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中国卒中史记(九)盘古卒中会议

已有 5130 次阅读 2015-10-28 07: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本文受张和老师委托发布

更多相关资料,可以联系《氢思语》公众号。

借用盘古开天劈地的中国神话传说,盘古卒中会议有开辟新世界之含义。盘古卒中会议是借鉴普林斯顿(Princeton)卒中会议和马尔堡(Marberg)脑缺血会议精神,由华人卒中科学家2012年在中国创办的小型卒中精英科学论坛。盘古会议的名字是第一届会议结束时由美国的唐纪平教授提出的,即影射会议在盘古酒店召开,也有为中华卒中事业开始新局面之意。

一、第一届盘古会议

201210月,首届盘古卒中会议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召开,会议发起人是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和美国加州罗马琳达大学张和教授。45名经过挑选的来自美国和中国卒中领域的学者被邀请参加,其中16名来自美国,29名来自中国。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赞助,代表华人卒中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高端水平。会上对卒中研究的历史和中国卒中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张和教授为首届会议写了会议介绍“when elites meet, fewer is better”,(高手对决,兵不在多)。该会议是在中国经济规模和学术论文数量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的年份。来自华人学者的原创性研究也不断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例如波士顿华人学者罗英豪博士在20132月国际中风学术会议上获得ThomasWillis杰出奖,同年国际箸名的脑研究会(Brain2013)在上海脑由美国的陈俊和上海的杨国源教授主持。张和教授主编的《转化中风研究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杂志也被汤姆森路透数据库收录,并首次获得SCI影响因子。在第一届盘古会议上,与会学者们对四个方面的话题进行了讨论,(1)卒中研究历史,(2)脑缺血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3)脑出血研究的进展,(4)卒中的非药物治疗策略。7位特邀大会报告者和题目分别是,张和教授关于卒中的历史,匹兹堡大学陈俊教授关于神经保护,成都刘鸣教授关于中国卒中研究现状,密西根大学奚国华教授关于脑出血病理生理学研究,北京姜卫剑教授关于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吉训明教授关于卒中的非药物治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三处处长曹河圻参加了所有讨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董尔丹主任最后对盘古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称赞盘古会议在促进海内外华人卒中研究、临床与基础以及中国与世界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

二、第二届盘古会议

第二届盘古卒中会议在2013年脑学术会议前于2013518-20日在上海斯格威铂尔曼大酒店举办,大约60位学者参加,其中来自美国的学者20位。第二届会议主席是陈俊、吉训明和张和。共10个议题会期一天半。第二届盘古卒中会议报告以专刊形式发表在journal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主编为郑平、陈俊、吉训明和张和。11篇专题论文提供了脑缺血和脑出血发病机理和治疗全方位论述。其中两篇热点话题是关于细胞移植和神经再生,给修复缺血导致的细胞坏死提供了新希望(Liu et al.,2014b; Ruan et al., 2014)。这方面需要克服的障碍包括细胞输入途径、最佳干预时间和避免成瘤等。减少缺血后脑损伤的策略包括控制兴奋毒性,主要是抑制NMDA受体避免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Lai et al., 2014),也包括抑制非NMDA阳离子通道如酸敏感离子通道1α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7的设想 (Leng et al., 2014)。虽然谷氨酸受体阻断剂的临床研究已宣告失败,但科学家并没有放弃新型兴奋毒性抑制剂的研究。另一个缺血损伤治疗策略是预适应,就是通过适度应激启动内源性保护效应。预适应是通过温和缺血启动对严重缺血损伤长时间保护作用的现象。产生预适应效应的内在机制主要是一系列促存活蛋白水平增加(Stetler et al., 2014)。缺血性脑损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低温、麻醉气体和经颅激光治疗等(Chen et al., 2014; Deng et al., 2014)。专题还包括脑损伤和外周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对中风患者的长期免疫抑制(An et al., 2014)。这种相互作用能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小胶质细胞激活可产生有害和有利两种后果。免疫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可对神经血管单元产生持续影响,神经血管单元是最新提出关于大脑结构的新概念,是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脑血管组成的结构单元。第二届盘古会议上,神经血管单元也是重要专题之一。相关内容还包括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建等被认为可提高患者存活的因素(Liu et al., 2014a)。神经血管单元也成为脑出血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方向(Xi et al., 2014)。当然,炎症反应也属于脑出血后组织损伤的重要促进因素(Zhou et al., 2014)

会议达成的共识认为,卒中领域不能孤立地研究神经元,因为神经元的命运决定于免疫反应、胶质细胞骨架和供应氧气和能量物质的血管网络。因此,研究卒中后神经保护必须纳入免疫炎症反应、胶质细胞功能和血管灌注等因素。

三、第三届盘古会议

20141010日-12日,第三届盘古会议在北京月亮河度假村酒店举办。第三届盘古会议会议主席是吉训明和张和。共有41位学者参加,其中19位来自美国,22位来自中国。会议中讨论了中美卒中流行病学和两国政府对临床前研究管理的差别。张和教授在会议上提出应该用“再循环”recirculation代替过去再灌注reperfusion和血管再通recanalization的概念,因为再灌注和血管再通仅强调了动脉系统,忽视了静脉系统。Recirculation新概念则是对动脉和静脉系统进行全面考虑。会议还讨论了其他多个重要专题。免疫系统在卒中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必须重视,应把小胶质细胞激活作为新的治疗研究靶点。关于低温和缺血后适应脑保护也进行了讨论,卒中病理生理学和分子机制的讨论重点主要是NMDA受体相关兴奋毒性、金属锌离子和microRNAs调节等。与第二届会议一样,参加第三届盘古会议的代表仍然延续会议传统,从不同研究方向和角度对卒中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会议内容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以专题形式发表,专题共收录了22篇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关注非神经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外周免疫细胞。这再次说明非神经细胞在脑缺血损伤和卒中后长时间组织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盘古会议上说明,卒中研究的重点已经从过去集中于神经元转移到与神经元相互作用的其他细胞和组织。会议的三个热点议题是:

1、再循环概念和卒中预适应保护治疗策略。

再循环是张和教授提出的新概念,是对过去神经血管单位和神经血管网络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其中神经血管网络也是张和教授过去提出的概念(Zhang et al., 2012a,2012b)。再循环新概念不仅聚焦于动脉系统,而且全面考虑动脉和静脉整个网络。简单说是再循环强调了过去长期忽视的静脉系统的作用。

2、青年和老年动物中风后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的动态变化。

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重要调节细胞,但这些细胞的作用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发挥保护神经损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脑组织损伤。具体来说,M1型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加重炎症反应,M2型细胞则能释放营养因子促进损伤修复(Hu et al., 2014)。最近研究发现在卒中后期存在M2M1转化现象(Hu et al., 2012),这可能是导致脑损伤局部微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能对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进行调节,维持这些细胞更多处于M2型,将会成为中枢神经系统保护和重建的方法。年龄也是影响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表型的重要影响因素。陈俊课题组发现,老年动物M2型反应受损是老年中风不容易恢复的部分原因,提出应建立年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这种概念含有药物基因组学理念,将来卒中治疗或许应该走向根据基因型和表型的精准治疗方向。

3、卒中的低温治疗

卒中低温治疗由吉训明课题组全面综述,药物诱导低温可分为低体温诱导,低体温维持和体温恢复位三个阶段(Karnatovskaia et al., 2014)。这些过程会影响组织内环境稳态和生理功能,例如降低大脑基础代谢率和耗氧量,目前用与控制低温的药物包括八类,分别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大麻类、阿片受体、香草酸受体、血管加压素、甲状腺素、腺苷和嘌呤类(Zhang et al., 2013)。尽管这些药物诱导低温能产生在体大脑保护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Antonic et al.,2014)。最新研究表明,低温保护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2)减少脑血流量,(3)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和炎症反应,(4)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5)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6)保护血脑屏障, (7)减少细胞内钙超载,(8)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9)增加神经元泛素合成, (10)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11)促细胞内信号转导恢复(Johansen et al., 2013; Mulder and Geocadin, 2014; Murtha et al., 2014; Zhang et al., 2012b)

第三届盘古会议还包括脑出血、白质损伤和脑积水的专题。也涉及卒中康复策略、中枢与外周器官相互作用、血小板激活、集落刺激因子与新生儿中风、omega-3脂肪酸和神经血管功能、中风后脱髓鞘和髓鞘修复、促血管生成素样因子4、麻醉与神经发育、蛛网膜下出血炎症反应和卵磷脂C、缺血后出血转化、鞘氨醇激酶和神经炎症、干细胞和再生、血管性痴呆等多个内容。

四、第四届盘古会议

20151023-24日,第四届盘古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主席是重庆冯华、杨清武和美国张和教授。会议的重点讨论三个方面的主题:

1、血管内治疗和再灌注损伤。卒中领域对静脉重视程度日益突出,重庆张猛、杭州楼敏、美国巴尔地魔胡炳仁和张和分别从基础、转化到临床展开多方面讨论。

2、卒中领域的最新技术。上海扬国源、重庆谌小微、和美国亚特兰大于山平分别介绍Cyclotronstwo Photonsoptogenetics在卒中的应用前景。三个70后教授全面介绍了中国卒中的发展历史。其中脑出血和蛛血的研究团队,天津郝俊巍、重庆杨清武和苏州陈罡都大显神威。干细胞和康复技术也非常吸引眼球。此外还有各种新型影像学技术、脑出血、神经网络和斑马鱼动物模型都各领风骚。

3、奚国华深度介绍了转化卒中杂志TSR的发展情况,乐观预测明年影响因子突破四分有望。陈俊总结了前两届盘古专辑,第一个专辑引用次数超过350次。准备出版第三个专辑仍然发在10分杂志Progress in Neurobiology上,再显盘古精神和俊教授神威。

第四届盘古会议非常成功圆满,参与者积极提问,讨论热烈,大多数都始终坚持在会场,发扬了盘古会议风格。为了符合盘古精神,北京王依龙在重庆现买西服领带,令人感动。盘古会风是:门坎极高,一枝独秀;真诚交友,为了科学;大师风范,精英气势;兵不在多,点到为止。盘古会议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许多知名教授都表示希望参加会议,但因名额限制没有获得批准,更多学者表示一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有资格申请参加。为获得下届盘古会议举办权,竟然有七个学校参加竞争。西安唐都屈延首先提出申请,杭州罗本燕,并由楼敏,陈忠,戴海斌助阵。其他有苏州陈罡,北京刘丽萍,王依龙大,武汉胡波,天津郝峻巍,郑州许逸民。经投票后第五届盘古卒中会议将由浙大罗本燕、楼敏和陈忠主办。

盘古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坚实的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础和模式。在卒中研究领域,作为一个新兴力量,中国团队正成长为一个世界级合作伙伴。盘古会议发挥了对卒中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重要指导作用。在加强有效、安全治疗卒中科研和临床转化方面,我们期待进一步促进中国和国际其他地区之间的合作可能。

1-s2.0-S0014488615001685-main.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31544.html

上一篇:害也自由基,利也自由基!
下一篇:牛皮癣素的抗真菌效应研究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3 李亚平 杨金波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