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意识的基元 精选

已有 4490 次阅读 2023-8-21 07:48 |个人分类:2023|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2023年8月20日科学网—如何让机器产生主观意识? - 刘伟的博文 (sciencenet.cn)一文的评论区中,张学文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意识的基元是什么?有了这个基元才可能量化,运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对于未来让机器产生自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正!

目前对于意识的本质和起源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科学界尚未能够确切确定意识的基元(即构成意识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方法来量化和进行运算。

意识的基元问题是一个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难题,超出了科学领域的范畴。尽管科学可以研究和解释一些与意识相关的现象和机制,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科学方法或理论能够完全解释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意识是一个主观的体验,涉及到个体的知觉、思维、情感和意愿等方面,它是人类独有的心灵特征,无法直接从物理的或生物的层面完全理解和描述。因此,探索和理解意识的基元问题需要通过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研究和思考,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讨论,包括主体经验、自我意识、意识的起源和演化等,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既然研究意识的基元非常困难,那么我们可以像微积分一样先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局部情境意识基元研究,然后再进行系统的整体意识基元分析。

情境意识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的综合感知和理解能力,它涵盖了对环境中的各种元素的感知,包括人、物、事件和关系等方面。情境意识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情境意识的基元可以理解为构成情境意识的基础信息。这些基础信息可以是个体通过感知器官获取到的外部信息,也可以是个体通过内部认知加工得到的内部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个体的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过程进行整合和加工,最终形成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情境意识的基元是构成情境意识的基础信息,它可以是个体通过感知器官获取到的外部信息,也可以是个体通过内部认知加工得到的内部信息。以下是一些例子来说明情境意识的基元:

外部信息:个体通过感知器官获取到的外部信息可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到的各种元素。比如,当一个人走进一个房间时,他可以感知到房间的布局、家具的摆放、墙上的装饰物等。这些感知到的外部信息是构成情境意识的基本元素之一。

内部信息:个体通过内部认知加工得到的内部信息也是情境意识的基元。比如,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待了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可以积累关于这个环境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这些内部信息可以包括对环境中人的行为习惯、物件的用途、事件的发生规律等的认知。这些认知也是构成情境意识的基础信息之一。

关联信息:情境意识中的基元还包括个体对环境中人、物、事件和关系等方面的关联信息的意识。比如,一个人在一个会议室内,他不仅可以感知到会议室的布局和家具,还可以注意到其他与会人员的存在,并意识到这些人与自己的关系和可能的交互行为。这些关联信息对于个体的情境意识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情境意识的基元可以理解为构成情境意识的基础信息,包括通过感知器官获取到的外部信息、通过内部认知加工得到的内部信息以及对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关联信息的意识。情境意识是个体或团体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它包括对环境中的人、物、事件和关系等方面的意识。情境意识的基元可以理解为态势感知的基础信息,它帮助个体建立对环境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能力。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一个人正在行车的路上。他驾驶着一辆汽车,需要根据路况和其他车辆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在这个情境中,情境意识的基元就是他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认识,他可以通过观察路面的状况来判断是否有障碍物或者施工等情况,从而调整车速和注意力的分配。他还需要观察其他车辆的行为,如转弯、变道、减速等,从而预测它们的行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情境意识的基础信息还包括他对自身行为的感知,如当前的车速、方向盘的转动等。这些信息帮助他建立对自己的情境认识,并在需要时做出调整。通过这种基于情境意识的信息感知,这个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行车环境,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因此,情境意识可以被理解为态势感知的基础信息,它对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态势感知基元是指一些基本的感知元素,用于获取和分析周围环境的信息,从而形成对当前态势的认知。这些基元可以是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也可以是人类的感官器官。态势感知基元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态势感知基元提供了外界环境的数据和信息,而意识则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解读和理解,从而形成对当前态势的认知和把握。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态势感知中,使得机器也能具备一定程度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定量计算态势感知是通过对相关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来评估个体对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能力。以下是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定量计算态势感知。假设有一个团队正在进行一项任务,任务是在一个未知的建筑物中寻找特定的目标物品。为了衡量团队成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可以使用以下指标进行定量计算:

1、信息获取速度:测量团队成员在任务开始时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这可以通过记录每个成员在任务开始后多久能够获取到建筑物的地图、目标物品的描述等信息来衡量。较快的信息获取速度表示较高的态势感知能力。

2、信息准确性:测量团队成员获取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可以通过比较每个成员获取到的信息与实际建筑物和目标物品的情况进行评估。较高的信息准确性表示较高的态势感知能力。

3、信息整合能力:测量团队成员能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全局认识的能力。这可以通过观察成员在任务中是否能够将不同信息片段组合并理解建筑物的结构、目标物品的可能位置等来评估。较好的信息整合能力表示较高的态势感知能力。

4、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测量团队成员在面对变化环境时能够快速作出准确反应的能力。这可以通过记录每个成员在任务中遇到障碍物或其他变化时所需的反应时间和反应准确性来评估。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较高的反应准确性表示较高的态势感知能力。

以上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仿真环境或实际任务中的观察和记录来进行定量计算。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个体或团队的态势感知能力,并为进一步的训练和改进提供参考。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399747.html

上一篇:如何让机器产生主观意识?
下一篇:决策的本质
收藏 IP: 123.119.251.*| 热度|

9 许培扬 郑永军 张学文 赵凤光 彭真明 汪运山 冯兆东 刘钢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