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教材选择的尴尬

已有 602 次阅读 2021-12-20 14: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教材选择的尴尬 精选

已有 862 次阅读 2021-12-20 09:5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教材编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必须得到保证。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参与过本学科高教社几本教材的编写。然而不同版本的使用率却大不相同。一本覆盖面广的教材发行量大,而专业性强的发行量小。出版社转制与收益挂钩也成了教材的导向。我与北大,复旦,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编写的一部教材,汇集了国内外最新成果,编排与众不同,很多理论讲的很深入。然而时至今日,只有北大复旦在使用,而师范院校则采用传统的版本。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习惯于使用同一本教材,驾轻就熟。另外对新教材的理解需要花费时间,驾驭起来难度大。在轻教学重科研的大环境下,很少有老师愿意选择新教材,甚至排斥。对国外原版教材也少人研究。这就造成高水平教材在不同层次学校的选用问题。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也就出现了。

现在的教材五花八门,很多出版社出版教材从经济利益考虑也无可厚非。然而教材的先进性,系统性,逻辑性,可读性应该是教材的生命。一本好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教材编写者的学识和水平决定教材的质量。有的教材经久不衰,有的教材很少使用。

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一个理论的产生,一个学说的提出,都有其内在因素。科学史在教材中地位应该加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对于夯实学科理论,为后续科研提供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在的很多年轻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投入不成比例,考核导向使然。教学的投入在时间和思考的付出不能用量化指标体现。在深挖教材上下功夫远不如科研发文章那么立竿见影,导致教学质量下滑。长期下去令人担忧。

编写教材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而非简单的抄袭。真正的好教材需要千锤百炼,凝聚智慧的结晶。大学老师除了科研,在教材建设上也应所作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东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31733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317373.html

上一篇:[转载]“钱学森科学思想与当代中国”网络研讨会顺利闭幕
下一篇:聘书: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收藏 IP: 124.207.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