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这个文章,老年人听力障碍发病率非常高,听力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痴呆,主要是因为大脑需要动员更多功能解决听力障碍带来的环境信息采集困局,导致大脑功能受损。不过一般认为,大脑功能越使用越好,例如老年人打电子游戏有利于预防痴呆。但无论解释是否合理,结果就是这样,如果给患者使用助听器,48%的患者认知功能获得收益。
Hearing Aids May Lower Risk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 Scientific American
听力障碍患者的典型表现:
她的一个朋友最近注意到,她不能总是听到电话铃声或家人从另一个房间打来的电话。听力测试显示高频率轻度下降,这可能与年龄有关,她60岁出头,高频率听力下降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她还不需要助听器,但她说,如果时间了,她会监控情况。她很高兴她要求参加测试。
没有多少人能提供,大多数医生也不提供。尽管大约14%的12岁以上的美国人有听力障碍,但对成年人进行听力损失检查并不是一种惯例。随着年龄增长,听力障碍的患病率急剧增加,70岁以上人群达到一半以上。听力损失往往逐渐加重,以至于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其他人忽略它。据估计,能受益于助听器的成年人中,只有15%至25%使用它们,而在获得医疗保健机会较少的人中,使用它们的比例最低。
最近研究表明,老年人即使是轻度或中度的听力损失也与认知能力的加速下降有关。听力损失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痴呆,而且可能性随着损失的严重程度而增加。2020年,《柳叶刀》杂志上的痴呆症委员会确定,听力损失是该疾病后期发展的主要可改变的中年风险因素。 今年7月,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年度会议,弗兰克·林,耳鼻喉科医生和耳蜗听力和公共卫生中心主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报告了对977名70和84岁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老年人随机临床试验结果。一组接受了包括助听器在内的最佳实践听力护理,另一组参加了一个关于成功衰老的项目。三年后,助听器对最健康的参与者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那些由于年龄和潜在健康状况而患痴呆症风险较高的人,如果使用助听器,认知变化会减少48%。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听觉神经学家阿努·沙尔玛说,当听力损失得不到治疗时,大脑的组织就会发生变化。研究显示,在患有轻度听力损失的成年人中,脑灰质会减少。沙尔马发现的早期迹象表明,大脑的视觉和触觉区域会侵犯并重新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听力区域。听力丧失的成年人在工作记忆区域也表现出更多的活动;沙玛说,他们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倾听,这可能会耗尽认知储备。 听力损失还与更多的跌倒、更高的医疗费用、孤独和社会孤立有关。“听力是健康衰老的基础,”尼古拉斯·里德说,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听力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他与林一起参与了认知衰退的研究。
这些听力损失的后果导致了FDA去年决定创建一类非处方助听器。由听力学家分发的传统助听器设备,平均一对4700美元,不包括医疗保险或大多数私人保险。大多数新的场外交易设备的价格在500美元到1900美元之间。但在这个范围内,质量差别很大。高端产品包括可定制的设备。更便宜的辅助设备预先设置了有限的选择——一种一刀切的方法,并不真正适合所有人。 大多数OTC设备的用户仍然可以从帮助设置设备和故障排除设备中获益。但是设置帮助并不需要来自听力学家。在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人工耳蜗中心为患有听力损失的低收入老年人创建了一个成功的同伴指导项目。
现在评估这些新设备是否会缩小对助听器的巨大需求和对助听器的较小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还为时过早。在一项调查中,只有大约一半的非使用者表示,即使他们是免费的,他们也会使用助听器。这可能有助于惠普和Jabra等流行的消费者导向型品牌进入这一领域。林说,摆脱耻辱感的关键将是“无处不在的想要好好倾听”,以及“每个人都在这么做”的感觉。如果“无线耳机也成为助听器,那就改变了人们对使用听力技术的整体看法。”
本文最初发表于《科学美国人》(2023年9月),标题为“助听器可降低痴呆症的风险”)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23-22
ABOUT THE AUTHOR(S)
Lydia Denworth is an award-winning science journalist and contributing editor for Scientific American. She is author of Friendship: The Evolution, Biology, and Extraordinary Power of Life's Fundamental Bond (W. W. Norton, 2020) and several other books of popular scienc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