俄军元帅库图佐夫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克星。
库图佐夫1745年生于彼得堡的中将军事工程师家庭。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为准尉,并根据本人请求调往阿斯特拉罕步兵团任连长。任职不到1年,工作很有成绩。1762年起任雷瓦尔总督的副官,同年晋为大尉。1764~1765年在部队服役,任独立支队支队长。1767年参加新法典编纂委员会的工作。1770年调到驻南方的第1军团,参加了1768年就已开始的俄土战争。
库图佐夫在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两位统帅指挥下,在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土战争中所积累的作战经验,对他成长为军事长官具有重要意义。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库图佐夫任队列军官和参谋,曾参加在坑凹墓地、拉尔加河及卡古尔河等地的决战,表现英勇刚毅、积极主动。因作战有功晋为少校。任军作战部长(参谋长)时,是军长的得力助手。1771年因在波佩什蒂作战有功晋为中校。
1772年调到克里木第2团。1774年7月在阿卢什塔以北舒马村附近的战斗中,当时任营长的库图佐夫鬓角和右眼受重伤,遂赴国外治疗,先后到过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荷兰。回国后,1776年起于克里木在苏沃洛夫属下工作近6年,苏沃洛夫委之以组织保卫克里木沿岸这一重任。1777年晋为上校,任卢甘斯克长枪团团长,后任马里乌波尔轻骑兵团团长。1782年晋为准将,1784年晋为少将。1785年起任由他组建的布格猎骑兵军军长。他在任该军长和训练猎骑兵期间,为这支部队制定了新的战术方法,并写成专门的指南。
1787~1791年俄土战争初期,库图佐夫受命保卫沿布格河的俄国西南边境。1788年夏率领猎骑兵军参加了奥恰科夫作战,再次负伤。后指挥不同的兵团在阿克尔曼、考沙内、宾杰里等地作过战。1790年12月指挥第6纵队强攻并占领伊兹梅尔,战功卓著。苏沃洛夫对库图佐夫部队的战斗行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库图佐夫在攻占伊兹梅尔后升为中将,并任该要塞司令。在多次击退企图夺取伊兹梅尔的土军后,于1791年6月15日发起出敌不意的突击,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两三万土军。在默钦交战中,库图佐夫极其巧妙地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给土军以毁灭性打击。
库图佐夫由于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十八世纪末已成为最有名望的俄国军事长官之一。他和苏沃洛夫一样,坚决摒弃那些丝毫不能发挥下级积极性的过时而死板的线式战术方法。非常重视在战斗中坚决、灵活、主动、广泛地利用机动等战术原则。他在军事学术方面素来敢于大胆创新。
库图佐夫是天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1792年被派往土耳其任特命大使。解决了一系列有利于俄国的重要问题,并使两国关系有了很大改善。1794午任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努力改善军官的训练工作:增设战术、军事历史等课程,重视培养未来军官的军人责任感、无畏精神和主动性。1795年起任驻芬兰部队司令和监察员。1798年晋为步兵上将。他还胜利完成了在普鲁士的外交使命。在柏林仅逗留两个月,就把普鲁士争取到俄国一边反对法国。曾任立陶宛督军和彼得堡督军。1802年失宠,被免去军职,在自己的庄园闲居。
1804年俄国参加了反对拿破仑一世侵略的同盟,1805年俄国政府向奥地利派出了两支军队,库图佐夫任其中一支军队的总司令。1805年8月他指挥的5万俄军向奥地利开进,但奥军尚未来得及同俄军会师就在乌尔姆被拿破仑击溃。因而形成库图佐夫军队单独面对具有极大优势兵力敌人的局面。库图佐夫为了保存军队,于1805年10月进行了从布劳瑙到奥尔米茨的著名的退却机动行军,并在阿姆施泰滕战败缪拉,在迪恩施泰因战败莫尔季耶,使俄军脱离了被合围的危险。这次行军作为战略机动的出色典范载入俄国军事学术史册。库图佐夫原拟将军队从奥尔米茨撤至俄国边界,以便在俄国援军和来自北意大利的奥军到达后,转入坚决反攻。但盟军不顾库图佐夫的意见,在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催促下,尚未集结完毕,就转入了进攻。12月2日开始了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尽管俄军英勇作战,库图佐夫在作战过程中也曾试图扭转局势,但终归失败。虽然亚历山大一世当时实际上没有让库图佐夫指挥军队,但却把失败的责任推诿于他。1806年9月库图佐夫任基辅督军。1808年3月被派往摩尔达维亚军队任军长。因和总司令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在有关继续作战的问题上发生分歧,1809年6月调任立陶宛督军。
1811年,对土耳其的战争陷入绝境,而国际局势又要求采取有效行动,亚历山大一世任命库图佐夫为摩尔达维亚军队总司令。库图佐夫于1811年4月初到达布加勒斯特任职。在鲁什丘克交战 (1.5万俄军对6万土军)中大败敌军,从而为彻底击溃土军奠定了基础。库图佐夫故意把俄军撤至多瑙河左岸,迫使敌人脱离基地兵分两路,然后巧妙地实施机动,转入进攻,在斯洛博齐亚合围并击溃了4万土军。和土耳其签订了有利于俄国的布加勒斯特和约。这项条约保证了俄国西南边界的安全,并使土耳其不能参加拿破仑对俄国的远征。这是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改善了俄国在1812年卫国战争开始前的战略形势。虽然俄军在对土战争中战绩辉煌,但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怀有恶感,再次撤销了他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1812年卫国战争初期,库图佐夫于7月先后当选为彼得堡义勇军和莫斯科义勇军司令。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由于军事局势紧张以及军队和人民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8月29日库图佐夫重返军队。由于敌人兵力占巨大优势,俄军又无后备兵力,库图佐夫不得不把军队撤到俄国内地。拿破仑企图犄仗优势兵力击溃俄军,力求进行总决战。库图佐夫为对付拿破仑这个计划,采取了更加完善的斗争方式,始而零星交战、迂回机动并积极防御,随后转入坚决进攻。得到少量援军后,他决定在莫斯科接近地博罗季诺与拿破仑交战。博罗迪诺战役于9月7日开始。拿破仑企图在这次交战中消灭俄军,打开去莫斯科的通路,迫使俄国投降并接受和约条件,但他未能达到目的。俄军在这次大战中粉碎了拿破仑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并为以后的胜利打下牢固基础。然而要彻底击溃拿破仑军队只能通过反攻来实现,但俄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弹药和粮食,国内也没有训练好用于补充减员的后备兵力。沙皇政府没有及时采取加强军队、制止敌人继续前进的措施。库图佐夫为保存俄军的战斗力,决定放弃博罗季诺阵地,随后又放弃了莫斯科。
放弃莫斯科后,库图佐夫隐蔽地实施了翼侧塔鲁季诺机动,使军队避开法军突击,集中在塔鲁季诺村地区,切断了拿破仑向俄国南部地区前进的通路,为组织和准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短期内顺利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数量上形成了对拿破仑军队的优势。俄军得到后备军和义勇军的加强后,便积极行动,在所有的敌占区广泛展开游击活动。拿破仑军队不断被俄军和游击队的小规模战斗所削弱,精疲力竭,离开了基地,缺乏粮食和冬装,士气大为低落。
库图佐夫在塔鲁季诺的活动是大量而又多方面的:他指挥部队,管理宣布为战时状态的各省,组织后备军补充军队,开展游击运动和统一游击队活动,用正规部队加强游击队。
拿破仑与俄国订立和约的企图失败后,于10月19日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他原拟挥师南下,取道有粮秣储备的卡卢加地区。但在10月18日的切尔尼什尼亚河战斗和10月24日小雅罗斯拉韦茨的激战中失利,被迫从已被法军毁坏殆尽的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库图佐夫组织俄军转入反攻,使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受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法军溃不成军,残部在别列津纳河被击溃,向边界逃窜。库图佐夫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大军。库图佐夫由于1812年对俄军指挥有方,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
俄军于1813年1月越过边界进入西欧。库图佐夫由于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这次远征未能参加到底。1813年4月28日在西里西亚的一个小城本茨劳去世,他的遗体作防腐处理后运回彼得堡,葬于喀山大教堂。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俄军元帅,在他的墓碑两边又刻意装饰了在俄法战争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钥匙,库图佐夫的雕塑也在教堂的前方竖立了起来。
看得出,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从1700年到1870年的170年间,俄国共进行了38场战争,其中有106年时间是处于战争中。如果从十五世纪建国算起到二十世纪80年代,它则进行了共计46场战争,其中只有3场是自卫性的。可以这样说,俄罗斯崛起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和准备战争是俄罗斯历史和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不可分割的部分。
正因如此,俄罗斯人血液中便有了崇尚英雄的因子,“不忘国耻,缅怀英雄”是公民们心中的担当,于是,在莫斯科的中央出现一条以库图佐夫名字命名的大街。这条大街宽阔而笔直,一批为缅怀1812年卫国战争中俄国官兵英雄业绩的纪念设施相继落成:除了那座庄重浑厚的凯旋门外,还有威风凛凛的库图佐夫铜像,小巧典雅的“库图佐夫小屋”,以及“波罗季诺战役”全景画博物馆。
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凯旋门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伟人——库图佐夫,一场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b15e3e0100wv6b.html
【驴友纪实】-莫斯科凯旋门
jslnsy[角落][飞语] 发表于:11-08-22 18:11
2011年7月8日中午11:45我们赴俄罗斯.北欧4国摄影采风团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经过约10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于莫斯科时间下午5:15分抵达莫斯科机场。在乘坐欧式大巴前往住宿宾馆的途中,在莫斯科城西的繁忙的库图佐夫大街中央,我们看见了莫斯科凯旋门。据地导维嘉企绍:该凯旋门建于1829-1834年,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圆柱之间站立着手持盾牌和长矛的勇士,勇士头顶的墙壁上是反映俄军同法军作战的浮雕。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的飞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伦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提到凯旋门,我就想到法国的凯旋门,今天才知道莫斯科也有凯旋门,而且造型和巴黎凯旋门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形体略微小些。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两座凯旋门都是为了纪念同一次战争而建。1812年,拿破仑率军进攻莫斯科,非常轻松的攻下了莫斯科。其实,莫斯科的军民在拿破仑抵达之前实施了坚壁清野,让拿破仑大军欣欣而来,无功而退,并在拿破仑撤离途中频频予以狙击,加之天寒地冻,粮草不继,让拿破仑吃尽了苦头,导致伤亡惨重。在这些莫斯科的英雄们返回俄罗斯之后,便建造了莫斯科凯旋门,而拿破仑回到法国后,法国人以为他们的军队是凯旋而归,于是也修建了巴黎凯旋门。
因时间关系,加上行程上没有安排,再加上繁忙的库图佐夫大街车流滚滚也不允许停车,只能坐在车上抓拍几张,现上传与大家分享,奏合看看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