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大理古城白汉民族、古今社会和谐风光(一)

已有 7752 次阅读 2007-5-25 10:22 |个人分类:摄影图片集锦(A)

大理古城白汉民族、古今社会和谐风光()

  

黄安年文 2007525

  

2007423日,我们来到距离大理下关13公里处的大理古城,它位居风景秀于的苍山脚下,洱海之西。历史上的古城可以追溯到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而现在的古城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依据介绍,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古朴而幽静。一贯穿南北的大街两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街面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家家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故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来大理古城和大理下关新城是完全不同的风格,现今的古城虽然试图保存明清风貌,但是已经融入了现代化、商业化的气息,是一种即保存明清外貌又追赶时代新潮流的生活方式,白族社会习俗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来这座古城游览观光对于了解白族社会民俗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也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

 

下面附上两篇网上下载的文章。

 

附文:

(一)

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据文献记载,它“规模壮阔”,方圆12里,城墙高2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谍,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当然,这些建筑今天多数已荡然元存,有的还依稀可见,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城内主大街纵贯南北;街道两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联,一派古朴风貌。值得一提的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每当下午至傍晚阳光照耀在这一墙壁上再反光到院内,把整个院落都照得明? 亮。故称“照壁”。这种情况,在风城下关更为明显,为避偏西大风,那里正房多坐西朝东。所谓“四合五天井”,即四面都是房子,四个角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大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

   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又一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大理居民都爱花。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多数民居院内都有花坛,种植山茶花等多种花木。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朝花节,家家户户把自己的盆栽花木摆在门口,搭成“花山”,招引四方来人欣赏。由于爱花,人们还以花来给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称,大理也被誉为“金花的故乡”。

   大理古城是古朴幽静的。城内溪水流淌,使人倍感清新。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休息的佳所,新辟的洋人街更成为外国游客聚汇之处,具有白族特色的小吃,著名的“三道茶”都使人感到别具情? 趣。

   西云书院建于1873-1875年,原为云南提督杨玉科私人府第,后来杨被人弹劾,其府第遂改为书院,这是白族民居式建筑,共有房舍百余间,规模宏大,气派壮观。院内保存的“西云书院碑”,全文5千余字,为杨玉科所撰,对研究杜文秀起义及清末大理历史,颇有价值。

   大理城街道两旁有无数卖大理石制品的摊店。大理石因产于大理而得名。苍山十九峰,峰峰皆有大理石,大理石石质细腻,光泽晶莹。花纹奇异,色彩斑斓,它的开发利用远在唐代南诏就已开始。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栏板,毛主席纪念堂的毛主席坐像,昆明西山聂耳墓的聂耳雕像等,均为大理石(汉白玉)雕制而成。这些摊店中的大理石工艺品,条屏、笔筒、花瓶等等,其品种花色之多,琳琅满目。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果时间允许,您不妨在这里住一个晚上,这里有很多民居似的旅店,完全按照白族传统建造,价钱也不算贵,服务也还不错。住在这里,晚上到街边的白族居民家中走一走,同他们聊阵天,应该是一种有意思的选择。

http://www.88yn.com/landscape/20050514/0501.html

 

(二)

大理古城的时尚昼夜

 

摘自:《一路寻欢》黄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座老城,残破的城墙已被修复得满面春风了。进了城门就是商业街,其熙熙攘攘的景象倒是暗合了复兴街的名声。街上有很多风花雪月的白族女子,是职业导游,将老外老内们都导到这儿来,让他们乖乖地掏钱买土特产,至于是否拿回扣不得而知。说她们风花雪月,那是因为她们头上戴着寓意如此丰富的花帽子。不管她们漂不漂亮,外地人都很亲切地叫她们金花,类似于他们很时髦地叫餐馆女招待翠花。

 

街道是石铺的,当它们还是土路时,走在上面的曾有唐时南诏王、宋时大理国官吏、明时大都督……他们都是金花的祖先,创造了一方文明。出大理古城西门不远,有标致得令无情者也一见倾心的崇圣寺三塔,是大理古老文明的象征。

 

如今古城商业化了许多,店铺里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一眼望去,有扎染布做成的吊带裙,大理石做的坛坛罐罐;有剑川木雕表现的老掉牙传奇,有草编的爱情故事……其中,最让我克制不住的是莽横地摆在路中间的小吃摊。呵呵,烤乳扇,是不是那种将牛奶发酵,再加温并与鲜奶一起摇荡后凝成絮状,最后卷在竹架上风干的玩意儿?这是诗人发明的吧?卖乳扇的阿哥只是憨厚地笑着,他不回答,回答了就不是诗人了。他认真地把乳扇用干净的湿毛巾回潮,放入三成熟的油中炸至金黄色,然后递给等得有点心焦的食客。边上没吃到的人也一脸的满足,因为那乳香酥脆是可以用鼻子和耳朵来传递的呀。吃了烤乳扇,没走几步,又有卖棒棒粽的,这也是看了就想放进嘴里的古国美食。谁见过用竹签穿着吃的粽子?像吃冰棒似的,而且外面还包着嫩竹片。

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老城,最妙的就是吃到各种流传了几百年、几千年的风味了。在中国,老祖宗的很多东西丢了,毁了,就是这张嘴要享受的厨艺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所谓家传秘方,通常是耳濡目染,再加上被宠坏了的味蕾需要继承厨艺来满足的结果。品尝地方小吃,是我们与古人对话最直接的方式。如果说我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很容易心领神会,其中一定有美食的功劳。

大理古城的原貌是不是现在这样,我不知道。不过这五华楼倒是古香古色,沧桑的痕迹都被人抹去了。站在四层楼上,可以望见苍山的雪,洱海的水。据说,古城里的制高点,通常都是用来望敌情的。只有和平时期,高楼才是吟诗作赋的最佳场所。

 

我们喜欢古代文人胜于现代文人,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们没有生存压力又能抚风弄月的生活方式;没有欲壑难填的物质诱惑,又有优游唱和浪迹天涯的勇气,而且还挺会选地方,动不动就在风景秀丽的地方题上一首诗。啧啧,神仙也不过如此嘛。在我看来,神仙就是对物欲无所求对精神有所求的人。这种人在以前的大理肯定不少。明代的彭继、李霖都可以算上,前者在《春日游三塔》中写道:“携壶踏遍花开处,明月窥人上竹扉。”后者有《登三塔寺》作证:“山上花宫水上楼,彩云城郭望中收。”?将大理古城说成彩云城郭,贴切而生动。

 

到了近代,大理的知名度是靠歌声来传播的。多少游人就是唱着“苍山脚下找金花,金花是阿妹……”来的。蝴蝶泉边,洱海船上,喜洲老宅,人们不要导游也会自觉地蜂拥而至。他们乐滋滋地品着三道茶,看虚拟的婚俗表演,听主婚人介绍白族婚礼上的独特祝福——掐新娘,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似蜜糖,掐三把夫妻恩爱幸福长,掐四把是耍流氓,然后哈哈大笑,宾主皆欢。这大理古城通常都要金花带着来,不少游客对历史是漠然的。杜文秀抗清关我什么事?羊苴咩城遗址又是什么东西?逛逛复兴街买点土特产就走吧。

登上大理古城宽厚的城墙,我一人坐在墙头,一会儿看城外的山光水影古塔风韵,一会儿看城内棋盘式的老街古巷,那些打扮入时的游客匆忙地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我将自己想象成《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仿佛看懂了尘世中的纷纷扰扰,又仿佛看不懂。

 

待游人散尽,古城才成了明清时的模样。复兴路空了,护国路挤了。

 

大理古城有九街十八巷,护国路就是贯穿东西的百米小巷,两侧是白族风格的青瓦建筑。这儿的时尚夜晚是一群欧美游客带起来的,他们玩就玩了,还住下来,有的居然还在这里做起了酒吧、西餐生意。这些别有风情的茶楼食肆,不是欧化,就是白化,当然也有中西合璧的餐馆。从网友处得知,太白楼的菜做得好。于是,一路寻访而来,看看我吃的菜名:土豆丸子、蒜香烤肉、日式鸡排、炒饵丝、沙锅鱼、炸汁豆腐,就知道我是如何一手举筷一手拿叉的。瞧那菜谱就这德性,先英文后中文。“洋人街”看来也算名副其实。走到街上,见一小伙子站着弹吉他,一人席地敲着印第安鼓,瞧那模样像来此地赚外快的中国大学生。一曲终了,我无比热情地去搭讪时,才发现真是鸡同鸭讲,人家说的是日语。扔五元钱在篮子里,走人。

 

按理说,白族的小楼小院拿来做酒吧、茶吧、Disco舞厅,应该格格不入。老外看来审美不算差,以青竹、绿藤、蜡染和扎染布艺来装饰吧橱、桌椅、沙发,墙面挂着竹篾编织的鱼篓或簸箕,加上古老的吊灯,看起来也挺谐调。在唐朝酒吧,一面墙上贴满了旅行者的照片和MESSAGE。我看到一张纸条上写着:“咖啡、烛光和音乐,王锋、小凤和永远的爱情,等待再次回来寻找时间村落里的两个人。”更多的纸条是英文、法文的,他们或为往日感叹,或为未来相约,以独特的方式抒写着与自己有关的浪漫故事。

 

悠闲地半躺在藤椅里喝着啤酒,读着书,看着街景的老外们,简直将这里当作自己的家。难道真像网友说的,大理是走遍天涯的旅行者肉体和精神的终极家园吗?

 

摘自:《一路寻欢》黄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http://www.people.com.cn/GB/14738/14755/22230/2456385.html

 

*********************************************************

 

下面的照片除专门说明出处的,均为笔者所摄。

(一)1-20.均为笔者所摄。

 

1.上图为大理古城楼前。

 


2.上图为大理古城楼。

3.上图为大理古城地理标识。

4.上图为大理城修葺碑记。

 


5.上图为大理城下花坛。

6.上图为大理城碑。

7.上图为大理城碑。

8.上图为大理城楼。

 

 

 

9.上图为大理街面银器铺、玉器铺。

10.上图为大理城北城门楼。

11.上图为大理城街头一景。

 

 

12.上图为大理杜文秀帅府。

13.上图为大理杜文秀总统兵马大元帅府。

 

14.上图为大理城五华楼。 

15.上图为大理扎染女工在手工缝制。

16.上图为大理手工艺作坊。

17.上图为大理城北一景。

18.上图为10962年郭沫若题字:大理。

19.上图为大理城北一景。

 

20.上图为大理城五华楼。

 

一下(二)1-11均为笔者所摄,12-14为网上下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2424.html

上一篇:新浪网《探寻美国铁路华工的BLOG》发布几幅图片——介绍“黄安年国图纵论美国崛起”
下一篇:大理古城白汉民族、古今社会和谐风光(二)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