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kin 美丽的贝加尔湖

博文

该亮剑的时候要亮剑,该爆粗口的时候也要爆粗口

已有 4371 次阅读 2011-11-11 22:01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孔庆东, 爆粗口

   最近几天的热门新闻是北大醉侠教授孔庆东用三句国骂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的事件,引起舆论哗然。 本来一件挺平常、挺私人的事件,没想到居然惊动了新华社。
 
 
   堂堂新华社专门发文评孔庆东辱骂记者事件:说作为一名教授,用粗话骂记者,是缺乏对公德的基本尊重,缺乏学者基本的表达理性,不仅有辱作为教授的节操和尊严,而且缺失起码的公民素质,令人汗颜。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北大吸引一代代学子的独特传统。但是,“并包”的是文明而不是粗鲁、是进步而不是恶俗,“自由”的是学术而不是谩骂、是建设而不是破坏。
 
 
   新华社评论水平就是高,而且句句掷地有声。可是当某历史教师以极端下流的语言公开辱骂开国领袖祖宗三辈之时,当某些著名经济学家诋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之时,当某些著名画家、艺术家通过外媒大骂自己祖国之时,当三星公司无耻的把中国很多省份从中国地图上抹去之时,你们不但“并包”了这些流氓行为而且也“自由”了那些更粗鲁的脏话。
 
 
   唉,没想到一个偌大的中国居然不能包容一个爆国骂粗口的北大教授。一个爆粗口的教授要比几十个下跪的教授强百倍!爆粗口的教授是可以教出站直了的学生,但下跪的教授只能教出换软骨病的学生!
 
 
**************************************************************************
 
 
新华社发文评孔庆东辱骂记者:岂能把粗鲁当个性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 黄冠)连日来,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用三句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粗话的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北大宣传部回应称已经找孔庆东了解情况,事件正在调查中。如此把粗鲁当个性的公共舆论事件,值得关注。

 

     拒绝采访,不是任意谩骂记者的借口。在我国,依法采访是国家赋予新闻记者的权利。作为一名教授,用粗话骂记者、通过微博向公众炫耀,缺乏对公德的基本尊重,缺乏学者基本的表达理性,不仅有辱作为教授的节操和尊严,而且缺失起码的公民素质,令人汗颜。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北大吸引一代代学子的独特传统。但是,“并包”的是文明而不是粗鲁、是进步而不是恶俗,“自由”的是学术而不是谩骂、是建设而不是破坏。

 

   顶着教授的光环,孔庆东借骂人挑起舆论事件,已经不止一次。他多次出口成“脏”,用“雷人”话语挑动公众的神经。北大即便能够包容“骂人教授”,也决不应纵容无视公德的“教授骂人”现象。

 

   作为人民教师,所作所为应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形的,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些所谓的“文化名人”借“语不惊人死不休”自我炒作,一些公共舆论平台却甘愿为其“搭梯子”,这其中不乏商业炒作之嫌。个别媒体在报道“教授骂人”的同时,还制作“雷人”标题,以“审丑”吸引“眼球”。

 

   作为教授,理应“为人师表”,传播先进文化;作为公众人物,也有责任遵守公德,维护公序良俗;作为媒体,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否则,刻意炒作将有悖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507063.html

上一篇:院士选举施一公第一?
下一篇:光棍节第二天是中国一位学术大师的诞辰之日
收藏 IP: 202.112.174.*| 热度|

15 吕喆 陈小润 周可真 刘用生 钱磊 王继乾 逄焕东 张欣 王枫 赵美娣 文双春 wgq3867 laokanke xiaxiaoxue86 nipy

发表评论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