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留影东直门来福士广场

已有 4736 次阅读 2012-12-21 07:0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留影, 东直门, 来福士广场

留影东直门来福士广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1221发布

 

1216(星期日)上午,邓蜀生先生做东在东直门内大街的东兴酒楼,和包含我和老吕在内的几位友人聚餐。我和老吕乘坐地铁在东直门车站来福士广场出口,那里正好有个喜迎圣诞和新年的布景,下面的照片4张是即时拍摄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SD卡上的这些照片为我不慎所删,是梁立先生帮助我恢复,才得以和网友分享的。

**********************88

北京来福士广场

  北京来福士广场位于北京市东直门立交桥西南角、东二环的核心商圈地带,北临东直门内大街,东面东二环路,紧邻第二使馆区,周边遍布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和文化中心。项目占地146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43865平方米,由38665平方米写字楼、40000平方米零售商场、27000平方米高档公寓38200平方米附属用房和停车场组成。凯德置地计划在三至五年内将其建成集高档公寓、商务写字楼、零售商场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其中地面建筑面积为9766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0000平方米。连通东直门交通枢纽。凭借轨道交通及近在咫尺的东二环、机场高速,最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绝佳的地理位置。

  租 金:7--8.5 /M²/

  售 价:--

  租售热线:13521099985

  租金说明:包含物业

  开间面积:250-2000

  净层高:2.8 米 行政区域:东城区

  所属商圈:东二环,东直门

  大厦位置:北京东直门桥西南角(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大厦地址:东直门南大街1号地铁:地铁1线 东直门公交: 206416环,90963568824117413107电,614623916

  楼内配套:地下1楼 荟珍阙 高品质超市及食街 1楼明星汇 国际顶级精品 2楼 风尚际 国际流行时尚 3楼 潮尚地潮人现代生活 4楼 动感界 运动休闲精品 5楼 百味坊 各国风情美味周边配套:该项目位于北京市东直门国门之地,东二环的核心商圈地带,北临东直门内大街,东面东二环路,紧邻第二使馆区,周边遍布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和文化中心。它连接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机场快线轨道,身处企业总部云集之地,并与中海油、中石化、中国电信等11家中国经济巨头为邻。电 梯:三菱 客梯8 部 货梯2 部网 络:网通空 调:中央空调车 位:610个停车位装修标准:净面积(平方米):41,318(办公楼),29,716(购物中心),28,661(服务式公寓)楼层数: 21 (办公楼)6 (购物中心)18(服务式公寓)

  物业公司:凯德置地集团物业费:30.00/M²/月物业电话:

  入住时间:2008

  开发商:北京新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类型:多座建筑面积:11M²

  设计单位:ALSOP设计顾问入住企业:200965

简 介:北京来福士中心是凯德置地在北京的第一个大型综合建筑,也是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座来福士品牌系列建筑。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由一栋41000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252套顶级服务公寓、39000平方米的豪华购物中心,以及超过610个停车位组成。该项目位于北京市东直门国门之地,东二环的核心商圈地带,北临东直门内大街,东面东二环路,紧邻第二使馆区,周边遍布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和文化中心。它连接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机场快线轨道,身处企业总部云集之地,并与中海油、中石化、中国电信等11家中国经济巨头为邻。世界建筑大师Stephen Pimbley建筑杰作——北京来福士中心,届时将在地下直接连通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东直门交通枢纽。凭借轨道交通及近在咫尺的东二环、机场高速,最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绝佳的地理位置,北京来福士中心将会极大提升京城东北部市民的生活工作品质。

http://baike.baidu.com/view/192867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829.html

上一篇:相机SD卡不慎删除恢复记
下一篇: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研究项目申报难
收藏 IP: 110.232.35.*| 热度|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