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发展人机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已有 6246 次阅读 2013-9-22 03:5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 工程技术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回顾了人机工程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指出了人机工程技术研究的应用领域;其次通过对人机界面技术及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研究的规律分析,对当前人机工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人机工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一、   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人机工程学

 

1、什么是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安全、舒适、高效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人机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对于这些研究,在美国有人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因(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在欧洲有人称之为"ERGONOMICS",生物工艺学,工程心理学,应用实验心理学以及人体状态学等待。日本称之为"人间工学",我国目前除使用上述名称外,还有译成工效学、宜人学、人体工程学、人机学、运行工程学、机构设备利用学、人机控制学等。人体工程不同的命名已经充分体现了该学科是"人体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实际上,这一学科就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它是以人体科学中的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生物力学、人体测量学等为"一肢";以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保护学、环境医学 、环境卫生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监测技术等学科为"另一肢",而以技术科学中的工业设计、工业经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企业管理等学科为"躯干",形象地构成了本学科的体系,从人机工程学的构成体系来看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研究的领域是多方面,大致包括电话、电传、计算机控制台、数据处理系统、高速公路信号、汽车、航空、航海、现代化医院、环境保护、教育、互联网等,人机工程学甚至可用于大规模社会系统,因此可以说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

2、人机工程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人机工程技术是21世纪信息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美国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中的基础研究内容为4项:软件、人机交互、网络、高性能计算。其中,人机建模研究在信息技术中被列为与软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并列的六项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并被认为“对于计算机工业有着突出的重要性,对其它工业也很重要”。美国国防关键技术计划不仅把人机交互列为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还专门增加了与软件技术并列的人机界面这项内容。日本也提出了FPIEND21计划(Futur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其目标就是要开发21世纪个性化的信息环境。我国973863、十一五计划及未来的十二五计划均将人机交互列为主要内容。

在中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即有少量和零星的开展,但系统和深入的开展则在文革以后。1980年4月,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规划、研究和审议全国有关人类工效学的基础标准的制定。1984年,国防科工委成立了国家军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两个技术委员会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发展。此后在1989年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再在1995年9月创刊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学》季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较早开展了人-机系统工程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其中袁修干教授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创立了我国第一个该专业的博士学科点,至今已发展成为全国的重点学科;近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大、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也先后成立了该专业。此外,从事其他人机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的单位就更多了,如中科院计算所/软件所/自动化所/心理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当前,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条件、生活品质的要求正逐步提高,对产品的人机工程特性也会日益重视。进入21世纪后,人机工程技术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正酝酿着新的技术创新时代,它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已全面浸入到航空航天、通信、计算机科学、兵器、航海、交通、电子、建筑、能源、煤炭、冶金、管理等领域,并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中发挥积极作用。

3人机工程的应用领域

1)工作事故,健康与安全    
包括事故与安全;事故调查;事故改造;健康与安全;健康人机工程;危险分析;健康与安全课题;健康与安全规则的应用;工业工作压力;机器防护;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评价与改进;警示与提醒技术;安全概率分析;

2)人体工作行为解剖学和人体测量
解剖学;人体测量;人体测量和工作空间设计;生物力学;残疾人设计;姿势和生物力学负荷研究;工作中的滑倒、差错研究;背部疼痛;听觉障碍研究;

3)认知工效学和复杂任务
认知技能和决策研究;法律人机工程;团队工作;过程研究;

4)计算机软件人机工程
软件设计;软件发展;软件人机工程;执行和可用性;

5)计算机终端:设计与布局
计算机产品和外设的设计与布局;计算机终端工作站;显示屏设备与规则;显示屏健康与安全;办公环境人机工程研究;

6)显示与控制布局设计
显示与控制信息的选择与设计;

7)控制室设计
控制台和控制室的布局设计;控制室人机工程;

8)环境人机工程
环境状况和因素分析;噪音测量;工作中的听力损失;热环境;可视性与照明;工作环境人机工程;振动;

9)专家论证:多工作环境
专家论证调查研究;法律人机工程;工业赔偿申诉;伤害诉讼;伤害原因;诉讼支持;

10)人机界面设计与评价
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发展;知识系统;人机界面形式;HCI/MMI原型;GUI原型;

11)人的可靠性
人的失误和可靠性研究;人的失误分析;人因审查;人因整合;人的可靠性评价;

12)工业设计应用
信息设计;市场/用户研究;医疗设备;坐的设计与舒适性研究;座椅设计与分类;家具分类与选择;

13)工业/商业工作空间设计
工业工作空间设计;工业人机工程;工作设计与组织;人体测量学与工作空间设计;工作空间设计与工作站设计;警告、标签与说明;工作负荷分析;14)管理与人机工程
变化管理;成本-利益分析;突发事故应变研究;人机战略实施;操作效能;操作负荷分析;标准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程序;人机规则和实践;

15)手工操作负荷:安全与培训
手工操作评价与培训;手工操作与举力;手工操作负荷;

16)办公室人机工程与设计
办公自动化;办公室和办公设备设计;办公室设计人机工程;

17)生理学方面和医学人机工程
生理学;生理能力;医学人机工程;医学设备;心理生理学;行为期望;行为标准;

18)产品设计与顾客
人机工程销售与市场;产品设计与测试;产品中人机工程;产品发展;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产品缺陷;产品材质;服装人机工程;

19)风险评估:多种工作状况
风险与成本-利益分析;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风险预测;总体骨骼、肌肉风险研究;

20)社会技术系统与人机工程
组织行为;组织变化;组织心理学;人机工程战略;社会技术系统;暴力评估与动机;

2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整合;系统需求;电信系统与产品;人机系统;人员配备研究;三维人体模型;实验设计;系统设计标准与类别;通信分析;

22)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与工作设计;任务分析与综合;团队协作;

23)管理培训与人员培训
人机工程培训;整体培训;认知技能/决策分析;工程师培训;STUDIO中的训练;训练模型;培训需求分析;

24)可用性评估
可用性评估与测试;可用性审核;可用性评估;可用性培训;试验与验证;仿真与试验;仿真研究;仿真与原型;

25)用户需求与用户指导
用户文档;用户指导;用户手册与说明;用户界面设计与原型;用户需求分析与类别;用户实验管理;

26)车辆与交通人机工程
航空人机工程;头盔显示;乘客环境;铁路车辆与系统;交通设计;车辆设计;车辆人机工程;车辆安全性

27)其它特殊的人机工程应用
原子能;军队人机工程;过程控制;文化调查;调查与研究方法;自动语音识别

 

二、        当前人机工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1、人机界面技术研究

在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界面是最重要的一个研究分支,它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可将设计界面定义为设计中所面对、所分析的一切信息交互的总和,它反映着人一物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人机界面:在人机系统模型中,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面”,称为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控制活动都发生在人机界面上。机器的各种显示都“作用”于人,实现机-人信息传递;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接受来自机器的信息,经过脑的加工、决策,然后作出反应,实现人-机的信息传递。人机界面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机关系的合理性。研究人机界面主要针对两个问题:(1) 显示;(2) 控制。  

狭义的人机界面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人机界面。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 Interface),又称人机接口、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是计算机科学中最年轻的分支科学之一。它是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两大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吸收了语言学、人机工程学和社会学等科学的研究成果。通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以研究用户及其与计算机的关系为特征的主要学科之一。尤其,80年代以来,随着软件工程学的迅速发展和新一代计算机技术研究的推动,人机界面设计和开发已成为国际计算机界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机界面学的发展,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高科技化  

信息技术的革命,带来了计算机业的巨大变革。计算机越来越趋向平面化、超薄型化;便捷式、袖珍型电脑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办公模式;输入方式已经由单一的键盘、鼠标输入,朝着多通道输入化发展。追踪球、触模屏、光笔、语音输入等竞相登场;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及强有力的视觉工作站提供真实、动态的影像和刺激灵感的用户界面,在计算机系统中,各显其能,使产品的造型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变化纷呈。  

(2)自然化

早期的人机界面很简单,人机对话都是机器语言。由于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窗口系统等软件技术的进步,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直观操作(Direct Manipulation)、"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等交互原理和方法相继产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取代了旧有"键入命令"式的操作方式,推动人机界面自然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人们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屏幕显示或打印输出信息,进一步要求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形体、手势或口令,更自然地"进入"到环境空间中去,形成人机"直接对话",从而取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3)人性化

现代设计的风格已经从功能主义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和人性化。今天的消费者纷纷要求表现自我意识、个人风格和审美情趣,反映在设计上亦使产品越来越丰富、细化,体现一种人情味和个性。一方面要求产品功能齐全、高效,适于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和认知精神需要。  现代电脑设计,已经摆脱了旧有的四方壳纯机器味的淡漠。坚锐的棱角被圆滑;单一的米色不再一统天下;机器更加紧凑、完美,被赋予了人的感情。软界面中颜色、图标的使用,屏幕布局的条理性,软件操作间的连贯性和共通性,都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使之操作更简单、友好。目前,人机交互正朝着从精确向模糊,从单通道向多通道以及从二维交互向三维交互的转变,发展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快捷、低耗的多通道界面。

(4)和谐的人机环境

今后计算机应能听、能看、能说,而且应能"善解人意",即理解和适应人的情绪或心情。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必须使计算机易用好用,使人以语言、文字、图像、手势、表情等自然方式与计算机打交道。

国外一些大公司如IBM、微软等在中国国内建立的研究院大多以人机接口为主要研究任务,尤其是在汉语语音、汉字识别等方面,如汉语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虚拟现实技术,文字识别,手势识别,表情识别等。我们应该在人机交互方式技术竞争中,特别是在人机界面的优化设计、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等方面取得主动权。

2、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研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谈将就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来自外界的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对于眼球运动即眼动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吸引了神经科学、心理学、工效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运动学等领域专家的普遍兴趣,其研究成果在工业,军事,商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对信息流的获取(输入)和信息流的控制(输出)这两个问题。据研究人对外部信息流的获取有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由于视觉的重要性,有关视觉-眼动系统的研究始终是科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有关人眼的搜索机制早就引起了神经病学家、眼科学家、生理学家、解剖学家以及工程师们的极大兴趣,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视觉-眼动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NASA、哈佛、麻省、剑桥、牛津等著名科研机构或大学都设有专门的视觉-眼动系统研究部门。而人对外部信息流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手、脚、口等效应器官进行的,其中研究人的目标拾取运动这一基本、重要的作业运动形式,可以为人机界面系统的设计、评估、操作提供量化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因此,该研究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并一直是工效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眼动仪在人机界面设计上受到高度重视。美国空军最早在新的人机交互设计中运用视觉追踪技术,最初的主要目的是要把视觉追踪用于战斗机座舱的设计。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表明,视觉追踪技术不但可以用于战斗机座舱的设计,而且还可以运用视觉追踪技术,把人眼作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工具,形成视觉输入人机界面。另外,日本的ATR通讯系统研究实验室和东京工业大学已将眼动测量用于对虚拟现实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大的视场和高精度的图象显示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性能摄像机的出现和图象处理技术的发展,眼动仪将朝着高精度、高实用性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国内对视觉测量的研究起步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般都是引进了国外设备作实验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自主开发研制眼动仪样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北京邮电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环境工程研究所九十年代末开展了飞机座舱人机界面评价实验台的研制,利用视觉与眼动系统(态势感知)分析控制面板仪表布局是研究内容之一。

由于人是人--环境系统的主体,只有深刻认识人在系统中的作业特性,才能研制出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及人机系统的整体能力的优质高效系统。人的目标拾取运动作为人的一种输出形式,具有速度—精确度的折衷关系,即目标拾取运动的运动的完成时间与命中目标的精确度成反比。这种特性广泛存在于人的各种输出和其他控制系统中。所以如何建立人的目标拾取运动过程中实用、精确的速度—精确度折衷关系理论模型就成了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        前景展望

   现代人机系统中,作业人员是在特定环境中操作和管理复杂系统和各种数字化设备,当人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时,既要靠眼睛来观察环境,又要靠细致的注视来完成精确的控制动作,通过人机工程技术分析,就可知道人在操作时如何分配注意力、体力,同时了解仪表、屏幕以及外视景如何设计和合理分配才能获得最好的人机交互,既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又避免出错,切实提高人机工效。这对于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交通运输、工业设计、军事领域以及社会系统中重大事变(战争、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的应急指挥和组织系统、复杂工业系统中的故障快速处理、系统重构与修复、复杂坏境中仿人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等问题的解决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选自刘伟、袁修干人机交互技术与评价》.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726793.html

上一篇:此车不售,他也曾年轻过!
下一篇:从人机交互中情境觉知角度看提高我国足球球员的训练水平
收藏 IP: 86.26.15.*| 热度|

6 曹聪 江浪 武夷山 杨正瓴 李健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