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从《孙子兵法》看态势感知

已有 538 次阅读 2024-6-3 16:40 |个人分类:2024|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兵学的代表著作,其以独特的军事和哲学思想体系、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以及跨域的关联认知,在世界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影响深远,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和世界价值。当前,从人机环境系统和态、势、感、知的角度分析《孙子兵法》,可以形成一个更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指导性战略思想体系。

关键词:东西方智慧    人机环境系统    态势感知

中图分类号:E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679202403-0033-12

2500 年前孙武所作的《孙子兵法》是东西方公认的经典。《孙子兵法》以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跨域的关联认知,在世界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领域影响深远,享有极高的声誉。本文将从东西方智慧、人机环境系统、态势感知的角度分析《孙子兵法》,进一步挖掘《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 

一、态势感知思想的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是一个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自己的过程。追溯人类智能,对人类历史和知识获取方式发展历程的了解必不可少。认知是对有用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过滤、加工处理、预测输出、调整反馈的全过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关照的都是人与物或者说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科学技术能在此快速发展的文化基础。而古印度文明常常蕴含着人与神之间的信念。时间稍晚的古代中国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较为完整地绵延至今的文明,核心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是中华文明能持续如此之久的重要原因,《孙子兵法》正是这种思想的突出代表。

在人、机(物)、环境之间系统交互的过程中,认知数据的产生、流通、处理、变异、卷曲、放大、衰减、消逝始终在进行着。为了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各种可能的稳定与连续,人们发明了众多理论和模型,使用了许多工具和方法,试图在自然与社会的秩序中找到有效的答案和规律。16 世纪起,宗教的权威逐渐让位给科学,实验和逻辑建构了完全不同的时空世界,不断减轻人们的生理负荷、脑力负荷,甚至精神负荷。

随着科学思想的不断演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老三论”尚未褪色,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新三论”便悄然问世;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还未消逝,纳米、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技术已跃跃欲试: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诞生的人工智能思想和技术就是在这些基础领域涌现的一个重要前沿方向。但由于事实与价值的混淆、认知机理的模糊、数学建模的不足以及计算硬件、能耗的局限等,通用智能一直不能快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目前的数学、硬件等研究来看,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难度很大。正因如此,如何从认知机理上打开突破口成了很多科学家的选择。探索《孙子兵法》中的态、势、感、知就是选择之一。

严格意义上说,《孙子兵法》不是一部关于计算,而是侧重谋算,尤其是关于价值方面谋算的著作。因此,尽管书中包含了一些战争的实际经验和指导原则,但更注重对价值观和智慧的传达,主张以利益为出发点,在必须通过战争实现战略目标时,强调灵活性、快速决断和全面分析,重视合理利用资源和培养领导能力。这些原则都基于天时地利人和态势下对战争和领导的独特理解和感知。《孙子兵法》传达的更多是一种战争哲学和领导智慧,而不是提供具体的事实和实用技巧。

无独有偶,近年来,在西方军事领域,人机环境系统的态势感知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态势感知的概念最早由奥斯瓦尔德·伯尔克(Oswald Boelke)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他指出,先于敌方获得态势感知并设计达成方法非常重要。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该概念一直以心理学中的“情境意识”一词出现,用以表征被试对情境中物体的认知与 期 望。1988年,米卡·恩斯利(Mica R. Endsley)在国际人因协会年会上发表《为提高态势感知而进行的设计与评估》一文,文中给态势感知下了定义:“态势感知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周边环境中各要素的感知、理解,并以此来对它们随后的状态进行预测。”随后,多种态势感知测量技术相继涌现。

 态势感知.jpg

1995 年,恩斯利提出了 Endsley 态势感知三级模型(见图 1)。早期的态势感知模型与当前的态势感知模型有很大不同。早期的态势感知模型都是在认知心理学范畴下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被认为是第一次认知革命。与此同时,从工程角度和系统角度来建立的态势感知模型很少被提及。恩斯利的模型和她对态势感知一词的定义标志着对态势感知模型的研究从心理学领域迁移到工程领域,这也被称为第二次认知革命。但此时的相关研究依然是对人类内在认知过程的研究,没有相对客观的数据作支撑析上下文感知算法,而语言学研究者对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法、语义、语用等的研究非常热衷。同时,心理学科中的情景意识是当下讨论的热点。西方哲学的主流也是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是一个哲学流派,其使用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人工语言逻辑的分析方法和日常语言逻辑的分析方法两种。当然,认知神经科学等认知科学主要分支的研究重心也在大脑意识方面,即试图从大脑的结构与工作方式入手,弄清楚人的态势感知产生过程。

 

二、《孙子兵法》与人机环境系统

今天,人类生活在一个信息日益活跃的人—机—环境(自然、社会)系统中。而《孙子兵法》可以被视为通过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及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来调节各种任务活动,进而减少或消除结果不确定性的过程指导。当然,春秋时期的“机”(装备)远远没有今天发达。但当时人、机、环境系统交互的机制机理并不比今天逊色许多。《孙子兵法》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人机环境”这一术语,但我们可以从其原则和思想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概念。

(一)《孙子兵法》中的

在《孙子兵法》中,“人”指参与战争的将领、士兵、民众和敌我双方。孙子强调了将领的智谋和能力、士兵的士气和训练、民众的支持和配合。《孙子兵法》在“人”的层面强调了领导能力、战斗力和士气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第一,《孙子兵法》强调将领的重要性。“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孙子认为将领应具备的素质。《孙子兵法》还强调,真正的将领应该做到超越生死、淡泊名利,只为国家、君王、百姓与兵士的利益,即“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第二,《孙子兵法》强调士兵的重要性,认为士兵的素质和训练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兵众孰强?士卒孰练?”如果士兵士气高昂,相信并服从指挥官,他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奋勇作战。士兵的训练和备战非常重要,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士兵才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战术技能。

第三,《孙子兵法》强调民众的支持和信任的重要性。“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与民众意志一致,能够使军队在战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上下同欲者胜”,即统治者施仁政,赢得人心,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对民众的情绪进行有效引导和激励是取得成功的一部分。

第四,敌我双方的比较。《孙子兵法》指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全面了解,并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制订作战计划的重要性。孙子认为只有对敌我双方进行比较分析,才能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订更有效的战略和战术。了解敌人的实力、兵力、战略意图、兵员素质等信息是致胜的关键。分析自己的实力、资源、战斗力等情况也必不可少。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才能明确战略目标,制订作战计划。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对人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将领、士兵、民众和对敌我双方的认识上。其中强调了将领的作用和品质、士兵的纪律和团结、民众的支持,以及对敌我双方的深入了解,这对军队的管理和作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孙子兵法》中的

在现代战争理论中,“机”可理解为武器装备、军事技术和信息系统等现代化军事力量。在《孙子兵法》中,“机”包括战争中的工具和手段。《孙子兵法》强调运用谋略,以达到战胜目的。在使用“机”的过程中,需根据敌情、地形、时机等,灵活、巧妙应对敌方行动。

“机”在战争中具体体现为兵器的使用、战术的运用及“时机”等方面。兵器的使用指用各种武器装备,比如弓箭、刀剑等进行攻击和防御。战术的运用指通过布阵、指挥、奇袭等手段,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还强调机动灵活的战术,比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运用情报、欺敌、突袭等手段来取胜。

(三)《孙子兵法》中的“环境”

孙子认为,战争的胜利与气候、地形、时间等密切相关。根据环境的不同,战争的策略和战术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地形篇》将地形分为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孙子兵法》强调根据地势选择合适的战略进攻方向,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优势来迷惑敌人、改变战局,从而取得胜利。“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他还提出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原则,即利用地势的优势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而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时机发动偷袭,从而达到出其不意、扭转战局的效果。此外,孙子还强调根据气候条件来制定战略,以获取更有利的战机,军队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应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实际上,人机环境系统的思想是一种综合性思想,融合了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元素。f 东方文化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而在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人类与技术、机器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东方“天地人”的思想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包括天、地和人三个层面。天代表着宇宙的自然规律和宏观的力量,地代表着自然环境和微观的物质世界,人则是天地之间的存在,具有自主意识和行动能力。人类应该与天地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追求道德和谐。西方科技的思想则强调人类对技术和机器的应用,以推动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该思想关注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和经济增长,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思维方式。这一思想集中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追求改善人类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人机环境系统的思想将这两种思想进行了融合,认为人类、机器和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彼此依赖、相互影响。这种思想强调人类与技术、机器,以及环境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适应,同时也要求人类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智慧的发展和应用。虽然智慧的本质是相同的,即人类具备的认知、学习和决策能力,但由于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东方文化强调整体和综合性观念,注重将事物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这种思维方式在智能领域可能体现为对复杂系统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以及对多个因素综合考虑的能力。西方文化强调分析和逻辑的观念,注重通过分解和推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在智能领域可能体现为对数据的分析和建模能力,以及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思维来进行决策和推断。另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上也存在差异。东方注重和谐、平衡和道德的追求,强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西方则更注重个人权利、自由和竞争。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差异可能在智能应用中产生一些影响。比如,隐私保护、伦理规范等方面。实际上,智能并不局限于某种文化背景,而是全人类共有的能力和发展方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方智能和西方智能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共同推动智能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福祉和进步。

从《孙子兵法》中延伸出的人机环境系统智能思想可以被看作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既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承认科技和机器的重要性,提出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以及环境之间协同作用的新观点。这种思想的提出,或许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结合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可以发现在《孙子兵法》中,“人”代表参与战争的主体,“机”代表战争的手段和技术,“环境”代表战争所处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孙子兵法》强调的“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对指导战争及非战争博弈的制胜策略和战术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孙子兵法》与态、势、感、知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学名著,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和军事战略的理论。而态势感知是现代战争理论中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对战场上的情况和敌方动态的感知能力。在《孙子兵法》中,有许多与战场情报搜集和对敌方态势分析有关的论述。例如,《用间篇》称:“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孙子强调了了解和分析敌方情况的重要性。他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即只有了解自己和敌方的情况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战术。而现代战争中的态势感知更加注重对战场上实时情况和敌方动态的感知。利用先进的情报搜集手段和技术,如侦察机、卫星、无人机等,可以实时获取战场上各种情报信息,如敌方部署、兵力分布、战术意图等,更好地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态势感知在现代战争中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指挥官制订更加精确和有效的作战计划,还可以提供预警信息,指示军队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威胁。此外,《孙子兵法》中关于了解和分析敌方情况的论述则为现代战争中的态势感知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一)态、势、感、知是《孙子兵法》中的重要概念

第一,关于“态”。《计篇》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意味着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非常重要。“态”指敌我双方的整体实力。通过对敌我态势的全面分析和评估,可以制订科学有效的作战计划。

第二,关于“势”。《孙子兵法》中提到:“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势”指战争中敌我双方的相对优势或劣势。理解和把握势有助于制订战略,凭借战场上的优势地位取得胜利。《孙子兵法》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势的原则,如“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这些原则旨在利用势掌控战局。

综合来看,《孙子兵法》中的态和势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了解敌我双方的态势,可以更好地把握势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实际作战中,掌握态势有助于指挥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孙子兵法》中,并没有专门论述感和知的概念。但可以从中找到与感知和认知相关的原则和思想。

其一,《孙子兵法》强调了情报的重要性。在战争中,了解敌我双方的情报至关重要。军事指挥者需要通过侦察、间谍等各种手段收集情报,以更好地了解敌人的实力和意图。

其二,《孙子兵法》也提到了观察战场的重要性。军事指挥者需要亲自前往战场,通过观察和了解地形、气候、敌我双方的部署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其三,《孙子兵法》还强调了智谋的重要性。“上兵伐谋”f,军事指挥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智慧,能够通过分析和判断,抓住敌人的弱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制订巧妙的战略和战术。

尽管《孙子兵法》没有直接探讨感知

和认知的概念,但强调了收集情报、观察战场和运用智谋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和原则对于有效指导战争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兵者诡道”与人机环境中态势感知的密切关联

《计篇》指出:“兵者,诡道也。”战争和军事行动需要运用各种巧妙、灵活的策略和手段。现代人机环境中,态势感知则是支撑诡道作战的重要基础之一,两者相辅相成。

第一,在人机环境中,通过各种情报来源获取敌方的信息,包括敌军的部署情况、资源分布、战术意图等。通过对这些情报的分析和研判,可以找出敌人的软肋,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

第二,在人机环境中,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以及卫星系统等,可以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实时监测和感知。这种实时的态势感知能力可以让指挥官更好地把握战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部署、改变战术,实施更为灵活的作战行动。

第三,人机环境中的态势感知还包括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合人工智能的辅助决策系统,可以更加精准地评估战场态势,辅助指挥官制订更为巧妙的诡道作战策略。

因此,“兵者诡道”与人机环境中的态势感知密切相关,现代军事作战需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准

确把握,以支持诡道作战的实施。

(三)“兵不厌诈”与人机环境中态势感知的密切关联

“兵不厌诈”出自《韩非子·难一》,与《孙子兵法》中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相关。在战争和军事行动中,运用欺骗和谋略是十分重要的。在人机环境中,态势感知与“兵不厌诈”密切相关。

第一,态势感知有助于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而兵不厌诈强调在战争中使用虚实结合的策略。人机环境中的态势感知可以为制订欺骗计划提供依据,通过对敌方动向和意图的准确把握,可以选择合适的欺骗手段和目标,使敌人困惑、产生误判。

第二,态势感知有助于发现敌方的情报来源和侦察手段,从而采取相应的欺骗和干扰措施。通过操纵情报、改变信号和通信等手段,可以迷惑敌人,使其陷入误导和混乱状态,为己方取得战场优势。第三,兵不厌诈强调制造假象和破除敌人的制造幻觉,而人机环境中的态势感知有助于分辨真假。对战场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可以判断敌方是否使用欺骗手段,进而采取正确的反应和决策。

综上所述,“兵不厌诈”与人机环境中的态势感知息息相关。准确的态势感知可以为制订欺骗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人机环境中的技术手段进行情报欺骗、干扰、识别。这样能够更好地运用兵不厌诈的原则,在战争和军事行动中

取得优势。

 

四、《孙子兵法》是谋算思维而不是计算思维

作为一本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强调谋略和战略思维。《孙子兵法》以智慧、策略和计谋为核心,通过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地形和情报,提出了许多战争原则和战略战术。《孙子兵法》注重用智慧和谋算,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胜利。在《孙子兵法》中,谋算思维是指通过对敌方情报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制订相应的战略计划,并在实际战斗中进行指挥决策。它强调的是运用智慧和策略,通过战略部署和灵活应变,获取优势并赢得战争。相比之下,计算思维更加注重具体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强调的是运用逻辑和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计算思维更偏重于定量分析和精确计算,在应对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方面可能不够灵活。

实际上,有些规律在现实中很难被精确测量,只能通过估算对其进行近似描述。这是因为许多现实问题涉及变量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很难进行精确测量和准确计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使用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估算,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规律。虽然这种估算不完全准确,但可以提供有关系统行为的趋势和模式,从而有助于研究者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然而,在有些博弈情境中,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估算和推断尝试理解和描述这些自然规律是无效的,因而也就无法进行有效预测,如反逻辑、反统计概率决策等。这时,就需要研究者参考《孙子兵法》不断进行谋算、估算和推断,以期更好地感知、理解复杂的态势奥秘。

《孙子兵法》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战争胜败的先机在于庙算,即战前的筹划与计算。在孙子看来,庙算不仅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战略家智慧的较量,更是一种典型的谋算思维。第一,谋算思维需要对敌情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只有了解敌人的实力、意图和弱点,才能制订相应的对策和计划。第二,谋算思维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战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敌人的行动和态势可能发生变化。在面对突发情况时,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第三,谋算思维还需要考虑各种可能性和情况。在制订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因素和情况,以及它们可能对战局产生的影响。第四,谋算思维需要预测和分析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应对措施,以便制订出最优战略。第五,谋算思维还需要具备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在战争中,需要及时做出重要的决策,以便抓住机会并取得胜利。决策的准确性和果断性对战局至关重要。

《孙子兵法》的精髓远远超出了统计概率等数学工具。这本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不仅包含丰富的兵法策略,还融入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性观察。《孙子兵法》不仅适用于战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竞争等方面。

《孙子兵法》舍事言理。尽管文中包含了一些战争的实际经验和指导原则,它更注重价值观和智慧。《孙子兵法》主张以智慧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战争来实现战略目标。书中强调灵活性、快速决断和全面分析的重要性,合理利用资源和培养领导能力的必要性。这些原则均基于孙子对战争和领导的独特理解和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孙子兵法》并不是一本纯粹的历史记录,并没有详细描述具体战争事件,也不提供具体战术指导。相反,它强调的是全面思考、战略规划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孙子兵法》更侧重战争哲学和领导智慧。

《孙子兵法》也特别强调将事实与价值有机统一起来。事实是指现实中的客观存在,包括敌人的实力、地理条件、人民的支持等;价值是指在这些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和制订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战术选择、决策等。《孙子兵法》强调对事实的精确观察和客观评估。只有准确全面地了解现实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孙子兵法》也提倡将价值观融入对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中,这意味着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要考虑自己的目标、利益,以及敌人的意图和目标,以便采取相应的行动。这还意味着将对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与自身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从而制订适合自己的战略和战术。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充分了解现实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以实现最大的战略利益。总之,《孙子兵法》将事实与价值有机统一起来,是为了能够在复杂的现实情况下做出准确、高效的决策和行动,通过实践中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实现目标。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是否”和“是非”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但它们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孙子兵法》中提到“是否”,通常是用来指代决策和判断的问题。例如,《火攻篇》指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a《孙子兵法》强调没有必胜把握、不到紧迫之时,不要轻易开战,更不要盲目行动。“是非”在《孙子兵法》中更多强调对敌我双方行为和判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谋攻篇》中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就是一例。这里的“知彼知己”即在战争中必须准确判断敌我双方的情况和行为,以便采取正确的决策。《孙子兵法》强调判断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审慎性,以及对敌我双方行为的深入了解。这些概念内涵的甄别与运用可以指导人们在军事和其他领域做出明智决策。

以上内容表明,《孙子兵法》中的谋算思维是一种运用复杂领域的基本理念来进行多角度问题求解、整体系统设计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方式。这种谋算思维强调的是系统性思考和分析能力,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并从中找出模式和规律。这种思维方式注重对问题背后原理和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关系来解决问题或设计系统。在问题求解方面,谋算思维有助于识别和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和关系,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它追求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在系统设计方面,这种谋算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虑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更加稳定和高效的系统。它关注的是系统的整体性和优化性。在理解对方行为方面,谋算思维既可以帮助我们从大数据和统计方法中发现对方行为的模式和规律,也可以让我们从小数据、无数据中寻找路径和模式,从而更好地预测和理解对方的行为。它追求的是对人类行为背后机制的解释和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解来指导实际操作。

简言之,《孙子兵法》中的谋算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孙子兵法》中的谋算思维强调了对敌情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以及在动态环境中的灵活应变能力。它要求考虑各种可能性和情况,并具备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战争中可以提高战略和战术的准确性,从而取得胜利。

 

结语

世界是发展的,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也是发展的。未来《孙子兵法》研究将是东方智慧与西方智慧更深的交叉与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不同文化理解和吸收的能力日益增强。因此,未来的《孙子兵法》研究将不再是单纯的中国传统战争策略思想研究,而是吸收西方的军事理论和思维方式,形成全新的综合性兵法解读。这样的兵法研究将充分发挥东方思想注重思辨的优势,同时结合西方思想注重实用的特点,形成一个更加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指导性战略思想体系。

在当前的《孙子兵法》研究中,东方智慧思想将继续强调博弈者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异,即思想和战略的高低,将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创新性思维、战略思考和智慧决策来实现战争的胜利。而吸收借鉴引入的西方智慧思想也会注重科技与实用性,强调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军事手段。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孙子兵法》研究中,这两种思想将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更加符合现代战争形势的兵法体系。《孙子兵法》研究将更加注重战略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战争形式的改变,战争将更加复杂多变,战场环境也更加不可预测。因此,《孙子兵法》研究将注重快速决策和应变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形势。它将通过战略、战术和组织上的创新来应对不同的战场需求,实现军队的快速反应和战斗力的最大化。

总之,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将是东方与西方智慧思想的交叉与融合,它既继承传统,又吸收西方军事理论,形成一个更加适应现代战争及现代社会需求的指导性战略思想体系。它将注重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不但会充分应用人机环境系统中自下而上的态势感知机制,还会创造性地使用自上而下的势态感知机理,并使二者在实践中产生有意义的平衡,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和非战争形势,实现人类命运的共同胜利。

当然,《孙子兵法》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畸变。这是因为每个人对《孙子兵法》的理解、解读和应用都是不同的,而其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宽泛和抽象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文本。因此,不同的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目标对《孙子兵法》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导致其产生畸变。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现代战争的形态和战术也发生了大变化,这也可能会导致《孙子兵法》运用的畸变。《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可能需要适度的调整和解读,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所以,《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典之作,虽然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智慧,但仍然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谨慎使用,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解读和调整,以确保其能够产生效果。

本文摘自《孙子兵法研究》2024.03

孙子兵法.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436718.html

上一篇:小心!大模型与超级智能的陷阱
下一篇:智能的极限与神圣性
收藏 IP: 124.64.122.*|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