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野生化微生物群解决粮食问题 精选

已有 3459 次阅读 2022-11-11 09:1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过去十年,研究表明生活在真核生物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微生物群——是宿主健康的驱动因素。对于植物来说,微生物群可以通过增强免疫、营养获取和对环境压力的耐受性来极大地扩展它们的基因组能力。植物微生物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被认为是在气候变化下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杠杆。微生物群重新野生化假说源于全球对利用微生物群尚未开发的功能潜力的兴趣,该假说认为,通过恢复在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丢失的多样性(祖先)微生物群的关键成员,可以改善植物和动物的健康,这些微生物群在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丢失了,包括饮食的改变、植物和动物育种以及(过度)使用抗生素、杀虫剂和化肥。

一个核心问题是,作物祖先的微生物群是否可以用来“重新野生”当前作物的微生物群。类似于逆转人类肠道菌群的工业化相关变化,植物微生物群的野生化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野生祖先拥有现代作物菌群中未发现(或严重消耗)的特定特征的微生物属。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大多数植物物种来说,尚不清楚在植物驯化过程中是否(以及哪些)微生物属和功能丢失了,也不知道野生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增强现代作物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在动物系统中,野生化方法的有效性存在激烈的争论,作物野生化方法也需要类似的讨论。 

植物驯化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帮助推动了从游牧到定居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逐步的过程,农作物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性状,包括更大的种子,确定的生长,光周期敏感性,以及苦味物质水平的降低。尽管这导致了更连续的食物供应,但驯化导致了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因为只有想要的等位基因被传播,而靠近目标基因的基因组区域遭受了选择性扫掠。这种所谓的“驯化综合症”降低了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在驯化的同时也有大量的生境扩大和管理做法,越来越依赖外部投入(杀虫剂、化肥、淡水)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保护驯化作物免受非生物和生物胁迫。这种植物从其原生栖息地到物理化学多样性的农业土壤的转变也导致了微生物组组成的重大变化。例如,豆科植物的驯化,结合长期的氮施肥,与共生性较低的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形成结节的固氮土壤细菌)的进化有关。豆科植物品种对提供氮的根瘤菌和不提供氮的根瘤菌的区分能力较差。植物和互惠的根真菌(称为菌根)之间的共生相互作用被破坏,也有文献记载,驯化作物显示出较低的定殖率和对真菌共生体的生长反应下降,作物基因组成的改变至少可以部分解释这种微生物共生体组合的改变。

图片2.png

 Rewilding plant microbiomes | Science

从理论上讲,重新野生化可以通过遵循一个简单的路线图来实现,该路线图可以从它们的起源地点的野生祖先中识别出有益的微生物群,通过实验量化它们在多代中对现代作物的有益影响,并理清微生物定植的植物遗传基础(见图)。然而,尚不清楚驯化和工业化是否以一致和收敛的方式影响了不同作物谱系中的微生物组的组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装配过程具有可预见性,重新野生化的方法可能会更成功。

微生物组装配包括三种类型的相互作用——宿主对微生物、微生物对宿主和微生物对微生物——每一种都有自己的进化特征。研究得最充分的是宿主选择与其微生物群有益相互作用的选择压力。这意味着宿主可以调节物理和化学条件来控制不断进化的微生物群落。例如,植物主动释放分泌物,如糖、氨基酸、挥发性和次生代谢物,吸引并选择性富集特定的微生物物种。这些调节因子对微生物组组合施加选择压力,可以持续多个植物代,导致对宿主性能的不同影响。虽然宿主介导的微生物招募和选择仅被证明针对相对较少的渗出化合物(如独角内酯、类黄酮、香豆素、苯并恶唑类和有机酸),但野生作物祖先很可能使用大量未知信号来控制其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性。

然而,宿主和微生物群并不是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单一进化单元。相反,在强大的选择压力的驱动下,微生物进化出了最大化自身成功的策略,以竞争和在宿主植物上或内部坚持下去,即使这会给宿主带来代价。作为回应,植物进化出了监测和控制微生物伴侣繁殖成功的机制。因为植物驯化是一个人工选择的过程,并不是有意地以最大化微生物对宿主的积极影响为目标,这些宿主控制机制可能已经减弱。事实上,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研究表明,驯化后微生物对宿主的积极影响会减少。如果控制微生物的选择减少,重新野生化策略可能会变得更具挑战性,因为宿主植物将难以建立相互作用。

在理论上,识别作物植物和它们的野生祖先之间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以及调节这些差异的机制——很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很困难。高通量植物表型和基因分型、下一代测序和高级代谢组学等工具可以为驯化综合征的遗传和化学基础提供见解。然而,迄今为止,相对较少的植物性状被归因于单基因或通路。在微生物组方面,识别参与宿主选择的特定基因同样具有挑战性。大规模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开始揭示与微生物适应植物环境有关的基因。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识别作物物种间有益相互作用的关键基因,帮助推动微生物组重新野生化。

为了解开涉及微生物组组装的植物特异性机制,通过作物品种和其野生祖种杂交来创建分离群体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方法之一。重组自交系已经被用于识别控制各种农学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如病原抗性和耐旱性,现在也被用于绘制作为植物表型的微生物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定量性状分析和精细作图,可以确定与微生物组装配相关的驯化位点。然而,候选植物和微生物组基因的验证仍然具有挑战性,因为它需要考虑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了理解并最终实现微生物群在未来作物生产中的再野生化,需要对作物产地中心的原生土壤进行生物地理分析。这可以与野生亲缘、本地品种(驯化的、在当地适应的植物品种)和生长在本地和农业土壤中的改良作物品种的微生物群分析相结合。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解释植物微生物组组成在驯化路径上的变化,并理清植物-土壤反馈在驱动这些变化中的重要性。考虑到植物基因型对微生物组组成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将作物暴露在一系列不同的胁迫下可以帮助放大特定祖先菌群的差异招募。野生作物起源中心的微生物群落的保存和基因组特征(即生物银行)也应得到优先考虑。

此外,微生物组移植应该整合在实验中,以确定关键的有益祖先菌群。类似于粪便微生物群移植,重定向人类微生物群的异常生物组成,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从野生作物亲戚的根或茎组织转移到它们驯化的同类的种子或种植材料上,最初可以用于识别特定的微生物相关的植物表型。如果野生微生物组移植对作物品种的有益影响得到证实,通过稀释到灭绝或设计合成微生物群落来最小化微生物组复杂性的方法可能有助于识别与特定植物表型相关的关键微生物属。

现代作物品种的性能也可以通过对本地微生物群的人工选择来提高。在这种实验进化方法中,微生物组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实验传代传播给下一代宿主,而宿主在基因上保持不变。通过比较在不同选择制度下进化的群落的分类学和功能分析,可以确定人工选择的微生物组功能。将植物暴露在特定的压力下,如干旱或营养匮乏,可以加快对祖先有益群体的特定子集的寻找。随后,可以在负责招募这些财团的野生亲缘中确定特定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或其他控制机制)。现有的驯化作物品种可以为这些特殊的控制机制选择,并用作与祖先联盟兼容的宿主。

另一种方法是从野生作物祖先中识别相应的基因座,并将其重新引入到驯化作物中,这在概念上类似于在驯化过程中丢失的抗病基因的转移。然而,考虑到参与微生物组组装的宿主性状可能是复杂的和多因子的,这可能无法以可预测的方式工作,这种方法的成功是值得怀疑的。人们可能会考虑重新驯化,而不是将复杂的性状从野生祖先转移到驯化作物,这一概念是将驯化基因引入野生作物亲缘,而不是反之。

野生化方法可以为利用祖先菌群的好处提供新的途径,而且不排除使用驯化的作物品种或农业管理做法,例如化肥。在受控条件下,将田间生物学实验与还原论方法相结合,将有助于确定微生物能为作物提供各种服务的遗传和化学基础。在取得切实成果所需的步骤中,对起源中心的微生物群进行严格的分析和生物银行,并设计宿主植物和有益祖先微生物群的兼容组合,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随着野生化研究在野外和实验室之间进行,它在新一代微生物辅助作物育种计划中的价值和整合有待不同农业生态学的关键评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363230.html

上一篇:抗癌免疫疗法也能抗衰老!
下一篇:基因编辑免疫治疗首次获得临床验证
收藏 IP: 117.135.15.*| 热度|

3 郑永军 管朋维 姚小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