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良种补贴:一直骗到国务院

已有 10348 次阅读 2007-3-29 10:0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自从佟屏亚写的“良种补贴,怎么把好事办成好事”一文在网站、报纸、杂志发表以后,引起广大读者的评论,也引起国务院领导的关注并作了重要批示。农业部去年8月派出由三位司局长率领的调查组,分赴有关省市落实事实,并和作者交换意见,提出了一个“完善”良种补贴的方案。作者再次强调了“良种补贴没有办成好事”的4句话:剥夺了农民用种的自主权和知情权,统一供种干预了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行,影响了新品种推广和技术创新,层层“关卡”滋生了索贿和腐败。并将调研搜集的见诸报端或基层发生的利用良种补贴索贿受贿、挪用专款、搭车坐轿、倒卖票券、贪污入狱的事例提供参考。

 

作者直言,最好的办法是“实行一卡通,把良种款直接发到农民手中,让农民自主决定选购什么种子。”并建议“棉花种子补贴不要再出台了”。

 

为什么不能象粮食直补那样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呢?因为良种补贴是农业部申请执行的一个“项目”(今年良种补贴款52亿元),在“公权部门化,权力利益化”泛滥的今天,一位普通科学工作者的忠言不大可能改变某些利益部门所要获得的“政绩”。农业部种植业司利用他们指导的农民日报第七版(《国家粮食》版),有针对性地连篇累牍整版发表长篇文章,声势浩大地宣传“完善”良种补贴的优越性。例如:1.200712日,2007年良种补贴工作重点”;2.“全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综述”;3.2006年良种推广补贴实施一览”;4.16日,“统一供种的几个步骤5.37,中央财政棉花良种补贴5亿元”;6.320日,7.“为什么要搞良种推广补贴”;8.“一次投入的革命”;9.“建立粮食稳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10.从种业发展看良种补贴效应”;11.从种业发展看补贴效应”;12.正确理解良种推广补贴政策”(缺2月)等等。有关部门还毫不掩饰地“发文”指令所控制的媒体,凡评论良种补贴的文章,都“要将稿件报送协会秘书处审核”。媒体铺天盖地一片叫好声,好得连一点问题都没有,真实情况很难让国务院领导知道。

 

今年“两会”期间,有三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评论了良种补贴问题,因受篇幅限制,又经媒体删节,见诸报端的简短内容反映不出实质问题。34日下午在政协小组会上,一位71岁政协委员杨志福,说出农民托付他要说的话。他说:广大农民群众对出台的各项农业政策非常拥护,但也有一些忧虑,一是担心政策会变,二是担心给农民的利益被个别官员贪污。他向国务院领导转述一个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没兑现。他一连说了30分钟,没有人打断他。杨委员说完就哭了,举座动容,感动在座的国务院领导。作者查阅了那几天的涉农报刊,发表时都把这段反映实情的“真话”给删掉了,只有一家报纸原样地发表了他的发言(2007315日《南方周末》第9版)。这些耳熟能详的话并不新鲜,在社会上已经流行好多年了,这可能是第一次被直接转告国务院领导并公开见诸报端。

 

今天的中国社会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初期阶段的市场经济、信息不畅的弱势群体”,很多政策出台缺乏民意基础。良种补贴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农民,但在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实践中却颠倒个儿,集体失语。基层农民作为一级弱势群体,发言权微不足道,遇到问题只能发发牢骚,很难借助媒体和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从来只见官员笑,哪能体会农民苦”。政府部门掌握了行政资源和审批权力,跑到种子市场唱起了主角,限定农民的自主消费行为,这样很容易发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的腐败现象。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执行的漏洞远比制定的漏洞要大上几十倍。

 

在社会经济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改革总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改革的潮流是挡不住的,衷心希望有关部门的操作者自洁自重自珍。

 

(佟屏亚  欢迎评论,并望反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939.html

上一篇:中国种子协会选出新一届理事会
下一篇:逐步取消科研成果奖励制度④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