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来自熊江辉科学网博客:我国科学家开发抑郁症血液DNA甲基化标志物,抑郁症液体活检早筛或是方向

已有 711 次阅读 2022-5-19 14:2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我国科学家开发抑郁症血液DNA甲基化标志物,抑郁症液体活检早筛或是方向。深度甲基公司贡献核心算法

已有 1086 次阅读 2022-2-24 17:29 |个人分类:DNA甲基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月23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单位科学家在Frontiers 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 期刊发表题为

DNA Methylation Markers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Depressio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for Breast Cancer Risk的论文[1]。

重度抑郁症(MD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然而,该疾病的诊断目前还依赖于主观问卷。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帮助诊断和治疗。

 

DNA甲基化是一种反映环境暴露、衰老进程与疾病相关性的重要医学信息。

深度甲基创始团队围绕各类应用场景,进行了多年的DNA甲基化研发,包括SIMPO算法[2],免疫系统老化与肠癌早筛[3]、糖尿病预警[4]、PD1癌症免疫治疗疗效预测[5]、火星500(模拟载人火星飞行)[6]、“太空180”大型科学实验[7]等。


本论文中,跨学科团队提出了甲基化抑郁指数(mDI)的概念,实现了抑郁症的精准预测(AUC为0.88)。值得注意的是,团队用mDI工具构建了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为澄清抑郁症是否增加乳腺癌风险这一学术争论提供了客观量化工具。

 

据有关临床专家介绍,这一技术进展预示着一个比癌症早筛更大的赛道——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客观快速筛查——成为可能。国家卫健委曾发布专门的工作规划,着力加大抑郁症筛查力度,提高就诊率。

1)血细胞DNA甲基化检测无需特殊采样与处理,可以跟随血常规检查一道进行,可以在体检筛查环节中无缝对接快速实施。

2)我国神经精神类专科医生、科室严重不足,结合血常规的客观化筛查有利于非精神科室的医生对需要专业精神类就诊的病人实现快速识别、分层。

3)病耻感,是制约我国居民神经精神类疾病就诊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清晰地指出,抑郁症的发生是一种编码在血细胞DNA甲基化信息中的生理学疾病,是自然和社会环境暴露的累积效应的后果,抑郁症也是一种“生理病”,这一观念的逐步认可将有望提高抑郁症的就医率。

 

据深度甲基团队介绍,后续该团队还将开展相关检测系统的优化与产业化、基于抑郁症标志物的个性化预防、药食同源早期干预系统开发、抑郁症与神经系统早衰检测研究等。

 

参考文献(深度甲基团队赋能各个应用场景)

1】抑郁症的标志物与乳腺癌风险预测:https://doi.org/10.3389/fnmol.2022.845212

2】SIMPO算法:https://doi.org/10.3389/fmolb.2021.597513

3】免疫系统老化与肠癌早筛 https://doi.org/10.3389/fonc.2020.544330

4】糖尿病预警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2352-3042(20)30021-0

5】PD1癌症免疫疗法疗效预测:https://doi.org/10.3389/fgene.2019.00724

6】火星500(模拟载人火星飞行)https://doi.org/10.3389/fphys.2019.00932

7】“太空180” 长期密闭隔离效应:https://doi.org/10.3389/fphys.2019.00917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熊江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8476-132687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339283.html

上一篇:[转载]来自熊江辉科学网博客——能力计算:一种中医、西医融合的理论与计算框架
下一篇:[转载]中医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收藏 IP: 114.249.6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