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普不能仅仅针对知识 精选

已有 8858 次阅读 2011-2-5 21:4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朋友, 自然科学

       最近与一些非学术领域的朋友接触比较多,这些朋友有的属于对科学非常热爱的民科,有的属于有许多生活经历的民哲。他们对哲学的思考,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思考是对主流科学和哲学的重要补充,有许多朴素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值得学习。但也发现他们往往一些明显无法让人接受的错误观点,反而非常有市场。如何克服这些错误的认识?本人觉得应该在科普科学方法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科普,定义是这样的: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从这个定义中也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内容(本段后写)。

        场景一、见到几个高人,与他们交流氢气的效应,他们对氢气效应的认识非常大胆。基本的思路是: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知识),氧气对人体很重要,那么氢气肯定也非常重要。世界万物存在阴阳平衡(朴素辩证法),氧气代表阳,氢气代表阴,许多疾病是阴阳失去平衡,氧气过多导致氧化损伤,氢气代表阴,摄取氢气能实现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场景二、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上是高深学问,一些人把这一物理概念引入到医学上,建立了所谓量子医学,并且与中医药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性发明了许多量子药物。如果不去深入探究,感觉很玄,量子力学进入化学领域,产生量子化学,其实质是在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用量子力学去解释。从大的道理上,量子力学应该能涵盖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只不过是在宏观上或整体上的体现。从这个角度上看,生物学现象应该符合量子力学的规律。但并不等于说把量子力学用到医学上,就能出现量子医学。生命现象在本质上是化学事件,不需要在量子范畴上去分析生物学现象,至少大部分生物学规律根本不需要量子力学。如果真的有量子医学,也应该先有量子生物学、量子细胞学、量子分子生物学这些体系。用来解释量子医学的证据也很牵强,一是用神经递质的量子化(与物理学上的量子没有丝毫关系)释放,这和量子力学什么关系?如果这也是量子,那么心脏射血也是量子,呼吸运动也是量子了。另一个是认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曾经用量子力学来阐述基因的实质,似乎给量子力学在生命科学中奠定了基础,如果薛定谔知道后人把他的这个科普讲座作为了一门学科的证据,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无奈。所谓的量子医学,从个人的理解上,我感觉就是一种科学的迷信,或者说迷信科学。

       场景三、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在谈论自己的一种药物和治疗方法或手段的时候,非常喜欢列举一些特殊的例子,例如某某患者在什么医院被医生判了死刑,结果被我的什么功、什么液、什么水给救活了。而且有许多这样真实的例子,说的人本身没有说慌,但传递的意思并不正确。而且这类的说法很有市场,许多人会相信。我们历来就有偏方气死名医的说法,就是这种情况的最形象的描述。

       上述这些情况可能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科学分析手段和规范,例如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认识,没有对照的概念,用个案代替规律,不了解安慰剂效应;不能正确认识当今人类对生命科学认识的不全面性,用对科学概念的迷信来代替科学本身。不能用基本的科学常识来理解和分析一些现象。

       总之,科普不仅需要科普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科普科学方法,甚至掌握和了解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410467.html

上一篇:一个诺贝尔奖家族族谱
下一篇:读《海龟和土鳖都是中国学术的敌人》有感
收藏 IP: 120.90.55.*| 热度|

27 许培扬 张南希 刘进平 刘立 黎在珣 戴力扬 毛培宏 刘让华 霍艾伦 徐迎晓 王号 姜永进 陈辉 高峡 陈安 吉宗祥 侯成亚 李毅伟 吕喆 刘广明 祁峰 高建国 zhangling neilchau 侯振宇 iamahorse78 Allanmu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