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转载]“手卫生之父”——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

已有 2407 次阅读 2021-1-23 10: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3766.html 

[转载]“手卫生之父”——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

已有 5134 次阅读 2019-10-28 17:19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手卫生之父, 塞麦尔维斯, 母亲救世主 |文章来源:转载

从固体肥皂到抗菌洗手液,我们用了很多方法来保持双手的清洁。因为我们知道,双手保持清洁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医务工作者,清洁的双手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可是你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医生手术前是不洗手的,直到有一位医生的出现……

 

匈牙利布达佩斯Szent Rókus医院前的Semmelweis雕像(1904年建造)

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匈牙利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出生于1818年7月1日2018年,在他诞辰200周年的时候,匈牙利政府宣布这一天为塞麦尔维斯纪念日。这位在匈牙利通常被称为“母亲救世主”的医生,因为发现了19世纪肆虐维也纳产褥热流行的原因:医生接触患者前缺乏有效的手消毒。直到他去世后之后,巴斯德(Louis Pasteur)证明了细菌在疾病传播中的重要性,塞麦尔维斯的方法才被理性解释和认真采用。

 

少年时期的塞麦尔维斯

对产褥热死亡的研究

塞麦尔维斯出生于1818年7月1日,1837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第二年转读医学专业。184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塞麦尔维斯决定专攻产科。

塞麦尔维斯被任命为维也纳总医院第一产科诊所约翰·克莱因教授的助理,相当于今天的“住院总医师”。他的职责是每天早上检查病人,为医生的检查做准备,准备危重患者的分娩,带教产科学生,做病程记录等工作。

维也纳医院当时设有两个产科诊室,第一个诊所的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0%实际死亡率波动很大。第二诊所的死亡率要低得多,平均不到4%。这一事实在医院外是众所周知的。这两家诊所每隔一天都会接纳病人,但由于第一诊所死亡率高,妇女们都请求进入第二诊所生产。

 

 

塞麦尔维斯在后来的书中描述了绝望的孕妇跪着乞求不要进入第一诊所。有些妇女甚至宁愿在街头分娩,假装在去医院的路上突分娩这种做法称为街头分娩,这意味着她们仍有资格享受儿童保育津贴,而不被送进诊所。

而令塞麦尔维斯感到困惑的是,在街头分娩的妇女中,基本没有产后发烧的。“在我看来,经历过街头分娩的病人至少会和在诊所分娩的病人一样经常生病,这是合乎逻辑的。是什么保护了那些在诊所外分娩的人不受这些破坏性的未知地方病的影响?”塞梅尔维斯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他的第一个诊所由于产褥期发烧而死亡率比第二个诊所高得多。他写道,“这使我如此痛苦,生活似乎毫无价值”。

塞梅尔维斯开始着手调查原因,他将“过度拥挤因素”排除在外,因为第二诊所总是比较拥挤,但死亡率较低。他把温度作为另一个原因来排除,因为温度是一样的。研究发生突破发生在1847年,塞麦尔维斯的好友在解剖尸体时不慎被学生误伤,结果伤口引发败血症而死。塞麦尔维斯在查看好友的验尸报告后发现,他朋友与产褥热死亡的产妇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塞麦尔维斯推测,产褥热就是产妇受“尸体毒物”感染引起的。在第一诊所,医师和学生会在验尸后直接为孕妇施行产检或接生,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么做,就是把引起疾病的物质传染给待产的妇女。至于第二诊所的助产士,他们在进产房前没有接触过尸体,所以他们的产妇存活率较高。塞梅尔维斯从中受到启发,提出了他的结论是,他和医学院的学生手上有“尸体毒物”,一些未知的“尸体毒物”引起了产褥热。

减少产褥热的努力

根据这项发现,塞梅尔维斯制定了使用氯化石灰溶液的方法次氯酸钙在尸检和病人检查之间洗手,也就是后来俗称的“漂白水”。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发现这种氯化溶液最有效地去除了受感染的尸检组织的腐烂气味,从而可能破坏了由这种物质传播的“有毒”或污染“尸体”物质。

结果表明,第一诊所的死亡率下降了90%,与第二诊所的死亡率相当。1847年4月的死亡率为18.3%。后洗手于5月中旬开始实施,6月份的死亡率为2.2%,7月1.2%,8月1.9%,在这一发现之后的两个月中解剖后实施洗手以后,死亡率首次为零。

 

1848年,塞梅尔维斯扩大了他的研究范围,将所有与临产病人接触的物品包括仪器在内,进行清洁洗涤后,他所的医院病房几乎没有产妇在产后发烧。

于是,他在当年的医生公会上报告了自己的发现:“让产妇大量死亡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这些不爱干净的医生,是医生沾满尸体毒物的双手和器械把灾难带给那些产妇。”

在当时,塞麦尔维斯的观点和医学界观点不一致,遭到了一些权威人士的反对,其中包括其导师,这些人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视其为医学界的另类与叛徒,最终在1849年的3月将塞麦尔维斯逐出医院。

手卫生艰难的推广过程

维也纳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塞麦尔维斯拯救“母亲的生命”在整个欧洲开始传播。1851年5月20日,塞麦尔维斯在布达佩斯苏伦特·罗库斯医院的产科病房担任无报酬的名誉主任医生的职位。塞麦尔维斯到任之前,这家医院从未采用他的手消毒方法,医生仍然认为产褥期发热是由于肠子不干净所致,广泛清洗肠道是首选治疗方法,诊所里的产褥热死亡率非常高。塞麦尔维斯在1851年接手之后,提倡用漂白水洗手方法推广之后几乎消灭了这种疾病。1851-1855年期间,这家医院933例新生儿中只有8例死于产褥热。

塞麦尔维斯期望医生和助产士在为产妇接生前,用漂白水洗手能被广泛采用,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然而,现实未必如此,他的想法在当时是被医学界所拒绝的。一些人对应该洗手的建议感到很生气,医生们认为他们作为上流社会的绅士,他们的手是不可能不干净的。

塞麦尔维斯的研究结果在当时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直到几十年后,当路易斯·巴斯德、约瑟夫·李斯特和其他人研究关于细菌微生物致病的理论,而且通过大量实验令科学界信服,塞梅尔维斯的研究结果才逐渐被科学家们接受;而后李斯特的论文与理论也决定性的确定了消毒的重要性,从而使外科手术的术前消毒的步骤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1856年,塞麦尔维斯的助手Josef Flischer报告了产科机构洗手活动能有效降低产妇死亡率的结果。维也纳医学周刊也在第一时间声明,是时候停止人们对漂白水洗手理论的误解了。两年后,塞麦尔维斯终于在一篇题为“产褥热的病因学”的文章中发表了他对减少产妇产褥热研究的描述。两年后,他发表了第二篇文章,“我和英国医生对产褥热的不同看法”。1861年,塞麦尔维斯终于发表了他的主要著作——De Ru tiologe,der Begriff and die Prophylaxis des Kindbettfieber《产褥热的病原、实质和预防》)。

 

 

从崩溃到死亡

尽管有几份关于洗手将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的结果的出版物,塞梅尔维斯的观念与当时的科学和医学观点相冲突,他和他的观点遭到医学界的谴责和拒绝,并受到批评和嘲弄。

塞麦尔维斯1861年的发表著作后,学术界和国外有了一些不同意的评论,塞麦尔维斯随后在一系列公开信中猛烈抨击了他的批评者,他针对欧洲著名的产科医生,包括斯佩特, 斯坎佐尼, 西博尔德和“所有产科医生”,他的回复充满痛苦、绝望和愤怒,并且“极具争议性和极具攻击性”。塞麦尔维斯公开指责他的批评者是不负责任的杀人犯和极度无知。他还呼吁在德国安排一次产科医生的会议,为讨论产褥期发烧提供一个论坛,他将在那里公开他的理论“直到所有人都接受他的理论”。

 

 

1865年中期,塞麦尔维斯的一些言论行为使他的同事们感到恼怒和尴尬,他也开始过度饮酒,他逐渐远离开家人,塞麦尔维斯痛苦的确切性质一直是学术界一个争论的话题。塞麦尔维斯因长期的心理压抑导致精神错乱,生活十分悲惨,不得不于1865年7月31日被送入维也纳精神病院强制治疗,并在两周后离开了人世,尸检结果显示他死于败血症。

1865年8月15日,塞麦尔维斯被埋葬在维也纳,只有少数人参加了葬礼。1891年,他的遗体被转移到布达佩斯。1964年10月11日,被再次被转移到他出生的房子。现在这里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纪念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

 

“蓦然回首,我只期待能有一天消灭这种产褥感染,用这样的欢乐来驱散我的悲哀。但是事与愿违,我虽然不能亲眼目睹这幸福的时刻,那就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塞麦尔维斯遗书段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03766.html 

上一篇:[转载]糖尿病治疗史及发现胰岛素的故事
下一篇:[转载]医生洗手的由来——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的故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68549.html

上一篇:[转载]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转载]医生洗手的由来——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的故事
下一篇:[转载]他喝下了幽门螺杆菌,然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收藏 IP: 123.114.1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