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历史系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建议(1998.11.14)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ZL编号第GRZL4-本科生07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年6月5日发布(第32779篇)
【按:这份《历史系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建议写于1998年11月14日,是对于系领导提出教学计划第二稿的修订意见。】
一· 关于培养目标和具体规格
建议在从事实际工作的后面加上“适应时代需求”几个字,以强调面向21世纪的时代特色。具体规格的能力要求,在写作能力后面加上“电脑使用能力,独立进行科研和教学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潜能。”去掉“不断创新的能力”几个字。
二· 关于全校公共必修课结构比例和课程设置
全校公共必修课51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1.88%显然过大。因为它比基础及专业基础必修课的43个学分(不计各类实习和毕业论文的18个学分)要多出8个学分。把面向全体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同样要求历史专业,是不合适的,因为历史学科必修课中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中,大量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内容。而且,对于理论的重视和课时的安排并非一回事。例如,邓小平理论概论安排4个学时3个学分显然多了,毛泽东思想概论每周3学时3个学分也多了。只个需2个学时2学分就可以。我认为这个建议是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提出的。至于当代世界政治和经济(文科)课程,是完全套用了文科模式而不是根据历史系的实际,文科其他系并没有当代世界史的必修课,当代世界政治和经济这门课程并不成熟,其中相当部分和历史系开设的当代世界史重复,严格说来,它是以政治和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世界,而有没有把当代社会问题列为重要内容,所以我建议公共课把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改为当代世界为好,而在历史系教学计划中,则不设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并入世界现代当代史课程,将世界现当代史改为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两门课程,整个公共必修课是按照全校模式搬过来的,历史系教学计划要把它变成历史系的表述才行,例如,学科教学论指的是什么,不清楚。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心理学该为教育心理学对师范专业学生更有实用价值。
三.关于基础、基础必修课
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给4个学分显然多了,这等于送分,因为只要参加大概没有不通过的。其实2个学分足够了,因为在时间上只有2周。
四.关于专业限定选修课
整个感觉断代专门史和国别史过多,在保留专门史、国别史的同时,应多将某些史的课程改为专题研究或研究为好,而且根据需要和可能相兼顾的原则以及板块课程的思路来安排,即有些重要课在编教师目前没有上的也可列上,可招聘退休教师或外系、外单位教师上课;按照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代现代史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四大板块来顺序排列课程。建议将美国史改为美国近代史、现代美国研究两门课程,俄国史和苏联史两门课改为近代俄国史、现代苏俄史为好。西方经济史改为现代西方经济史。缺文艺复兴研究、现代南亚研究、非现代洲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也可列入任意选修课中。
五.关于专业任意选修课
建议将政治学该为西方政治学,社会学改为西方社会学。另外加上下列课程:西方经济学、西方社会保障研究、现代科技史、现代西方艺术史、当代全球问题等课程。
六.关于全校公共选修课
建议将名称改为非专业选修课,因为作为本学生的选修课做除了全校公共选修课外,还提倡选修其他系的课程,不必限定在全校选修的框架内。
七.关于课程编制
为了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相适应,并且和全校本科课程及研究生课程相衔接,建议将学校编制课程代号系统,将所有课程编入代号中,这样就为全校所有课程代号化和编制全校统一课程表创造条件,这样有利于真正实施学分制,做到充分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优势,各系课程向全校开放,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相得益彰。
八· 关于教学计划的定稿
集思广益单靠教研室和个别座谈会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在世界古代史的三个教研室,在教学法教研室等,实际上因为人数过少难于充分展开讨论,建议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举行全系教师会议来充分交换意见为好,实际上是教研室的联系会议。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扬长补短、兼收并蓄。
黄安年 1998年11月14日
(说明: 这是对于系领导提出教学计划第二稿的修订意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