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可持续发展篇(4) 全球人口激增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已有 5600 次阅读 2007-4-1 06:54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

可持续发展篇(4) 全球人口激增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黄安年文 200741

 

(按:这是笔者《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可持续发展篇(4) 全球人口激增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

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栏目2006926日首发)

******************************************************************

 

当代世界人口的爆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当代世界人口的运行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世界人口的绝对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发达国家人口的相对减少

1900, 世界人口16.5亿,193020亿,195025.13亿, 196030.27亿,197640亿, 198771150亿,1999年人口突破60亿,200564亿。从2030亿用了30年,从30-60亿只用了27年,其中50-60亿仅12年时间。人口年均增长率1900-1950年为0.8;1950-1980年则激增到1.9%。2005年世界人口的5个大国是:中国(13亿),印度(10亿),美国(3亿),印度尼西亚(2.2亿)和巴西(1.8亿)。世界人口目前每年净增长7700万,对世界人口年增长最多的7国是印度(21%),中国(13%),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印尼和美国(均为4%)。就世界各主要地区的人口排名而言亚洲(38.7亿),非洲(8.69亿),欧洲(7.26亿),拉美和加勒比地区(5.5亿),北美(3.29亿),大洋州(3300万)。其中,非洲人口年增长率为2.3%。而欧洲人口在过去10年年均负增长0.02%。世界育龄妇女目前人均生育2.69个婴儿,其中非洲妇女生育率为4.91;欧洲为1.38。

  

  当代世界人口激增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首先,由于粮食、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受制约, 一些发展中国家陷于“马尔萨斯新困境”, 经济成长的成果被人口增长所吞没。一般认为人口增长率为1, 则要求有3%的经济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5.9%和5.2%,人均产值则下降为3.4%和2.8,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造成“反常的落后现象”,即尽管工业发展较快,但仍然扩大了人均产值的差距;尽管就业人数增加,仍然出现相对人口过剩;尽管都市化迅速发展,乡村人口密度仍然增大;尽管识字人口比重增加,不识字的绝对人口数字仍然越来越多。

  其次,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50年代世界劳动力增加2亿, 70年代2.7亿, 80年代3.35亿, 劳动力人口呈现加速趋势。

  第三,也会影响到世界环境生态的恶化。它将导致森林、渔业资源匮乏、城市水源不足、野生动植物减少, 并使空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加重。

  第四,还对人口素质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有1/31/2的人营养不良和受到饥饿威胁。文盲增多, 平均预期寿命比发达国家要相差15岁。

  第五,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的人口比例越来越小。1995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人口共7.6亿,仅占全球56.7亿的13.2%。而20世纪初占全球人口比例在15%以上。发达国家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趋势在发展。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以及节制生育的推行。

  

  2. 世界人口的迁移呈现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急剧增长趋势

    根据19809月在罗马召开的“人口与城市未来”国际会议宣言估计, 在全世界人口中, 城市居民所占比例 1900年为13.6, 1950年为25, 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50%以上。1970年世界人口中城市居民占41.4%。

    城市化趋势在地区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1950-1970年间,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在30-50, 而非洲地区则只有10-25, 20世纪末, 拉美地区城市化高达75, 非洲地区38%。根据英国的一个人口机构1993年度报告的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有一半生活在城市,世界上每年有2-3千万最贫困的人流入城市。29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人口从乡村流往城市的势头有所减弱,出现由城市向乡村倒流趋势。如果说1920年的美国城市人口真正地超过了农村人口, 那末1970,城市郊区的人口超过了城市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到城郊。这是因为乡村人口发展到了底限,城市人口已经饱和,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住房拥挤,地价昂贵,环境恶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电气化,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微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大型连锁超市的推广,城乡差距相对缩小。

 

3.人口结构上发达国家老龄化和发展中国家年轻化趋势

  当代世界人口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相对年轻化。人口老龄化又称高龄化,在统计分类上一般以60岁以上划为老人, 也有以65岁以上划为老人。自014, 一般称少年儿童阶段, 1560岁或1564岁为劳动适龄阶段, 65岁以上老人占全部老人人口的7, 则为进入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1983年美国的统计材料, 164个国家中, 属年轻型的118, 其中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属成年型的有11, 中年型的35, 多数是发达国家。根据198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 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在市场经济工业国中, 男子1965年平均68, 70岁以上的只有4个国家; 1985年平均73, 各国都在70岁以上。女子, 1965年平均74, 1985年平均 79岁。在低收入国家中, 男子1965年平均47, 1985年平均60; 女子1965年平均50, 198561岁。全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501955年为47, 1983年为62岁。该报告还显示, 1994年全世界出生时预期寿命为67, 其中低收入国家63岁。1970年全世界014岁年龄段占36.6, 65以上年龄段占5.5, 1564岁年龄段占57.9, 这一年龄段每100人所负担的1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的人口负担系数为72.7。发达国家人口负担系数为80。人口负担系数指的是每1001564岁适龄劳动力所负担的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   

 

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的普遍趋势。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英国1850年占8.2, 1950年占16, 1975年占19.9, 1990年占15.3, 2025年预计占21.3%。美国1850年占4.1, 1950年占12.2, 1975年占21, 1990年占12.3, 2025年预计占20.7%。日本1970年时5.31, 1990年占11.9, 2025年预计占26.1%。日本用45年时间, 完成了通常瑞典要花费100年以上的时间达到老年化。1930年时, 10个日本人抚养一个老年人, 1985年时每4.6人抚养一个老年人, 公元2000年则每2.9, 抚养一个老年人。一些人口学家预测,2020,世界各地来老年人数量将超过10亿人,其中大约有7.1亿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从全世界人口运行趋势看,即使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也将走上老龄化道路。联合国预测1994年世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世界人口的6%,2000年占6.8%,2025年将占9.7%,发达国家早在90年代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中国家人口在全世界十中有九,所以那时的全球老龄化表明,已由发达国家扩及发展中国家。在中国,199065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占全部人口的5.6%,2000年上升到6.95%2020年将达到10.6%,形势十分严峻。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1987111日公布的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人口中位数为24.2, 0-14岁占28.68, 15-64岁占65.86, 65岁以上占5.46%。而1982年时为4.89%。如果以60岁以上老年人计算占中国人口的8.4%。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型。此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农村养老问题严重。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造成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压力及许多新问题, 如社会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 社会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特别是保健, 长寿、婚姻和家庭生活、文化生活及离退休后发挥余热等问题都提上了日程。此外,“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常比例是在103107之间,而我们现在达到了11720年之后,中国将出现三千万光棍。

 

    老年化的发展带来了赡养老人费用的增加和劳动适龄部分人口物质负担的加重,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广泛影响。劳动力人口的高龄化, 导致流动性的相对削弱、社会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和劳动效率适应力的相对降低, 尤其是接受新技术能力的降低, 增加了失业危险。人口负担系数的增加, 导致储蓄能力的降低。老人的生活习俗、家庭嗜好偏于保守, 消费结构相对稳定, 从而导致多样化消费需要的减少,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如食品加工工业、城乡规划和交通运输等。然而, 老龄化的出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繁荣的标志, 它是社会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的结果。

 

 

4.人口素质的极端不平衡

    人口特点的质量方面涉及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的核心; 身体素质则是人口素质的物质基础; 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精神的支柱。由于道德素质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 衡量标准不一, 可比性差异甚大。人口的身体素质可以就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人口死亡率以及平均身高、体重等来衡量, 这些都是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1988, 我国18~60岁人口的平均身高男性1.67, 女性1.57, 18~55岁间人口的平均体重, 男性59公斤, 女性52公斤。90年代, 我国有关学者推出代表中华民族体质特征的“中国参考人”。其参数为: 男性身高1.7, 女性1.6; 男性体重62公斤, 女性52公斤。中国的残疾人总数达5,164万人,总人口的5,有先天缺陷的3,000万人,精神病患者1,000万人,碘缺乏者4.25亿人,占全世界总数的47%。

人口的文化素质涉及成人的识字率(即文盲和半文盲标准)、中学文化程度和大学文化程度。我国的成人识字率只占77.1, 低于104个国家和地区。据我国国家统计局198711月公布的数据, 12岁文盲和半文盲比重由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23.6(2.35亿)下降为20.6, 1989年估算文盲半文盲又呈现上升趋势(2.4亿人占人口比例的31%以上)。据《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1990年全世界的成人识字率为35, 其中女性45; 低收入国家为40, 其中女性52;中国27,女性38%。发达国家为4, 女性为5%。大学文化程度在一般20-24岁年龄段中, 低收入国家1965年为1, 1984年为3; 中国在1984年不到1, 1991年仅占2, 居全世界的第102;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很快,到2005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学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但是教育质量滑坡,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可以说, 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和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的, 没有高度的文化素质, 就很难有高度的经济现代化水平。

   

此外,还有世界范围移民潮的兴起和国际人口流向发达国家趋势有增无减的特点,将另撰文说明。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对策

 

    有人评论说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许是21世纪人口学最重要的问题,这既是过去50年保持繁荣的结果,又是科学医学上的胜利,同时也是将在经济上面临的头号难题。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注视。1982726日至8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正式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846月日本“人口白皮书”中提出:“不应总把老年人作为受赡养的人来对待, 如果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好, 就应该利用他们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 日本的退休制从原来的55岁改为58岁、60, 现在又普遍要求延到65岁。根据测算到2010, 5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27, 存在着确保老龄者的就业机会问题, 这种就业得适合老年特色, 而不能过劳。日本学者一位学者在一篇文章中说:“这一代人能否及早为美好晚年作准备是日本的老龄化社会能否安定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应为美好的晚年作好的十种准备:为退休作准备;养成有规律的营养平衡的饮食习惯; 尽快把自己的业余活动纳入地区社会; 扩大交友超越利害关系的朋友, 不要仅靠退休金, 尽量向办法增加个人的储备; 能敏感地知道自己身体的异常变化, 经常简单的检查就能进行在早期治疗; 让精神年龄主导自己; 对学习抱有热情, 除自己读书外, 要参加研究会, 讲座等; 努力寻找并坚持珍惜时间的习惯等。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约翰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把以老人服务为对象,同时又有老人参与的商业,称为“银色商业”。要求“在起居、冼浴、入厕、进餐、保健、娱乐、出行、通讯、安全等方面照料老人的工作都真正实现自我服务化、自动化和合理化”。

 

研究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65个国家对退休年龄(享受养老金年龄)做了具体规定。丹麦、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最高:男女都是67岁。斯威士兰、赞比亚、科威特等国最低,男女都在50岁退休。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总的说来,发展中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在老龄化的冲击下,延长退休年龄已经成为世界多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选择。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 1990年美国有6,350.4万人超过50,1980年只有5,896.2万人, 1990年的总人口是24,871万人。今后30,年龄在85岁以上的预计有1,500万人,增加4倍。百岁老人, 1990年有36,000,1980年时只有14,000人。1990, 美国人口的中值年龄为32.9, 1980年为30岁。如果对1929年以来,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在全体美国人中所占比例作一分析,可以看出,1933年只占5.32%,1945年占7.25%,1970年占9.8%,1991年占12.9%,2000年占17.7%,2025年将占19.1%。美国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增高, 对决策者来说是一项挑战。老龄人口对于谁会当选总统和应该制定什么政策比过去有了更大的发言权。许多65岁或以上的人正处在颠峰状态。他们的精力、经验及技能往往是那些20多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望尘莫及的。有关人口老化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是利多弊少,还是利少弊多,抑或利弊参半,至今看法不一,从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来说,涉及需要赡养的老人的比例较高的国家消耗资源多于创造财富,多保健和社会服务需求增多,而年龄结构较轻的国家则就业人员比例较大,可以用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来创造财富。

 

(写于2006916日)

 

(本文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选登篇目之一)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6926日首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36.html

上一篇:在美国收看中文电视节目有感
下一篇:先睹为快 留影天通苑公园内外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