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k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博文

'五元智能'同'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作用[第1稿]

已有 5880 次阅读 2008-10-31 10:02 |个人分类:未分类

 

     '五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作用[第1稿]

    --为“2008第五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而作

   

             刘学浩(中国未来研究院 终身研究员)

 

    ‘五元智能’的人才开发思想最初出现在刘学浩的论文《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在19825月于哈尔滨召开的的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交流(刊登在《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年第3期,另见北京师范大学高等学校干部进修班编印《大学生身心特点与教育》一书 1984-3P.266-279;东北师范大学编印《高等教育学参考资料》、刘学浩著《人才智能开发》19883)和《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19829月在沈阳召开的东北三省教育学理论讨论会交流(刊登在《社会科学动态》1983年第3期(半月刊),另见《学导式教学文集》1984,黑龙江矿业学院高教研究室编印2000册,全国交流;刘学浩著《人才智能开发》A.19883)。当时称作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后来出现了“多元智能”,便简略为‘五元智能’--2006年被收录《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中。

    ‘多元智能’是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于1983年在心理学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译本1990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中提出的理论。

    本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背景,仅对‘五元智能’同‘多元智能’的智能定义、各自提出的依据与来源、智能的分类、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略加粗略对比如下:

 

       一、智能的定义

    过去,常见的智能定义是:智能是抽象思维能力或科学思维的能力,是人的学习能力,是用心理测量(长期建立在语言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测验出来的那种能力。

 

     (一)五元智能认为:

    1、智能主要是大脑及其统帅的人体(四肢五官)与外环境有效作用的功能,是融合了先天的遗传功能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功能而形成的多种潜能的现实表现。简言之,智能主要是智力和能力的有机融合。

    智能,主要由智力和能力构成,它可开发、能发展,是成动地完成任何活动的潜在能量和必备条件。智能具有个性特点:人与人的智能各不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活动中的智能水平也不会绝对相同。而且,每个人的智力诸要素与能力诸要素也不是平列的、均等的,而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是却都错综复杂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诸要素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地形成了人与人各自不同的形形色色智能结构形态。这正是智能(智力)开发的内容(详见:《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一文)。智能既是一种生理心理潜能--遗传基因只是智能所有类型的生理基础,智能也是人人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立身处世必须具备的必备要素,是每个人现实存在的人本元素与能量,它体现出对事物各不相同的认知及处理能力。

    不能将智能看成生理器官的简单的功能表现,也不能看成包容着情绪、爱好那样的心理属性的单纯表现。智能是个体解决现实问题时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能动的力量(包括潜能或倾向力)

   2、 五元智能的定义:五元智能是人人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时须具有的5种智能元素,既: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这5种。它们是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潜能,也是现实的人本元素与能量。

    五元智能以知识、技能做基础,主体是智力、能力和品行:

    知识:五元智能会获取能运用--把知识(包括经验)从外在的客观存在,转化为内隐的保存在大脑中的智力活动与能力劳动的结晶;知识靠智力去掌握-理解并学以致用。知识是智能本身的能动力量--既是认识世界的结果,也是改造世界能取得效果的条件之一。

    技能:技能是身体器官应用各种具体知识的活动表现,是多次重复操练形成的身心动作或智能活动方式。它能熟练解决问题。 

    智力:智力是人脑神经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时不同形式、水平、层次及其有机组合的表现;智力是内隐的、不易被人觉察的脑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是智能在认识(认知)领域里的功能。

     能力:能力是智力同知识、技能、品行(情感、意志)等有机融合解决实践问题或制造产品时身心活动的不同形式、水平、层次的表现;能力是外显的、在社会性活动中表现的实践行为;是智能在实践领域里的功能的功能。

    品行:品行是实际应用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及其结构关系与人品言行的品质差异的个性表现。品行

是智能在自我完善与认识和实践活动

中起导向、监控、调节、评价作用的重要元素。

    五元智能以生理潜能--身体(大脑五官和四肢)的遗传基因为基础并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五个元素各自的形态不同,却与个体所受的教育或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素质教育中所谓人的“素质”,即相当于五元智能的内涵。五元智能是对素质的含义从人才学上更加具体而又简洁的学术概括。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五元智能=人的素质。但五元智能比“素质”一词,既同义又更加具体。不断优化的五元智能是事业有为者的必备素质,也是人才开发的目标。

  

     (二)多元智能认为:

    美国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P90;文中所引用的原话,均见该书,以下不再一一注明);“我将智能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我提出所有正常的人拥有至少7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形式。”(P92 )

    1、“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或领域里)被视为有价值,这能力就应被列入智能;若人们不承认其价值,就不能被认为是智能。正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我发展了多元智能理论”(同上,P7).

     "音乐、身体运动或其它的智能,别人称为天资talant或天赋gift ."如果你愿意,可全部叫做才能=智能" P37 ).

    2、人的智能是“人类个体和所生活的社会之间的有效结合”(P247)。

    3、人类的各种智能是“包容或隐藏在各种符号系统(如音乐符号和数学符号)以及知识领域(如图形设计或核物理学)中”(P126127

    4 "人类的神经系统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能";

    5、 “所有类型的智能都是遗传基因的一部分”,“每一种智能都以相同形态出现,而与所受的教育或文化背景无关”;“每一种智能发展的自然轨迹,都来源于原生的自然模仿能力...”(P30).

    6、“智能基本上是一种生命的心理潜能。”(P39 )--“是智力方面的能力”、每一种智能都伴随着它独特的心理过程,如:语言过程和人际过程;“智能是一种生理心理潜能。...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慧首先看他的遗传因素和心理特征,包括从认知能力一直到性格特点等”(P54 );“智能最初是以生理潜能为基础,最终确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P128 )

    7"作出个人智能的准确定义和有效的评估步骤,可能是非常困难的--既要有独创性,又不能脱离那些智能所限定的范围,同时,还要经得起各种客观的检验"P44)

    8、“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智能会相互重叠或相互关联的紧密--智能彼此独立是研究时的一个假设。”

   “目前流行的关于智能的概念,应该更新成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看法。”

  

       二、五元智能、多元智能是怎样提出的?

     比较提出的依据和来源

     (一)五元智能:

    1982年刘学浩的论文《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和《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正式提出了五元智能(即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思想。

    1、遗传基因只是五元智能的生理基础;每一种智能起初至少是以生理潜能--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基础的。每一种智能发展的自然轨迹,并非仅仅来源于原生的自然模仿能力,如音乐技能分辨音高、空间技能辨认三度空间等,乃同时而且主要来源于思维的操练从不会到会-到熟练-形成技巧。

    2、五元智能的五个元素各自都不是以相同的形态出现--而与所受的教育或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3、人才开发五元智能来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

    4、五元智能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明确在解决任何问题时,人们必不可少地都必须用到的是哪一些必要元素?是人的哪些本质力量?--答案便是五项能动元素-五元智能。为此:知识需要会获取和运用它--理解并学以致用;技能要能解决问题;智力诸因素结合能力诸因素去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品行是解决问题制造产品的导向、监督、保障的能动元要素。于是,所有正常的人都需拥有这5项相对独立的智能元素--五元智能。

    5、五元智能的各项元素及其能动的因子=要素,在人脑和行为中既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而存在。

 

     (二)多元智能:

    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于1983年在心理学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译本1990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开始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实验 ,开始考虑在学龄前、小学和中学教育的应用。

    加德纳说:我和同事们对大量资料--一是来自正常儿童各项技能的开发过程、二是来自脑受伤后以上技能丧失的状况--作了深入探索。...我们的研究小组也研究其他特殊的人群--超常儿童、白痴专家、患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他们表现出参差不齐的认知层面。...我们还检查了不同动物种群的认知和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最后,我们考虑了两类心理学数据:一是经过统计分析的各种心理测试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是有效技能训练的结果。” P7

   “研究了上述认知的发展过程、脑伤病人智力丧失的分布情况和一些特殊的人群...。然后力图按我们自己和...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将其组织起来。我最后整理出来的七种智能,就是力图组织归纳大量研究资料的结果”P8

    "把我过去关于儿童和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成果及其他有趣的调查报告加以综合归纳。我的目标是提出人类思维的新观点。...‘多元’用来强调从音乐智能一直到自我认识智能等多种互不相关的未知潜能,‘智能’则用以和智商测试所测出的能力相比较"。[P9

    1、“我们的理论并不建立在考试以及与考试分数相关的数据基础上。我们的理论来源于...:一个是千百年来对人类大脑的认识,另一个是各种文化背景所看重的角色和技能的种类。...它由不同来源的证据产生。...此理论...是一系列关于智能的新观念”。[P2     2、“只要某种能力在一个文化背景中(或领域里)被视为有价值,这能力就应被列入智能;若人们不承认其价值,就不能被认为是智能。正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我发展了多元智能理论”P7

    3、“所有类型的智能都是遗传基因的一部分”P30;“每一种智能起初至少是以生理潜能--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基础的,”P92

 “不能将智能看成...生理器官,也不能看成象情绪、爱好那样的心理属性。至多只能说,智能是取决于个体所存在的文化背景中已被认识或尚未被认识的潜能或倾向。”P236

    4、“每一种智能都以相同形态出现,而与所受的教育或文化背景无关”P30

   “每一种智能发展的自然轨迹,都来源于原生的自然模仿能力,如音乐智能中分辨音高的能力,空间智能中辨认三度空间的能力等”P30

    5、 多元智能来自杰出人物-有专才的人:“我的研究只看重对社会有意义的人物而不是抽象的能力...。人物和能力应与文化背景相联系。

 

         三、比较智能的元素与分类

    智能的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元素,如数学-逻辑技能,却并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技能,如语言或音乐技能。当然,这只是发展、开发程度的区别,并不意味着另一种技能及其智能竟然是一无所有的空白。任何文化程度的人,都要运用智能的多种元素组合来解决问题。

    (一)五元智能认为:

    A、 五元智能结构主要特征有5:多元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开发性。

    五元智能是基本智能,是普遍存在、人人具有的、并可迁移和开发的--每个人的差异在于发展的水平、达到的高度、开发的深度不同。

    B.五元智能的构成:五元智能是由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行这五项元素构成的有机综合体。

    五元智能结构以知识(会获取、能运用)、技能(能熟练解决问题)做基础,以智力(突出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自学探索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品行(是解决问题自我完善的导向、监控、调节的实践元素)为主体。

    每个成年人,可有一种以上的智能元素能达到辉煌的境界。如,俄罗斯的普京当上了总统、总理,是柔道教练-健将-冠军,能开战斗机等。

     1、知识及其结构:

    1 知识(包括经验)从外在的客观存在,转化为内隐的保存在大脑中的智力活动与能力劳动的结晶;靠智力去掌握-理解并学以致用--知识既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取得效果的条件之一,更是智能本身的能动力量。

    2 知识主要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别,包括基础教育各学科的知识(一般常识、基础知识、科学知识、保健知识-包括大脑功能的知识等。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科学营养和健体知识、科学方法,要注重各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学科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掌握技能及其应用的知识、开发和提升智力5要素和能力7要素及其应用的知识、提升品行的水平层次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自学与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还有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技术及实践经验。

    3 人材(即潜人才、前人才)的知识结构:从就业前打基础时一门专业为中心的蛛网式结构,向就业时以本行业务为主干的树形结构发展。要牢固掌握各主要学科的知识并把外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能结合实际不断扩展知识领域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会和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发挥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动效能。

     2、技能及其结构:

    技能是身体器官应用各种具体知识的能动表现,是身体器官多次重复操练形成的身心动作或智能活动方式。知识的门类繁多,运用知识的技能也必然多种多样。因此,各个学科都有各自必须掌握的一系列技能。要牢固掌握各主要学科的基本技能、职业技术技能。

    技能既有脑力劳动的心智技能,也有体力操作的实践技能,共同的特点是靠大量练习、反复操作,才能熟能生巧--达到巧夺天工,才是最值得珍贵的才干。

    技能结构是已形成为各种具体操作技能与技巧的不同类型而构成的体系。它包括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多种多样的基本技能、以及掌握独立操作方法、能满足实践需要的熟练技巧。

     技能主要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1 心智技能: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方式,以正确的思维方法为特征,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与感官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包括: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视听技能、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

   1] 语言技能: 能掌握和灵活运用语言。表现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别人交流。 外语的读、说、听、译等项技能。演说家、文学作家等需要突出这一技能。

  2]逻辑-数学技能:是数学和逻辑推理以及科学分析、计算技能--心脑算、口算技能;数学家、自然科学家等人需要突出这种技能。

  3]空间成像视听技能:

    包括:观察、想象外部世界-大自然的技能和视觉-空间成像技能及分辨音高的音乐技能。

    视觉-空间成像技能可准确感受和表达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因素;能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影像模式并能呈现这个模式,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并用图形表现出来。如,辨认三度空间的技能;

,如,辨认三度空间的技能;水手、导航员、工程师、建筑师,以及棋手、外科医生、雕刻家、画家等人需要突出这一技能。

    视听技能中的音乐-节奏技能:能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唱歌时能保持正确的音高和节奏,记忆歌曲音乐特征,对环境中的音乐节奏很敏感。音乐家感受和辨识声音的技能很出色;优秀的小提琴家--不仅需要音乐技能,还需要身体运动的技巧、和听众沟通、选择经纪人的人际沟通技能、自我认识技能等。

  4]人际沟通技能:是理解他人的技能。这是社交-管理能力的核心要素。教师、心理医生、成功的销售商、政治家等需要突出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

  5]自我认识技能: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技能。这是意志-调节能力和自我完善的品行的核心要素。

    2 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身体器官的动作来应用各种具体知识的外部表现,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肢体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的、巩固的合乎法则的随意行动方式。如:

   1]绘画制图技能:表现空间的绘画、制图技能中辨认三度空间的技能等。如:电脑绘图及制作;绘制科学或技术过程的流程图、摄影作品的制作;创作科学漫画等。

   2]身体运动与操作技能:其一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进行运动,调整身体动作以及单纯运动的的技能:如:书写的技能,书法家、舞蹈家、运动员等人这一技能高度发达。其二式劳动操作技能:包括:能巧妙地操纵物体与工具制造产品的技能和日常生活的操作技能(如:驾驶汽车、操作电脑、烹饪菜肴等等的手法、技能;简单劳动工具使用技能;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等人需要突出这一技能。

    形成技能需要持续操作积累与熟练。技能需要手脑联动、重在实用。手脑联合训练,确是人类生活教育和智能开发的最基本的工夫,而且适合青年期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

    技巧是“纯熟之技能”,是技能反复练习而巩固的、并达到迅速、准确、运用自如的行为水平,是自动化了的技能,口、眼、脑、耳、手和视觉、听觉、触觉协调、适应;它包括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必须具备的多种技巧。

 

       3、 智力及其结构:

    什么是智力?智力是人脑神经的功能,是脑神经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时表现的不同形式、水平、层次及其有机组合在认识(认知)领域里的功能;智力是内隐的、不易被人觉察的脑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所以,智力是脑的高级功能的表现;大脑是思维的器官,思维借助言语、数学-逻辑、符号、形象和听觉、视觉、动觉等感知觉,经历识别、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思维力则是智力的核心。

    智力包含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种智力因素--五元智能的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五项要素及其表现为有机统一的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活动。

 

   智力结构5项要素的要点如下:

   1)注意力:是智力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程度。

    集中注意力-源自好奇心、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动机;注意力强表现为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需要时还能一心二用。

  智能的每一种元素发展的自然轨迹,都来源于原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自然模仿技能。

    注意力的主要特征:

    1 广阔性: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所指向和把握的对象的数量;-2 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一个对象或一种工作上;-3 分配性: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4 转移性: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调动注意,迅速从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个对象。

   2)观察力:是智力活动调动起感觉、知觉,接受外界信息、观察外部世界与大自然的技能。

   调动多种感官参加观察活动,自觉观察、主动实施,可使耳聪目明,提高观察活动的效能。

    观察力的主要特征:-1目的性:观察的目的、目标要明确;-2 细微性:是复杂而细心的活动,不可随便应付了事、漫无条理;-3 深刻性:不能是肤浅的、表面的、非本质的;-4 敏锐性:善于发现那些一般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东西;-5  全面性:既要注意观察对象的枝节,更要注意主流、整体;-6  敏捷性:观察的速度快。

 

   3)记忆力:是人脑储存、重现过去知识、经验的智力技能,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重现;记忆力与所记忆的内容有关,且可能有不同的机理。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空间记忆、面孔、形体或音乐、语言记忆都是分开的。

   记忆力的主要特征:

1 敏捷性:识记的速度快;-2 持久性:保持记忆内容的时间长久;-3 精确性:记忆得准确无误、没有歪曲;-4 准备性:能及时、迅速提取所记知识经验。

   

    4)思维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抽象逻辑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思维来进行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活动的技能。

    思维力中的理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实思维、自觉思维,还有形象艺术思维相互有关联。例如,科学工作常常是从一个猜想开始,再经过科学论证;可以说,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

    思维力中的逻辑-数学技能,主要表现为对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是运用数学和逻辑推理的技能以及科学分析的技能;也是理解逻辑结构关系、推理和思维表达的技能。科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等人需要突出这种思维力。

    不同人们的思维力,其水平、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等表现也不同。

    思维力的主要特征:

  1 批判性--能严格地、客观地检查与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维过程、结果;思维的惯性小。该丢开的想法,可立即丢开。

  2  灵活性--能从实际出发,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变通地思考、领悟、判断;举一反三;善于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善于把别人的东西加以变用; 思路开阔,易受启发。

  3 广阔性-思考时,能从多方面入手;思维的容量大,即大脑里同时兴奋的大脑皮质面积大,可同时兼顾许多方面。

  4 深刻性-善于深入钻研问题、揭示现象的本质及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5 逻辑性-思考问题时能严格遵循逻辑规则;精确度高。不马虎,数的观念强,考虑问题逻辑倾向性强。

  6 敏捷性-善于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考虑过的就不再重复、不犹豫、不反悔。

     5) 想象力:是人脑对表象和形象加工改造、想象形成新形象的智力技能。

    想象和想象力本质上是形象思维--浮想联翩、快速联想,能塑造整体图像。

    视觉-空间想象技能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图像。

    能准确感受和表达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并用图形表现出来。如:运用三维空间进行形象思维,即在头脑中形成心智图像和想象。它建立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

    想象力的主要特征:

   1 新颖性-想象达到的新奇程度。-2 现实性-想象与客观现实达到的相关程度。-3 丰富性-想象内容达到的充实程度。

 

         4、能力及其结构:

    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智力同知识、技能、品行(情感、意志)等有机融合解决实践问题或制造产品时身心活动的功能,是身心功能的不同形式、水平、层次及其深、广、精、强、敏、效度等等在实践领域里有机的综合表现。显然,能力是外显的、在社会性活动中表现的实践行为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也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制造产品的真实能力、是能动的现实行为--需要所掌握的技巧不断优化,才能在实践中发挥最佳效能。

    能力主要包括:自学-探索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表达-表演能力、体力-操作能力、社交-管理能力、情感-审美能力、意志-调节能力7项要素及其表现为有机统一的深度、广度、精度、强度、敏度、效度及其相应的技能技巧。

 

    1)自学-探索能力:能自主学习、会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业突出自学,为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而勤奋求索、学在导前、学中求导;能感受自学的乐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技巧:会粗读、细读、精读,努力提高阅读与书写速度;会写作,会利用图书馆、实验室。会认知、观察事实、范例、亲身感受周围世界;会在具体情境中收集信息、抓住问题全貌、掌握范型。从已知探求未知。

  

    2)表达-表演能力:是用语言文字表述、表达和用形体、工具演示-呈现复杂事物的能力。说话简练、清晰、生动、形象。表达-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包括:会讲故事、写文章、做诗、演说、辩论等;会利用工具表演、演示、模仿、扮演角色。

   表达-表演能力包括:空间成像视听想象及表达技能、舞蹈技能、音乐-节奏技能等。

   1 空间成像视听想象及其表达技能:运用线条和形状、结构、色彩、空间、细节、表现手法和设计、绘画的技能。如:电脑绘图及制作等。

    2 舞蹈:需要不同程度的身体-动觉技能,包括能用身体表达情感的动作、音乐技能、空间技能和人际沟通。如,用身体语言(哑剧)描述和表现自然现象(植物的生命等)。

    3 音乐-节奏技能:

    对音乐-节奏很敏感,能倾听环境中的音乐-节奏并加以描述或表演;会解释某部音乐作品、进行音乐的创作。

 

    3) 健体-操作能力: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与动手操作及职业技能的能力。

   健体-操作能力包括:注重健体与运动、生产操作的动手能力。

    1 注重身体发育和健康。运用科学营养知识,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珍爱生命,有良好卫生习惯,争取健康劳作100年。讲究学校教学卫生、环境卫生和劳动卫生、自觉运用健康之道;有健康体魄。

    2 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跨越障碍物,培养许多运动都需要的技能,如协调、计算时间、力量与平衡的使用。在跳舞和创造性运动时具有的5种技能:对节奏的敏锐程度、表达、肢体的控制、动作创意与音乐的配合。

     3 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如:装配活动:测量对机械方面的操作能力--需要精细的运动技巧、空间视觉和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社交-管理能力:是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的能力。包括:自我教育、人际交往、集体合作、组织管理等技能。如:

   1 从生活自理入手, 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我认识技能。

   2 学会勤快办事、善于适应、讲究办事方法、敏捷而善断。

   3 人际交往沟通技能,首先是理解他人的技能。也即:理解他人的动机、他人是怎样工作的、怎样才能与他人更好的合作等等。

   4  能适应集体生活、待人宽厚、团结、互助,善于与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5  随时利用机会注重社交和与同伴相处的相互关系,提高语言逻辑能力和交际能力;个人不同的表现和行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团队中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

   6 会组织和管理(制作规划、活动的调整和控制、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社会活动。

 

   5) 革新-创造能力:是善于综合知识、能动地迁移技能、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以改变现状的能力。创新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独胜’的能力。

    构成革新-创造能力的要素,有:

   1 学会动口、动手、动脑进行创造性学习;有竞争意识;养成创造与奋斗的创新精神。

   2 融会贯通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综合、能动地迁移和创造,掌握创造性运用的特点和程序;包括运用科学原理、提出探索性问题、进行探讨验证;构成新思想、新观念、创造新事物并能不断超越自我。

 

     6)情感-审美能力:是感受、理解、运用和表达情感、审美情趣的能力,进而养成优美的感情,具有和乐的情操。

   构成情感-审美能力的要素有:

  1 重视礼仪、形象、谈吐、态度等表现,注重情趣美、 谈吐美、 仪表美等审美的要求。创造愉快的心境和情境;主动排除不良情绪。

  2 养成对从事职业的乐趣;有敬业的工作热情。

  3 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验, 陶冶情操,有助于开发智力。

  4 正确地自我认知的技能--了解、认识自己的情感、控制情绪反应的范围等。

 

     7)意志-调节能力: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能经受困难与挫折实现愿景的自我教育与调控能力。

    构成意志-调节能力的要素,有:

  1 律己严,行动必须谨严,操守必须竣洁;思想要深切,治事要精严,用物要节约,律己要整饬, 注重积极的需要、 能用忍耐和坚强,不怕曲折地一步一步达到目的:良心上认为应该做的,从我做起,而且立刻做!良心上认为不应该做的,从我戒起,而且立刻戒!

   2 能控制自我、有自制力,自主自觉、自尊自律、自信自强;自我检查监督有助于增强责任感。...学会实用的检查、监督的技巧;克服自卑、胆怯、怠惰;有承受挫折、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

   3  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教育技能,自我反省、自我调控(包括了解自己的情感、情绪反应的范围、自己思考的过程和自我反思过程等)、自我检查与监督(有自我心理调适的技能、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技能。

  4 自我认识(自我反省、批评与内省)技能:是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自我、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形象并在实际生活和完成任务时确定和发挥自己的强项、避免弱项并弥补弱项、能有效地运用和体现自我形象。

 

    总之,发展和开发能力七要素,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5、品行及其结构:

    品行是实际应用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质与量和各项结构关系及言行表现的品质差异及行为组合。品行表现在解决问题和自我完善中,是起导向、监控、调节、评价作用的智能要素。品行与环境相互作用,体现做什么样的人、用行为怎样做人。任何人不知做人之道,必将成为自私自利之徒

     品行结构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实际应用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及诸要素的质与量和各项结构关系在个体行为上的品质差异;二是人格言行修养(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仰、价值取向、实践追求、精神、意识、思想品德、行为、态度、习惯等)和品行等品质的表现。

    五元智能中的品行结构,可分为-导向、驱动、躯干三个系统:

    1、品行结构的导向系统:

    1)首先明确为谁服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个性发展的“灵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敬重所从事的职业。

    2)有理想、信仰: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崇高理想而献身。  加强思想修养;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坚持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为此,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坚定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2、品行结构的驱动系统:

    有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自觉性,就能产生强大推动力。

    “理必求真”: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事必求是”:做事实事求是;有“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

    3、品行结构的躯干系统:   

    有计划的做人-堂堂正正,纯洁、高尚;有坚定的自信心和坚强的进取心,自尊、自立、自强不息。

    1)有积极的精神风貌与气概:

    精神风貌可包括:自尊和自律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 民主精神、 法治精神、人文精神、有敢质疑的精神;稳健改进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 、团队合作共同协作精神;养成创造与奋斗的精神,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博爱互助的精神;吃苦耐劳承受艰苦的牺牲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有侠义勇敢的气概-有迎接挑战、敢于创新的冲动和勇气。

    2)有自觉的意识、观念:

    意识,可包括:主体意识、人权意识、  公民意识、 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自省意识、环境意识、 世界意识;(职业)角色意识、时效意识、健康意识(包括:文明生育、心理健康、生命质量);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有经济观念。

    3)道德面貌、美德:

    ""为一切道德之根本;道德美德可包括:诚实、良心、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社会义务感、羞耻心、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道德、自然道德,注重社会服务的道德。养成理性的服从的美德、勤勉诚实克己公正勤劳节俭等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养成高尚纯洁的品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爱岗敬业、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

    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 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

     4)有自觉的纪律:

    遵纪守法并有严明自觉的纪律,不撒谎,不侵蚀公款,不赌博,遵守国家法律、制度、法规。

     5)注重人格修养:

     人格,可包括:独立人格,个性解放、自我实现、尊严、宽容;以人格修养为起点,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

     6)有规律的习惯行为:

     习惯能支配行为。教育是否有效,要看习惯。要养成负责的习惯、勤朴的习惯、合理的服从习惯;养成守规则、有礼貌、守法的习惯;有吃苦耐劳的习惯;养成热爱劳动、讲文明、良好的自学习惯。

    学会科学的安排时间。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律,在规律中过生活,可以使思想清澈;劳作有了规律,就可提高效率。

           (二)多元智能的要素与分类:

   A. 1983年《智力的结构》一书提出了7项智能(19961999又增加两项)。

 P8 1.“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ligence:就是诗人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

  2.“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3.“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运用和操作这模式的能力”。...外科医生、雕刻家、画家等具有高度发达的空间智能。

  4.“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分辨音高的能力),莫扎特的可能更高”。

  5.“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手工艺大师等人都高度发达”

  “最后,我提出的67种智能,迄今未被人们很好理解,似乎很难琢磨和研究,但却十分重要”

  6.“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理解他人的能力。...成功的销售商、政治家、教师、心理医生等都拥有高度的人际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

  P9:“以上,是发现和描述过的7种智能。这只是智能的大略分类。每一种还可再细分,彼此的顺序也可重新排列,关键是提供智能多元化的论据。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智能的种类可能不同,但在生命终结时特定的智能种类肯定不同。我认为,智能是原始的生物潜能,从技能的角度看,这种潜能只有在奇特的个体身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专业的和业余的文化产品。”

   “我认为这7种智能同等重要。语言和数学智能并非最重要”  P9

   “有同样充足的理由认为道德和精神是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价值观组成的结合体--但他们都是第8种智能的候选者。” P49

  8.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st intelligence1996年提出]

  9.存在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1999年提出]

 

   B. 加德纳确定智能的种类时,“参考了来自大脑的研究、人类的发展和进化、以及比较文化等方面的证据--作为一种智能,必须在以上各方面都能找到可靠的证据...使用实证资料来作决定。与传统的方法不同,事先并不认为哪一种能力一定是智能。...上述智能--也就是这些多种多样的能力,在相当程度上是彼此独立存在的。如大脑损伤的成人,某一种能力可能在其他能力完好无缺时丧失”。 “智能的这种独立性--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数学-逻辑智能,却并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如语言或音乐智能。” P28

   “但几乎任何文化程度的人,都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智能的种类并不多,但通过它们的不同组合,创造出了人类能力的多样性,也许就是‘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各种智能和技艺巧妙地组合,可能在担任某个角色时很出色”。“每个成年人,只有一种智能可达到辉煌的境界”。 P29

   “这种原始的智能,在人出生的第一年里占有主导地位。...在后续阶段中,智能会通过符号系统来表现。如语言智能通过句子和故事表达、音乐智能通过唱歌、空间位置的理解通过绘画、身体运动智能通过姿势和舞蹈等。...儿童对各种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就表现了他们各类智能的潜力。”  P30

  “随着智能的发展,每一种智能连带着相关的符号系统,将由另一种体系的标记或记号所代表。如数学公式、地图、字母、乐谱等,都属于第二级符号系统,均用纸上的标记或记号来表示--每个人都是通过接受正规的教育时学会这一记符号系统的。...“最后,在青春期和成人阶段,智能则是通过对理想的职业和业余爱好的追求来表现的。如,以逻辑-数学智能为例:在婴儿阶段,以单纯的原始模仿能力为开端;在幼儿早期,发展为掌握初级符号;学龄期,掌握第二级符号系统;到成熟期,才以数学家、会计师、科学家、收款员或出纳的形式表现。空间智能从幼儿脑海中的图案,到画画时符号的使用,再到辨认地图的标记,最后表现为航海家、棋手和地质学家这类人物的能力。”P31

 

    C.“多元智能理论只打算列出为数不多的、易于处理的、自然形成的几种智能。当然每一种智能都有理由再细分,有几个或更多的部分组成。如语言智能很明显地包括几个可以分离的要素:句法分析、阅读写作、通过聆听学习语言等能力。在大部分正常人身上这一智能的各个成分总是组合在一起的,与组成其他智能的成分关系不大”。“有人想深入到理论和实践的尽头,可能会提出更多种类的智能。--但这样做已超出理论本身的意义”。  P48

    "只要大脑没有受伤,有机会接触利于培养某一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智能领域的发展上取得显著效果。同样,如果根本不具备这一环境,无论生理潜能怎样,都不可能激发出那种智能来。总而言之,周围环境对决定智能高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P50

   “普遍的情形是: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可以发展自己的强项,在另一领域却不能。” P51    “多元智能强调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技能的重要性”P130

    "人们的生活轨迹,极可能是由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技巧所决定的。这些技能的大部分,取决于与生俱来的或幼年时期被培育出来的智能。”P219  

   一种人是在某一方面--音乐或数学表现杰出者,另一种人是通才--如政治家、商界领袖等--相比之下,他们的认知强项各自有突出之处。   

    "提出新智能的尝试。...探索情感智能,描述精神智能和性智能的尝试。有人提出数字智能、注意力作为智能...将何种能力作为智能,需经判断。...我敢断言,...智能的数目将增加,或智能之间的界限被重新确定。" P281

    D. 多元智能理论的缺点和局限性已遭到多方批评。

  

      四、五元智能与多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五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五元智能认为:智能,作为人才学的名词,首先是指智力和能力的综合体。人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基础上,都可获得不同水平和层次的智力与能力。知识、技能与品行都是智能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必需成分。

    五元(5个单元或层次)智能结构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品行结构及其各自的优化。

    五元智能大体包容了素质教育中的国民素质、人才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审美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乃至智商、情商等基本内容。五元智能是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着力培养与开发的基本目标。五元智能是以认识(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统一培养和发展的合金,也是以智育为主体的德、智、体、美、劳动与技术教育全面发展与个体智能诸要素普遍发展的结晶。

    智力(智能)开发,从教学论角度说来,就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形成健全的智能结构。这正是开发智能的好方法--学导式教学法的用武之地。开发学生的智能,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是各国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它正是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学导式追求的目标绝不仅仅掌握、传授知识,更要育人-追求人才智能开发最优化,形成优化的“五元智能”。

    显然,五元智能的结构优化,包容了发展知、情、意、行的要求,包容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诸项要求的统一。这样,便从智能的机制上澄清了知识与能力的机械分离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繁琐区分,把党的教育方针和德、智、体、美、劳5育与教书育人的要求,切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学导式教学追求五元智能结构的优化,学生会主动自学、学会开发智能,逐步实现人才素质的不断优化,不断提升人才在实践中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民族素质--这正是各类社会组织、人才开发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现实任务与崇高目的。

      A.五元智能理论的价值

    五元智能理论正面回答:智力如何体现在个人身上?如何解释智能及其成为智能的原因?

    1、 智力如何体现在个人身上?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同程度拥有五元智能--作为正常的人(即没有明显生理缺陷的人),在智能的构成上是绝对平等的,只是各自的发展水平不同。主观的努力加上合理的教育和环境的积极影响,将使每个正常的人的五元智能都可发展到高水平,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这将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我们民族的振兴,将在人类共同拥有的五元智能的基础上(当然,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五元智能的具体内涵和组成因子也不同),获得高水平的绚丽发展。

    每个人由于遗传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各自的智能结构不同--强项与弱项也不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独特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发人类个体的潜能,必须因人而异;采取学导式--这种互动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法,发展了在班级授课条件下的因材施教原则;评价人才的方式方法,也不再用‘一把尺子’。

    五元智能可能为人类个性化的自我发展提供现阶段坚挺的理论依据。

    2、 如何解释智能及其成为智能的原因?

    智能主要是大脑及其统帅的人体(四肢五官)与外环境相互作用的功能。五元智能要素中的知识是在头脑中的内化;五元智能要素中的技能是知识的运用形成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和脑神经支配的五官与四肢的身体操作技能;五元智能要素中的智力是大脑结构不同区域的直接功能--以思维为核心的观察感知、记忆联想等智力在认识领域的运用;五元智能要素中的能力是智力结合知识与技能解决实践问题创造产品时的直接功能体现;五元智能要素中的品行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这个司令部发号施令--选择、调节、计划、监控的行为与自我完善的直接行为的积极表现。这五项元素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构成的五元智能--智能的每一种元素都是以大脑的生理机制为依据的。神经科学(或脑科学)的现代发展已经并继续证实着这一点。

    当然,智能的这些元素及其要素尽管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发挥功能时必须协同动作。如,思维力中的数学-逻辑思维与视觉观察感知及想象空间和听觉的音乐表达表现力等相配合时,竟然可展现出异常复杂的自然现象。这恰恰是由于大脑皮层按解剖部位的枕叶、顶叶、颞叶、额叶各自有明确分工又共同参与。“大脑的基础是由1011个神经元、1014个突触组成的庞大神经网络,在长期进化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创新潜力”(杨雄里.<脑研究改变对世界的看法>,文汇报,2002224)。大脑才能完成许多高级功能、才能成为实施高级功能的中枢。

    例如,儿童的大脑正在发育期,也是智能开发的关键期,具有可塑性,脑功能处于动态定位的状态,儿童成长受环境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儿童少年“倾向什么”、“对什么敏感”、“能干什么”,必须尽可能地开发他们的全脑功能-即:五元智能。

    3、 如何判定五元智能理论的创新性、科学性?

    五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创新性的问题:1)知识的内化--消化、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学以致用。它是智能的重要表现(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技能的熟练--主要包括心智技能(如:语言技能、逻辑-数学技能、空间成像技能、人际沟通技能等)和五官四肢的操作技能(绘画制图技能、身体运动与劳动技能)的熟练。它也是智能的重要表现(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智力主要是脑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是知识和技能在认识-认知领域的应用。它也是智能的重要表现(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能力主要是智力(结合知识、技能)在实践领域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能动应用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它也是智能的重要表现(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5)品行既包括知识、技能、智力、能力的品质,也包括智能个性的自我完善、自我调节--选择、定向、激励、评价、取舍。它当然也是智能的重要表现(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知识的内化、知识的运用形成技能、脑神经的功能--智力在认识领域的运用、能力、品行相互融合构成的五元智能,自然是一个创新。

    这也表明过去只习惯于线性的、单一化的、静态的思维方式。此前的研究不足以覆盖人类智能的全部,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也表明此前的以智商作为衡量人智力的标准(它基本上不涉及艺术),不能反映人的智能的全貌,是不科学的。

 

    B.五元智能理论的功能与价值

    五元智能理论体现出的新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要扬长而成才的理念。

    从人才的培养和智能开发看,五元智能比西方加德纳多元智力=智能更有优越性。

   1、五元智能理论可深化对全面发展的理解、可深化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这五项教育内容的全面发展。但现实经常出现德育与智育相分离,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智育当中,如何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五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五元智能的生理基础,都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五元智能理论中的品行包括道德修养、自我认识的意志-调节能力的培养和优化,这对提高德育的实效,对学生强化自我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2、 五元智能理论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1世纪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它需要的新人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

    知识经济是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其特征是不断创新。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从一次性创新、个别创新、专家创新向持续性创新、系列创新、全员创新转变,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而且是‘快鱼吃慢鱼’。创新既是企业也是个人的生存需要。五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突出了学在导前、学中求导的学导式4个环节“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教学过程中的‘自学-解疑-演练’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功能。

   3、 五元智能理论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1)促进人才观的转变--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

     传统心理学有个说法:同龄人中,只有1%-2%(或2%-3%)的儿童是超常的。这使学校容易注重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五元智能理论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并帮助他寻找尽情施展能力的领域,为每个学生最终成功打好基础。从传统‘英才’观“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变到五元智能理论“提供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都是可育之才,人人都可扬长成才。赴美演出的我国残疾人艺术团中的舟舟--他虽然身残,但他的表演能力在学校获得了施展,竟成为出色的指挥。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有差异的学生,这是教育公平的原则和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的要求。传统智能理论仅仅以人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为依据,采取智商(IQ)测试方法,以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审视学生。五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无高低,只有结构的差别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帮助人人学会自学--学在导前、学中求导。 

      2)促进教学观的转变、有利于确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五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成功的教学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开发五元智能,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教会学生自学并能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评价是否是好老师的新的视角。

    教师要因材施教--恰当地指导、诱导,用适当的教育措施强化学生的长处;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有尽情施展学在导前表现自我的舞台,可促进智能的主动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教师要:了解学生智能的各种类型及其相关的学习特点;观察其智能表现,推断其长项与弱项;教学既要发扬强项、与学习特点相适应、又能激发其智能潜力。

  学生因教师的信任而自信,因不断增强的自信而自尊,又因自信与自尊而成功。这样,师生互动,相互启发,教学相长、能者为师。

      3) 促进评价观的转变、有利于树立学校教育多维的评价观

    五元智能理论注重综合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当前,众多学校教师以讲为主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和以纸笔测验为唯一评价方式,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生活和五元智能发展状况各异的学生实际,这样的学校不可能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能。这类学校的“潜能开发”,只是面对少数'英才'--他们在学校获得的成功,几乎很难确信步入社会以后也能成功。这当然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这样的学校,无法承担“面向现代化”的未来世界--服务明天的使命。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1、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1)知识

  1011 P185 "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知识会全部储存在单一个体的大脑中,是错误的。...任何单个的人,都不具备所有必需的专业知识,但他们一起合作,就能可靠地完成这项任务。...经过适当的人或物的‘触发’,这些必要的知识就有可能展现在某个人的身上。...第一个要素是拥有技能、知识和目标的人的个体,第二个要素是能够产生技能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获取与传递,取决于这三种要素之间的的相互作用。"

 P203 学生要有“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表现’--“应成为教育事业的中心目标”,例如:

  “学习物理应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和在物理实验室中发生的各种物体的运动和现象。学习数学-应能够测量日常生活中有关数目的问题,作出合理的投资计划...。学习历史,应能...引用相关的历史原则来解释当前发生的事件并能大致合理地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学习文学和艺术,应至少能创作简单的有关风格的作品,理解和欣赏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作品的内涵,将这些作品与自己的生活和关心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同将个人的生活体验带到自己创作的或欣赏的作品中。”

  P205“开始就清楚地要求学生理解的这种概念以及希望学生完成学业后的表现...这些'最终状态'和‘最后表现’就成为课程设计和评估程序的基础。 

 P2067“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之间的平衡:教育面临的挑战  儿童时期 记号系统的学习...不可能在知识真空的情况下掌握记号系统--如数学记号、科学记号、图形记号(地图和图表),音乐、舞蹈或特殊职业所需的记号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将这些符号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儿童”。

   “书面写作必须与口头语言技巧相联;音乐符号系统必须与儿童对音乐的直觉或图解式认识相联;科学概念必须与他们关于物质世界的常识和对它的理解相联。...否则,孩子将背着学习两个互相游离的知识体系的沉重负担--他们自身的知识系统又不够用,无法完成两个体系的连接。”

 P21014--20岁青少年的教育,应重视更加综合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古典文学和人文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应关注伦理问题、时事政治、社区和全世界的问题。还应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题或专题项目,获得更广泛的经验,培养多方面联想的能力。”

  P211  14--21岁“鼓励进行较广范围内的探索,而将较小范围专业知识的掌握暂时放到一边。还应鼓励他们综合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外。”

 

 P219 “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也能设计出开发多元智能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学会找到自己的强项,追寻自己喜欢、有可能成功的领域。”

   “我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就“产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能给与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的雏型”。

 

 P10 “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在评估学生个体的能力和倾向方面应富有经验,课程安排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要与每个学生相匹配”“能敏锐地、全面地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能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特有的智能类型、目标和兴趣,选择课程和特殊的学习方法。”

   2、技能

  P130 “多元智能认为各个学科都有其各自所需要的重要智能。例如,英文和历史看重语言智能,数学和科学依靠逻辑智能。适应社会和学校环境需要人际智能。而要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特殊的强项、弱点、行为方式,则需要自我认识智能。”

 P2067“专业知识与通用知识之间的平衡:教育面临的挑战  儿童时期 记号系统的学习...不可能在知识真空的情况下掌握记号系统--如数学记号、科学记号、图形记号(地图和图表),音乐、舞蹈或特殊职业所需的记号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将这些符号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儿童”。

“书面写作必须与口头语言技巧相联;音乐符号系统必须与儿童对音乐的直觉或图解式认识相联;科学概念必须与他们关于物质世界的常识和对它的理解相联。...否则,孩子将背着学习两个互相游离的知识体系的沉重负担--他们自身的知识系统又不够用,无法完成两个体系的连接。”

  P220 多元智能理论“不但提出明确的智能种类和结构,提供了一组服务于智能的判断和训练的定义,..提出一些非常有用的步骤和措施,式和具有一种或多种异常学习类型的学生”

  P222 1 教育的目标是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能力。2 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理解能力的表现,这些表现在情景中评估。3 承认不同受教育个体的强项存在差异。4 承担在每个儿童的教育中激发他们强项的责任。”

    P280 “‘多元智能’不应该是也决不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必须反映出人类自身的价值观,而这价值观绝不可能简单地来自于科学理论。...”多元智能能为实现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提供极大的帮助--"调动数种智能--实现那个目标"

 P281"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如何将智能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起来,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多元智能的方法,对于试图掌握具有挑战性的新概念(如物理学中的引力、历史学中的时代精神等)的学生特别有用。...但我不大认为多元智能的方法在学习外语时有效"

 [结束语==待续]

 

参考文献:

 1 刘学浩.简论大学生的智力(智能)开发,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3

 2 刘学浩.学导式教学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好方法,社会科学动态,1983-3

 3 Howard Gardner.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1993。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修订本,新华出版社,2004.3

 4 吴志宏主编.多元智能开发系列丛书--多元智能案例研究:学生、教师与学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

 5 陶西平主编.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丛书--多元智能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6刘学浩.二论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卷)2007.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51-44880.html

上一篇:刘学浩补选《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副主编
下一篇: [第2稿] '五元智能'同'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