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生长在淋巴结中的“迷你肝脏” 精选

已有 4306 次阅读 2024-4-3 21:40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一名患者首次接受了一项实验性治疗,如果成功,将使他们生长出一个额外的“微型肝脏”。这项由生物技术公司LyGenesis开发的程序,标志着一个临床试验的开始,该试验旨在为那些肝脏功能衰竭但尚未接受器官移植的人设计。

这种方法不同寻常:研究人员将来自捐赠者的健康肝细胞注射到患有肝功能衰竭的人上腹部的一个淋巴结中。其思路是,在几个月内,这些细胞将增殖并接管淋巴结,形成一个能够执行患者衰竭肝脏的血液过滤职责的结构。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且极具创新性的想法,”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大学的肝脏再生专家Valerie Gouon-Evans说,她并未参与该公司的工作。

LyGenesis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Hufford表示,3月25日接受治疗的患者正在从手术中良好恢复,并已从诊所出院。该公司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但是,爱丁堡大学的肝病学家Stuart Forbes(他与LyGenesis没有关联)表示,医生需要密切监测他们是否有感染,因为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免身体排斥捐赠者的细胞。

图片7.png

‘Mini liver’ will grow in person’s own lymph node in bold new trial (nature.com)

器官危机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50,000人死于肝病。在疾病的末期,积聚的疤痕组织阻止了器官过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可能导致感染或肝癌。

肝脏移植可以提供帮助,但器官短缺:美国每年约有1,000人在等待移植时死亡。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病情过重而无法接受手术。

LyGenesis一直在尝试一种可能帮助这些人的方法——并利用那些因为移植等待名单上没有及时出现兼容健康档案的人而可能被浪费的捐赠肝脏。该公司的策略是通过喉咙中的一根管子输送捐赠者细胞,将它们注射到靠近肝脏的一个淋巴结中。Hufford说,淋巴结也负责过滤体内的废物,并且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非常适合生长迷你肝脏,因为它们接收大量的血液供应,而且全身有数百个,所以如果用几个来生成迷你肝脏,还有很多其他的可以继续作为淋巴结发挥作用。

到目前为止,这种治疗在老鼠、狗和猪身上都有效。为了在猪身上测试这种疗法,研究人员限制了动物肝脏的血流,导致器官衰竭,并将捐赠者细胞注射到淋巴结中。两个月内形成了微型肝脏,并且具有类似健康肝脏的细胞结构。研究人员甚至在猪的微型肝脏中发现了转运胆汁的细胞,胆汁是肝脏产生的一种消化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发现胆汁酸的积累,这表明微型器官正在处理这种液体。

Hufford表示,有理由认为这些器官不会在淋巴结中无限生长。微型器官依赖于来自衰竭肝脏的化学应激信号来生长;一旦新器官稳定了血液过滤,它们将停止生长,因为那种应激信号消失了。但他补充说,目前还不清楚微型肝脏在人体中究竟会变得多大。

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中期将12人纳入第二阶段试验,并在次年发布结果,Hufford说。这项于2020年获得美国监管机构批准的试验,不仅将测量参与者的安全性、存活时间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将帮助确定稳定某人健康的理想微型肝脏数量。进行试验的临床医生将在一个人的多达五个淋巴结中注射肝细胞,以确定额外的器官是否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权宜之计

然而,Forbes表示,微型肝脏可能无法缓解晚期肝病的所有并发症,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使用基因改造的免疫细胞来刺激修复,以解决肝病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门静脉高压,即疤痕组织的积累压迫肝脏中的血管,可能导致内出血。

Hufford承认,微型肝脏预计不会解决门静脉高压问题,但希望它们能提供一个权宜之计,直到有肝脏可供移植,或使人们足够健康以接受移植。“那将是惊人的,因为这些患者目前没有其他治疗选择,”Gouon-Evans说。

LyGenesis的雄心不止于微型肝脏。该公司现在正在测试类似的方法,在动物的淋巴结中生长肾脏和胰腺细胞,Hufford说。

如果肝脏试验成功,Gouon-Evans表示,值得研究是否可以使用一个人自己的干细胞来生成播种淋巴结的细胞。她说,这项技术可以创建个性化的细胞,捕捉肝脏中细胞的多样性,并且不需要免疫抑制药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428132.html

上一篇:氢气对癌症的预防治疗作用【综述】
下一篇:孤独为什么会危害健康?
收藏 IP: 117.135.15.*| 热度|

2 郑永军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