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产生疯狂的想法? 精选

已有 20971 次阅读 2017-4-6 13:10 |个人分类:无所事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疯狂, 想法

美国《今日物理》杂志最近发表一篇评论:为疯狂想法辩护(In defense of Crazy Ideas)。科学研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俗说,科学研究既要想法也要办法,而想法往往比办法更重要。王尔德(Oscar Wilde)说,一个不危险的想法根本不值得被称为想法。网络歌曲《我创故我在》唱得好:“疯狂的想法,没什么可怕”是的,想法疯狂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想法或有想法但不够疯狂。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产生疯狂想法?读了这篇评论,老文把容易产生疯狂想法的人归为两类:一类是想得美的人,一类是钻得深的人。

想得美的人,举个例子说,就是那种执着于推翻爱因斯坦、也深信爱因斯坦很容易被推翻的人。你若征战过科学,你认为想拉下爱因斯坦,不是想得美么?想得美往往只是一厢情愿,本身就显疯狂。这类人的疯狂想法,正如评论所说,最常见又最无趣(the most common and least interesting)。何以见得最常见?如果有幸“著名”科学家,就会深有同感

在科学网写博客尤其是写科普博客最容易成为“著名”科学家。特别是,如果你的科普大作有幸被置于科学网头条,你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著名”科学家。老文现在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成为“著名”科学家远不像成为著名歌星、影星那么受追捧和喜爱,相反,“著名”科学家越“著名”越受到疯狂质疑和挑战,甚至有人可能强烈要求你改变立场和观点。这或许是科学的可贵之处吧。

打老文“著名”后,几乎每天都收到“重大科学进展”邮件,有的告诉老文“你文讨论的XX问题我已彻底解决”,更多的是向老文推介有关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引力波、量子纠缠等从宏观到微观、从看不见到摸不着的各种各样全方位的号称“诺贝尔奖级”重大成果,希望老文学习、传播、为之自豪或推荐报奖。最令老文感动的是,一些高人还不远十里、百里甚至千里,亲自登门拜访,给老文送来大作。正是从他们嘴巴,老文才知道自己已是“著名”物理学家,因为他们说他们的大作一般不送一般科学家。例如,几月前,一位近八十岁的退休老说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老文这个“著名”物理学家,他先递上一张印满了老文孤陋寡闻的各种宇宙级、世界级、华夏级学会头衔的名片,然后从包里取出一本厚厚的“专著”,送给老文惠存。老文正好有急事,跟老人客套几句后便想送老人走,但老人不请自坐,拉着老文的手,硬生生给老文“科普”了近两个小时,还隆重推荐老文加入他的学会,接他的班当理事长。

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想法在一开始不是荒谬的,那它就是没有希望的。从这点讲,想得美的比我等做平庸科研的人有希望。他们构思这些疯狂想法的激情和精神值得钦佩和学习,他们敢于冲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挑战权威,而且越是权威越挑战,正是我等只想做点平庸科研苟且度日的人所缺乏的。做平庸科研的人多,接受疯狂想法的人就越少,这是想得美的人的不幸。事实上,因为平庸的研究是渐进,所以最容易出版最容易获得资助、最可能无比正确,也因此这世上绝大多数科研是平庸的人们只做平庸的研究正如他们只做稳健的金融投资,例如只把余钱存银行吃利息

科学研究,想得美固然重要,但钻得深也很关键。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把科研叫钻研。钻研就像钻洞,必须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同一地点钻,才能有所发掘,才能明白其内藏。在某个领域钻得很深的人,才可能成为该领域的大牛或领军人物这些大牛长期猫在深洞就像一个被长期禁锢在一间暗无天日的屋子的人,一旦从洞里跳出来,可以想见,将是何等疯狂。他们是第二类容易产生疯狂想法的人。

这类人又可细分为两种。一是在别人的领域产生疯狂想法。他们从自己的洞里跳出来,冲上别人的山头,一览众山小,然后指点江山。因为冲上山头比钻个深洞所需的努力和付出显然少得多,所以,这样的指点江山难免像外行或半吊子行为,这的疯狂想法很容易被指控为推测——作推测、尤其是不好的推测是容易的,在当地酒吧或骑自行车上就可作——从而常常遭致不屑一顾。

理论上,一个领域的大牛跨到另一领域,反而比另一领域的专家更有优势做出重要突破。费曼(Richard Feynman)曾经说过,科学的本质是(或应该是)相信专家也是无知的。费曼所指的“无知”,不一定是完全无知,应该说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科研套路还是要有知的。也就是说,“无知”是对某个科学领域的无知,而不是人本身的无知。显然,钻得深的大牛如果跨界,最符合费曼所说,所以,他们的疯狂想法理应不容小觑。

二是在自己的领域产生疯狂想法。他们从自己的洞里跳出来后,认定自己领域的根基有些东西已经腐烂或那个领域的东西已全部被开采出来。大牛们在自己的领域说句话,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足以动摇众多虾兵蟹将的军心。幸运的是,也许不幸的是,科学史上,这种人最有趣又最少见(the most interesting and least common)。

大牛们当然最了解自己领域的症结所在和出路所在。“除非我们改变方向,否则将很有可能被阻隔在前进的道路上。”重要的是,好的疯狂想法不必一定真才有价值。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伊尔(Fred Hoyle)和他的同事们有一个疯狂想法:流感来自太空。在他精彩的科幻小说《黑云压境》(The Black Cloud)中,他甚至认为智慧生命以一团巨大的星云形式飘向我们存在的太阳系。这是一个疯狂但又真正令人愉的想法:有没有可能存在相对环境的高熵生命

另一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戈尔德(Thomas Gold)也有一个疯狂想法:天然气曾是地球初始物质的一部分,而不是产生于地球历史后期的生物过程。听到这个想法,地球化学家可能笑了(有些确实笑了)。尽管戈尔德在天然气上是错误的,但他的这个想法挑衅性,这就好。

更著名的是开尔文(Lord Kelvin)的疯狂想法:通过求解半空间中热传导的扩散方程解出地球年龄。开尔文的想法特别有趣,因为它当时并没有被视为疯狂,但现在应该可以被视为疯狂了。他忽视了时间巨大膨胀的证据和对流的可能性。然而,即使开尔文对地球年龄的计算是错误的,这个尝试却是伟大的,它首次开了人类对地球年龄科学探索的大门。

波耳(Niels Bohr曾经在回应泡利(Wolfgang Pauli)的一次演讲时说,“我们都同意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使我们产生分歧的问题是,它是否足够疯狂有可能是正确的。”疯狂想法不仅不可怕,其可贵之处在于一旦疯狂到足以成真,那就是科学的大突破。

(写于长沙至北京航线,感谢航班延误三小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043963.html

上一篇:最牛导师为什么对最牛研究生最绝情
下一篇:老师们为什么乐意指导本科生做科研
收藏 IP: 222.128.238.*| 热度|

45 代恒伟 陈楷翰 周健 刘吉斌 檀成龙 姚伯元 刘国华 陈南晖 晏成和 钟蔚 黄永义 梁洪泽 杨正瓴 胡涛 施树明 胡宝群 张能立 侯沉 吴斌 姚伟 罗帆 李兆良 刘立 强涛 李维纲 周春雷 王继慧 马志超 樊采薇 喻海良 郭向云 彭友松 陈理 姬扬 葛素红 高建国 李毅伟 zjzhaokeqin loyalSciencefan xlsd yangb919 yunmu ncepuztf yunwowo crosslud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